小孩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中醫教4穴位按摩+精油改善!
2023-11-09陳梓頤醫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毒,根據台灣統計,大約9成以上的幼兒在2歲以前都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而所有年齡層也都可能受到感染。
懷孕皮膚癢、妊娠蕁麻疹?中醫院長推「外洗配方」有助止癢!
2023-11-07盧彥芝院長指出,妊娠蕁麻疹是懷孕期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好發在懷孕最後三個月,通常始於腹部肚臍周圍妊娠紋,呈現紅色癢疹或蕁麻疹樣一片片的斑塊,有對稱性,之後散佈到臀部及四肢,搔癢感明顯,到了夜間搔癢感會更加嚴重,且全身都有可能會發生。
多按摩也助維持免疫力?!中醫教4穴位,有事沒事多按按。
2023-10-16提高免疫力除了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之外,中藥對於提高免疫力也有幫助,臻觀中醫林俊臣醫師簡單介紹中醫與免疫力的關係。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教改吃「開心食物」有助改善
2023-10-11莊博雅醫師指出,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稱為「腎上腺皮質醇」,此荷爾蒙會讓人想透過大吃來舒緩壓力,且容易將吃進去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及臀部。另外體內也會分泌「神經胜Y」,會導致食慾增加及傾向高熱量食物,儲存脂肪並容易堆積於腹部。
改善壓力防「壓力性肥胖」!醫教穴位按摩、茶飲改善。
2023-10-11莊博雅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調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若長期處在壓力、煩躁、緊張、焦慮的情況下,容易使得身體的氣機鬱滯,進而產生頭痛、頭暈、胸悶、胃脘悶脹疼痛、眠差等「肝氣鬱結」的症狀。
會胖是因為食物停留太久?中醫總院長教飲食順序、細節瘦得更健康!
2023-09-28陳建輝總院長表示,所有的胖都和「吃」有關,會造成身體肥胖的主要原因,往往並不是吃得太多,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吃的步驟上出了問題,使食物在身體內停留太久,停留的時間越久,越容易造成肥胖的體形。
中秋必知「山楂解膩茶」!中醫教簡單DIY。3穴位按摩助肚肚舒爽。
2023-09-25陳梓頤中醫師指出,山楂是去肉食油膩積滯不可或缺的藥材。陳皮具有柑橘類特有的香氣,可以緩解過度飲食的腹脹不適與噁心感。薄荷也有助改善腸胃脹氣。荷葉除可消除水腫之外,也含有荷葉鹼,有助調控血脂、血糖並且有控制肥胖。
簡單6招中秋過得更健康!中醫:烤肉火、煙別碰食物,有致癌疑慮。
2023-09-22很多人烤肉之時往往缺乏耐心,或是誤以為炭火越旺越好,每每火苗亂竄的時候,就急著開始烤肉,讓火焰、煙霧接觸到食物。煙霧所含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微粒附著在食物上,有致癌之虞。而火燄直接接觸到食物,容易導致肉類蛋白質變性;食物過度燒烤所生焦炭,早經研究證實為致癌物。
台灣人愛美食,要小心脂肪肝!中醫副院:肥胖型最常見,4類治療有別。
2023-09-11張文馨副院長表示,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是現在台灣民眾強調美食主義,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且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很多年輕人已經有脂肪肝。
小資族的天然豐胸術!中醫教豐胸飲食、黃金穴位讓罩杯升級!
