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結節、流膿、反覆發作?小心化膿性汗腺炎!生物製劑有給付
2025-08-07
皮膚長「痘痘」結節、流膿、反覆發作,別誤以為是痘痘。一名37歲男子從青春期就開始長痘,原以為是青春痘,但發作時如針刺、10多處流膿、出血,嚴重影響生活。經20多年後才確診為家族性「化膿性汗腺炎」。在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下,病灶大幅減少,重獲新生。現生物製劑已於今年7月納健保給付,鼓勵病友主動與醫師討論。
是青春痘?化膿性汗腺炎?
皮膚科醫指3大判斷關鍵
什麼是「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 趙曉秋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因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嚴重時,膿腫反覆流膿、結節相連如「蟻窩」。傳統藥物控制發炎的效果不佳,病友常因劇烈疼痛而苦不堪言,治療也陷入瓶頸。
是青春痘?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 黃毓惠醫師表示,冒痘部位、復發頻率、病灶型態是判斷關鍵。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的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而化膿性汗腺炎則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下方等處。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灶,且短短6個月內就可能反覆發作2次以上。
化膿性汗腺炎常被誤認痘痘,
快速自我檢測及早正確就醫!
常會延誤就醫:
化膿性汗腺炎可依嚴重度分為3期,由於不少病友最初以為只是長痘痘,加上病灶部位較私密,常因害羞而延誤就醫。黃毓惠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化膿性汗腺炎病友從發病到確診平均得耗時7.2年,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出現「瘻管」串連問題,各個病灶間就像蟻窩連通,血膿不斷、伴隨異味,嚴重影響生活。
快速自我檢測:
提醒,若發現疑似結節、膿瘍、竇道構造,摸起來微微鼓起、構造像下水道、甚至開手出現於表體;反覆復發、流膿,半年內至少2次以上;長在腋下、臀部、私密處,若三項符合盡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認並治療。
化膿性汗腺炎治療視階段
中重度生物製劑已納給付!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 廖怡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雖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治療減緩症狀、避免疾病惡化、復發及進展,改善生活品質。
各階段主要治療方式:
輕度患者大多以抗生素、口服A酸等藥物治療為主。一旦進入中重度,則需評估手術與全身性抗發炎藥物。緩解急性發作,可切開與引流手術為主,但無法阻止新病灶生成,復發率將近100%。而若全面性切除,雖復發率低,但術後照顧及復原期間,可能感染或血腫等併發症。因此持續控制發炎是治療重要關鍵。
中重度&生物製劑:
根據臨床共識,中重度患者若經接受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後仍無明顯改善,應評估使用生物製劑,並視情況搭配手術治療。廖怡華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為注射型的蛋白質藥物,可精準鎖定並抑制疾病源頭的發炎因子,減少發炎反應、提升治療效果,改善症狀與減緩疾病惡化,並預防瘻管與疤痕形成。
據研究指出,中重度病友接受4個月生物製劑治療後,約4成病友症狀顯著改善,高達7成5的病友在治療期間未出現疾病惡化或爆發。另有研究顯示,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4個月內,需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比例低於4%,顯示生物製劑在控制發炎及降低手術需求方面具有良好成效。
中重度生物製劑給付:
今年7月起,化膿性汗腺炎的生物製劑治療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嘉惠眾多中重度患者,為長期深受病痛所苦的病友帶來重大突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呼籲,有需要的病友應積極就醫,尋求適切治療,早日改善病況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痘痘結節、流膿、反覆發作?小心化膿性汗腺炎!生物製劑有給付

屈公病中國廣東疫情加劇,旅遊警示升級,台灣人怎麼防?

一段有溫度的醫病關係「糖友一站式照護」在地安心變老

家人說話漸結巴、詞窮?2不明顯症狀留意「額顳葉型失智症」

別輕敵!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 溫和但復發風險長達20年,3種人慎防!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