2023-09-05張文馨中醫師表示,豐胸除了和氣血有關,也和情緒、睡眠息息相關。氣血生成來源是「基底」,乳房屬於胃經,脾胃健旺,氣血充足,乳房才能豐滿。當脾胃功能差,氣血虛弱,會造成營養不足或無法吸收,使得胸部缺乏「原料」而發育不良。
戒菸穴位按摩可降戒斷症狀!中醫院長:茶飲、中藥、針灸都助戒菸。
2023-09-04劉筱薇院長表示,戒菸時期陰虛陽亢,可利用中藥緩解身體不適症,治療應以滋陰清熱、寧心安神、化痰除煩、宣降肺氣為主,有助加強戒菸民眾的信心與決心。穴位可按手部及耳部,手部可按列缺、陽谿、合谷等穴道。耳部由上而下則可取神門、胃點、心點、肺點、內分泌等穴點。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4種情況早檢查,日常保養護毛髮。
2023-08-30陳詩潔中醫師表示,異常落髮常見原因可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重大手術後、產後或更年期等荷爾蒙的變化,或是因熬夜、失眠、情緒出現的壓力過大,以及服用藥物、癌症化療,或是過度壓迫頭皮等。
現代人生活不佳,老得早!中醫教簡單茶飲、穴位按摩抗衰老。
2023-08-28蕭善文院長指出,人約在25-35歲是老化的開始,但現代人由於飲食失節、起居無常、運動不足、生活緊張、工作壓力、環境污染,讓人體的五臟六腑受到傷害,於是提早衰老。
刮痧不是出痧越多越有效!中醫院長教正確4觀念更助養生。
2023-08-22有些人會認為出痧越多越有效,實則不然。陳玫汝院長表示,出痧雖然暫時使經絡通暢,減輕不適感,但對於氣血不足的人,出痧過多容易產生極度倦怠感。且刮痧不宜太頻繁,需依照不同氣血水平的程度及恢復的速度來決定刮痧的頻率。
夏日必知6種消暑方法!中醫:有助「清暑祛濕」防中暑。
2023-08-21徐碧韓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來說,中暑可以分成「陽暑」及「陰暑」兩種,兩種的成因和症狀各有所不同。「陽暑」是因爲長期處於酷熱的高溫環境,或高溫下過度運動,隨著體溫上升,感到噁心、頭痛、暈眩、臉色蒼白,甚至神智不清、脈搏微弱、呼吸逐漸加快,出現這些就有可能是中暑的前兆。輕微的中暑症狀會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則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
「養心」是夏季保健一大關鍵,中醫教「夏日養心操」動動雙手助養生!
2023-08-14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運動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因為氣候炎熱,若長時閒在陽光下運動可能引起中暑,建議可以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選擇合適的運動,透過運動以達到舒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的效果。
洗個澡或一緊張就皮膚癢?中醫指3種「熱過敏」,改善方式各不同!
2023-07-21盧彥芝院長表示,很多人在運動、洗熱水澡、遇到熱的環境或因素,或是容易緊張的人,就會有熱過敏的症狀,身體會出現搔癢、點狀疹子,甚至是針刺感,這很可能是因為天生患有「膽鹼型蕁麻疹」。
夏日消暑留意「冷氣病」!中醫簡單觀念,防頭頸肩腹痛更養生!
2023-07-14彭意雯醫師表示,人體的陽氣周流順暢,有固護體表的作用,陽氣充足則精神清明,不怕風吹強健不生病。人為恆溫動物,一旦低於體溫的食物及冰食進入體內,人體需消耗大量陽氣來消化代謝,本身陽氣較不足的地方就會出現陽虛氣虛的症狀,例如頭昏嗜睡、流鼻水、胃脹、腸脹氣難解便、頻尿、痛經等陽氣受阻或衰弱的現象。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經痛、腹痛、便祕按對位置更有用。
2023-03-22肚子不舒服、經痛的時候,人們常會按摩肚子試圖讓自己舒服些,其實肚子上確實也有許多簡單好記的穴位,有助改善各種常見疼痛。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指出常見穴位,以及常見情況可以按的穴位,學起來更有助養生!
泡腳護血管、促免疫、好處多!中西醫教3招、留意6件事更養生。
2023-02-14泡腳雖然好處多,但也有許多常見的地雷要避免。胡心瀕醫師指出,像是前述提到運動後可泡腳,但也不宜馬上就泡,因為剛運動完血管正處擴張狀態,泡腳也會擴張血管,可能會使得血壓過低,易出現頭暈等不適,建議至少間隔一小時為佳。
冬至溫補別燥補,小心上火。中醫院長教進補重點,4穴位可祛寒!
2022-12-22吳明珠院長表示,冬至是個陰轉陽的時期,此時陰氣、寒氣最強,過冬至後陽氣才會漸漸提升。寒氣易攻擊關節、呼吸道、心腦血管系統,民眾就常容易有肩頸痠痛、腰酸背痛、膝蓋疼痛、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咳嗽。也因為寒氣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也就容易提升,常會聽到血壓飆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中醫推6食材,吹風機吹2穴位可怯寒。
2022-12-14在日常生活方面,許芳綺中醫師表示,由於冬季寒冷、早晚溫差較大,較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發作,因此平時就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面、脖子、四肢末梢等處。建議早睡晚起以待陽光,晚上11點以前入睡佳,早上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也提醒年長者剛睡醒別直接離開溫暖的被窩,先在被子裡動一動暖身後再起身,再穿上睡前放在床頭邊的外套、毛線帽,如使有助於避免溫差太大而引起中風或氣喘等問題。
豐胸關鍵、穴位、飲食大揭密!中醫院長:重點不只在胸部。
2022-12-12坊間、網路豐胸的方式、按摩、飲食等百百種,到底哪些是真的有效?又為什麼同樣的方法她有效、我卻沒效?影響胸部發育的關鍵到底有哪些?今健康這次邀請到吳明珠診所吳明珠院長詳細為大家解析。
手腳冰冷2類型別亂補!一張圖看懂,飲食、穴位助改善。
2022-12-09手腳冰冷是不少民眾常有的問題,也常怎麼吃、怎麼進補都不見改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表示,手腳冰冷未必適合進補,要看屬於哪類型,若一昧的進補恐怕越補越大洞、越補越傷身。
從臉上痘痘看身體狀況!簡單分3段,找出問題消痘顧健康。
2022-11-18除了毛囊發炎以外,從中醫觀點來看,長痘痘也可能是體內臟腑出問題,可將人體視為上、中、下三段,也就是所謂的「三焦」,其中一處上火,對應的臉部位置就有可能狂冒痘痘。換句話說,臉上長期有痘痘、同一處痘痘遲遲沒辦法改善時,也可藉此觀察是否身體某處有問題。
口臭就是因為火氣大?醫指4大原因早檢查,養生茶飲助保養!
2022-08-29口臭問題常會聽人說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也不一定就是如此,火氣大也未必就會出現口臭。究竟火氣大和口臭有什麼樣的關聯?火氣大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口臭又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引起?該如何改善、治療?有什麼方式可以保養?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逐一解說!
養腎、腎虧指的是什麼?醫教4觀念確實養腎、養腎臟!
2022-08-16胡心瀕醫師表示,中醫與民眾溝通時所提到的腎,一般而言並非完全是指腎臟,通常指得是與水液新陳代謝有關的「泌尿系統」,或是泛指男性的造精功能或女性卵巢功能等「生殖系統」,以及元氣、精氣、能量的源頭,隨著個人保養、年齡老化而增減的「腎氣」。
長新冠、新冠後遺症如何調養?中醫院長推穴位、茶飲、食療助改善!
2022-06-14不少民眾討論,染疫康復後常會感覺自己腦袋有如當機一般,甚至突然出現不知道自己在哪、類似短暫失智的腦霧現象。對此郭祐睿院長表示,不少研究認為此為病毒導致腦神經細胞受損,從中醫的臟象學來看「腎藏精、精生髓、髓聚於腦」,因此針對腦霧可從補腎滋陰的「補腎清腦茶」調養。材料也很簡單,包括麥門冬1錢5分,玄參1錢5分,五味子1錢,包起後用300c.c.開水沖泡即可。
穴位按摩防3大眼疾!中醫治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2022-03-03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這三大眼疾讓人聽了聞之色變,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有失明的風險。一般民眾遇到眼疾會前往西醫眼科治療,不過其實中醫也有專門的「眼科中醫」,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對於這三大眼疾分享治療方式及日常保養供民眾參考,可透過簡單的按摩預防這三大眼疾。
中醫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2022-01-20郭祐睿院長表示,中醫講究天人合一,根據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適應四季、四時陰陽變化,並依據個人體質選擇食物攝取,對於養生更有幫助。以中華中醫藥學會在2009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來看,人的體質大致上可分成9大類型,包括了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各自有不同的飲食方式。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郭祐睿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2022-01-19中醫講究五行,也將食物與五行比對,並通過顏色與臟腑對應達到養生目的,包括了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逐一說明,並提出正確的養生之道供民眾參考。
癌症、三高、糖尿病別亂進補!中醫:「先調後補」免得越補越大洞。
2021-11-22郭祐睿院長特別提醒,若本身就為癌症、三高、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等疾病患者更不宜隨意進補,這類族群常會有熱盛、口乾、便秘等情況,應「先調後補」為佳,進補前先洩實火再進行進補。而有些患者也常會有牙齦腫大、嘴破、感覺體溫較高的情況,這種就屬於虛火,就得先清虛火再調補。另外也有些病人喜歡冷飲,常有腹瀉、排便不成形等脾胃虛弱問題,就得先健脾暖胃,若貿然進補恐得不償失。
手腳冰冷怎麼辦?中醫分2類型,4招有助改善!
2021-10-05郭祐睿院長表示,會出現手腳冰冷,主要是因為「陽虛」,促成陽虛的誘發因素包含了「陽虛體質」和「氣機鬱滯」兩種。
毛病一堆小心是代謝差!中醫教4原則改善,薑黃有助調節。
2021-09-22郭祐睿院長指出,正如前述,增加代謝考量的是產熱能力,與中醫的溫補陽氣相似,陽氣是人的正氣,正氣充足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促進代謝、排除濕氣。產熱的方法相當多元,大致遵循4個重點,「能動不要懶、能熱不要冷、能睡不熬夜、能原不加工」,如此便有助改善。
眼皮一直跳?留意腦中風徵兆!中醫院長:6情況速就醫。
2021-09-10即便眼皮跳動雖為非常小的毛病,但也可能是較嚴重的問題,或其他重大疾病所致。郭祐睿院長舉例,如本質性的眼瞼痙攣、顏面神經麻痺、巴金森氏症、妥瑞氏症、甚至是腦中風等皆有可能。
綠豆湯清熱解毒、保護脾胃。醫:加薏仁更有助利濕。4族群不宜!
2021-06-29胡心瀕醫師表示,正因綠豆屬於豆類,富含蛋白質,普林、磷含量偏高,對腎臟功能不佳者、洗腎患者較為不利,建議避免食用。
3大族群易感染新冠病毒?中醫師教3關鍵提升免疫力
2021-05-14陳博聖指出,中醫治病需要辯證論治,用邏輯推論顯現的主、客觀症狀,才能處方用藥預防疾病進展(不是只靠把脈診斷)。從中醫免疫科學性的觀點來看,此次疫情防疫困難,是因為covid-19病毒出現了許多無症狀的宿主,具有感染性卻又可能完全無症狀而且不會像SARS一樣發高燒,甚至有些是不發燒的病人。
新冠肺炎沒完沒了 中醫師三招提升肺部防護力
2021-05-04新冠肺炎大流行仍未止息,肺病議題成為國人關注重點。新光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奎祐表示,肺病常見原因之一是「外感寒熱」,繼而出現氣虛、陰虛。當外感風寒包覆在體表,陽氣受到抑制,身體易感覺寒冷且無法排汗。這類病人常常有咳嗽、發熱、鼻塞、鼻涕清澈、無法流汗的狀況。
月經來就頭痛 中西醫師:穴位按摩等4招有助改善!
2021-03-03胡心瀕中西醫醫師指出,月經型偏頭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致。雌激素和黃體素有週期性的波動,經期前濃度會降低,腦部血管容易出現收縮的情形,便容易有頭痛的情況出現,常見持續至經期第二天。
冬季進補先看「自己缺什麼」,中醫:補錯恐傷身,台灣以滋陰潤燥為佳
2020-11-24澄明中醫診所游尚副中醫師表示,「補的正確」、「補的健康」是進補的先決條件,若忽略中醫的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不適。提醒民眾在進補前應先充分了解進補的原則及個人體質,如此一來才能正確地進補,也才能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冬季養生、飲食、藥膳大公開 中醫:飲食加入辛香料更助暖身!
2020-11-23澄明中醫診所薛沛芳中醫師表示,人體的頭部、頸部、背部主一身之陽,這些部位若沒做好保暖,容易受到風寒入侵,引起感冒、頭痛等影響健康,是在入冬後更應注意保暖的重點部位。
秋冬手腳冰冷、咳不停?醫教按摩、生薑泡腳助改善!
2020-11-10林巧梅醫師提醒,因為即將進入冬季,天冷讓人的血液循環會更差一點,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如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等,推薦可以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秋天易過敏感冒、更年期症狀變多?中醫師教養肺降燥法:按摩、飲食、多喝水
2020-10-16今年過完中秋後氣溫明顯下降,不少人覺得比往常更早迎接秋天,隨著入秋溫差大,季節性的疾病也開始出現,南崁風澤診所胡心瀕院長表示,自身調節能力弱的族群,容易受到氣候轉變影響,尤其在秋季最常發生鼻塞、打噴嚏、汗皰疹,還有自律神經失衡。
6種平民食材助秋季養生 中醫:關鍵在養肺,搭配茶飲更潤燥
2020-10-15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即便是進入了秋天,台灣的秋天依舊偏熱,甚至因秋老虎發威,氣溫也常常還是會有超過33度的現象,季節改變之際氣候較不穩定,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上呼道問題,包含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許多人的過敏開始加重,會出現鼻涕噴嚏,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問題,還會合併眼睛癢、鼻子癢、皮膚癢,再加上空氣乾燥,夜間不小心揉鼻子就會導致流鼻血,若不及早治療,未來就慢慢演變成鼻竇炎的狀況。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2020-09-25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落枕常見因為睡臥時姿勢不當,或是頸部長時間過度使用,例如久坐久站低頭等勞累因素,造成頸部經絡損傷,營血不能榮筋,再加上感受風寒濕氣入侵,造成局部的營衛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頸部的經脈氣滯血瘀,而產生疼痛、腫脹、痙攣、活動受限等症狀,歸類於中醫傷科的「傷筋」的範疇。
穴位按摩改善足底筋膜炎 中醫師簡單4招在家保養
2020-09-15澄明中醫診所劉展憲中醫師表示,筋膜是一種身體的組織,用來連接身體的不同部位,在足底連接腳跟跟腳趾的組織就叫足底筋膜。足底筋膜常發生在久站、久走的族群身上,餐飲業、攤販等就容易有這樣的職業傷害,而運動姿勢不良、體重過重等也是常見原因。
月經失調常見4種人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有助改善!
2020-09-14澄明中醫診所薛沛芳中醫師表示,月經失調是女性月經週期、經期長度或出血量異常的統稱,包括月經提前、延後、週期紊亂、過多、過少、血崩、閉經等。一般而言,月經週期為21~35天左右,甚至到40天都還算正常,而經期大約3~7天,月經總量以35~80mL為常,若以衛生棉估算,正常量多時平均2~3小時更換一片衛生棉,如果連夜用衛生棉都撐不到一小時就算過多,若一天只需更換1~2片衛生棉就算過少。
刮痧助改善頭痛、胸悶、痠痛等 中醫:方法要正確,不是越用力、痧越多越好
2020-09-02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痧」是一種厲氣,進入到人體會造成體表疼痛腫脹、經絡阻滯不通進而致病。刮痧是藉由「刮」的外力,對局部組織施壓,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發紅、或是在體表產生少量出血、瘀血,用適度破壞再重啟新生的手法,調整局部的血液灌流、疏通經絡之氣血,而這些出血點也俗稱為「痧」。
眼、鼻、皮膚過敏怎麼辦?中醫穴位、茶飲、熱敷等3招有助改善!
2020-08-31薛沛芳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過敏可以選擇藥物、針灸或穴位敷貼等方式,並配合飲食節制,少食生冷、燥熱、甜食等刺激性食物,生活規律,適度運動等方式進行改善。患者平時也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環境乾燥與清潔。
咳嗽按壓肺經穴位助緩解,久咳超過2~3週者盡早就醫
2020-07-30王長松中醫師表示,雖然五臟六腑的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咳嗽情況,但肺部的功能失常卻是咳嗽發生的共同機理,因此若有出現咳嗽情況者,初步可先按壓肺經上的穴位緩解,其為常見最有效的方法。
嗅味覺異常可能原因有哪些?中醫教穴位按摩改善並有助養生!
2020-05-21吳清源醫師指出,改善嗅味覺異常症狀較常採用的穴位包括: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百會有助醒腦開竅,升提陽氣;印堂針對鼻炎也有改善效果;迎香可緩解鼻塞、多涕,改善不聞香臭的問題;合谷能清泄肺氣,開關通竅;列缺可宣肺平喘;內關能寧心和胃;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可調理脾胃;三陰交則能健脾理氣。
泡腳也能改善口臭?中醫指常見口臭6大問題與改善方式
2020-05-05郭祐睿中醫師表示,要避免口臭,可以先從刷舌苔開始,若是親友還覺得很臭,還是要尋求醫師治療,不過千萬記得,來找中醫師看病時,當天早上先不要刷舌苔,讓中醫師看過再刷,可以提供更多辨證的證據。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日本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只要常刷舌苔,可以降低流感的發生,避免細菌進入氣管,甚至減少癌症的發生。
夏季易頭暈、濕疹、腸不適,中醫教按摩、飲食、茶飲3招實用又養生!
2020-04-30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從4月開始氣溫就開始升高,到了7、8月之後甚至會超過35度,除了天氣熱還會下雨,濕加熱的天氣在中醫的角度稱為「濕熱」。濕熱是最難治療的症狀,在古代中醫醫家稱「如油入麵」,麵團裡加了油是相當難以分離的,且容易引起濕疹、氣喘、蕁麻疹、腸病毒、頭暈等疾病,只要看到舌頭上的舌苔又厚又黃,上面浮著濕濕的一片唾液,便更可以確認是濕熱的狀況。
滑手機.用電腦眼睛好累好痠痛?醫教按摩.飲食.茶飲.熱敷4招有助改善
2020-04-28避免眼睛出現問題,使用3C產品時應注意休息時間,當眼睛出現不適也應及早就醫檢查。除此之外郭祐睿中醫師也表示,平常在家也可以多注重保養,適量的攝取對眼部健康有幫助的營養。
中醫簡單氣功,通肺氣護全身 武漢肺炎期間在家防疫也能顧健康
2020-04-24中醫有道說肺主一身之氣,郭祐睿中醫師就表示,在各種的氣功當中,有一種氣是保護身體用的叫做「衛氣」,衛氣走在脈外,分布全身,沿經絡循行,保護人體免於被外邪侵襲;而衛氣就通於肺,所謂「肺氣不足則衛陽不固」,要增強「衛氣」,就得從肺氣著手。
養生必知:百病常因寒氣而起,中醫教去除寒氣防中風、高血壓等常見疾病
2020-03-27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排寒」是許多養生保健課程或理論常提到論點,熱源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提高免疫力跟代謝力;過於寒涼的體質,肌肉沒辦法放鬆,身體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反應導致水腫,自律神經過亢奮,產生荷爾蒙紊亂等狀況發生。
常泡腳不只有利消除疲勞,也有助改善失眠、關節、心血管等疾病
2020-03-27王長松中醫師表示,泡腳對於改善各種疾病是相當有幫助的,將腳泡浸溫熱水當中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神經緊張、緩解疲勞、使人放鬆、也有利於恢復體力。
中藥抗肺炎病毒?中醫「黃耆白朮薄荷茶」加鼻熱敷提升保護力
2020-03-26新光醫院中醫部黃奎祐醫師接受採訪指出,中醫講究治療與體質的配合,根據體質與藥物屬性辨證論治。無論是SARS病毒、H1N1、腸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等病菌造成的感染,雖然致病原因不同,中醫會採取陰陽、寒熱、表裏、虛實的八綱辨證,根據辨證相應的中藥方劑進行治療,才能達到效果。中醫師指出,在沒有辯證論治下就使用中藥,既可能無法達到療效,甚至還有面臨藥物的副作用及反效果。
24種常見症狀對應手部穴位,郭祐睿中醫師按法、位置一次詳解
2020-03-23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中醫發展了數千年,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勝枚舉,手部的穴位方便按壓而且往往有其療效,只是因為針刺很痛,所以基本上可以做為民眾日常保健使用。手穴位點很小,建議大家可以取用已經沒有墨水的自來筆尖按壓穴點,由於經脈有左右交叉流注的關係,選穴時多選取與疾病部位相對應側的穴位按壓,也就是左病按右手、右病按左手。
為什麼會得老花眼?如何改善?中醫穴位、飲食、眼部運動一次詳解
2020-03-12郭祐睿中醫師表示,所謂的老花眼,是一種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眼睛自然老化的現象。看近的目標模糊,甚至得把近視眼鏡拿下來才看得到;隨人體老化水晶體彈性變差、變硬,形狀改變;又或者是水晶體上的肌肉「睫狀肌」太緊繃,沒辦法調整導致彈性疲乏,這些狀況跟年紀或者近視當然有相關。
眼袋、黑眼圈遲遲消不掉?眼科中醫師穴位按摩等4招助消除!
2020-03-10郭祐睿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脾虛眼袋腫,腎虛眼袋黑,所以要從脾跟腎兩個臟腑調節下手。若是平常吃東西貪涼飲冷,就會導致脾臟功能失調,直接影響眼周的肌肉組織跟水分代謝,肌肉鬆弛導致眼袋浮腫,所以平常可以喝點薏仁湯或四神湯,幫助代謝水濕、脾胃運化。
頭痛、頭暈、腰痛可按足穴緩解?中醫:適當刺激有利改善各種部分疾病。
2020-03-02王長松中醫師表示,臟腑在足部的反射區分布的相當規律,在功能或結構上出現異常時,足部的反射區就會出現痛點或結節。而適當的刺激這些地方不僅有利於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氣血運行,也有利促進排毒、代謝廢物,並對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等相當有幫助,甚至可以激發組織細胞再生的能力,進而也有利達到預防、治療、改善疾病的效果。
芭樂葉別丟!拿來泡茶好處多。中醫院長:護血管、抑病菌、助消炎!
2020-02-26芭樂全身上下都是寶,芭樂葉因含有萜類(terpenoids),具有抗發炎與鎮靜效果,而且還含有黃酮苷(flavonol- glycosides)可改善第2型糖尿病,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甚至有學者研究芭樂籽也含有免疫調節物質,具有抗發炎的潛力,但是要注意腎臟病患者芭樂不宜多吃,另外若存放過久的芭樂,因為纖維老化,反而會造成便秘的現象。
養生之計在於春,中醫郭祐睿:菊花茶、十宣穴等有助春季保養
2020-02-06郭祐睿中醫師表示,春季保養以養肝為主,而「枸杞菊花茶」可說是最平易近人的調養茶飲。其不只對於養肝有利,對於養心安神也相當有幫助。
腎精不足害白髮變多半夜抽筋 中醫師:避免久坐吃太鹹
2020-02-06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長時間缺水又憋尿,若再加上飲食不均、嗜吃高鹽份食物,更易加重腎臟負擔,產生腎精虧損。
中醫談骨鬆:先養腎才能留住鈣,吃對黑色食物加穴位按摩
2019-12-31徐慧茵中醫師表示,若飲食、生活等保養得宜,通常女性在35歲時骨骼密度便會達到顛峰,其後則會因為荷爾蒙流失等原因逐漸開始走下坡,而當進入更年期時更會如溜滑梯一般快速流失;男性雖然流失的速度沒有像女性這麼快,但也會有明顯下滑的趨勢。
補腦先補腎?中醫師談補腦首選黑色食物,睡覺時間為何影響大腦健康?
2019-12-27徐慧茵中醫師就表示,現代人生活便利、節奏快速,這些都是讓壓力在不自覺中日漸成長的原因。壓力大、無法舒緩,便容易影響氣血循環,而氣血循環不佳時便容易影響腦部,記憶力、專注力等也就容易下滑,如頸部的氣血循環,其各個關係是息息相關的。因此補腦方面的飲食近年來也就相當被受關注。
時常頭暈、頭痛如何改善?中醫:可吃香蕉、菠菜、堅果等。起因是關鍵,婦女、長者留意慢性貧血。
2019-12-24徐慧茵中醫師 表示,頭痛、頭暈的原因眾多,若有出現腦部的不適,還是建議先進行檢查為佳。梅尼爾氏症、耳石脫落症等通常經過醫師的調整、調理就能獲得改善;而如果自己觀察下來發現自己暈眩、頭暈、頭痛通常是發生在情緒緊張、壓力較大的時候,則可以適當的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
咳嗽也有冷熱之分!症狀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
2019-12-19許多人常常早上一起來吹到風就開始咳嗽,要加個衣服、圍個圍巾才會比較好,這種通常就是所謂的冷咳。常出現在有過敏體質的人、感冒未好就吹到風、喝冰的人身上。
卵巢不好,慢性病提早到?女性養身補肝補腎是關鍵
2019-12-17中醫師表示,卵巢、月經、雌性激素三者息息相關,而雌激素是有利於保護身體器官功能的,如預防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也能保持良好膚況等。但如果卵巢功能退化、提前停經,不只膚況會受影響,各種慢性病也可能陸續出現,而骨質疏鬆症也可能提早來報到。
今健康New新聞

讓乾癬病灶清零!9種生物製劑已納健保,無效還可換別支!

最怕麻醉三原因你中了嗎?高風險這樣做也能安心!

黴漿菌肺炎小心「合併感染」。醫教4招防範,風險族群早打疫苗。

他持續耳鳴、緊繃,原來已腦鳴!台醫「治療妙計」破解循環,登國際期刊!

嚴重偏頭痛,竟是血小板太多!醫:未良好控制,恐提升血栓或出血風險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