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當醫師宣告必須長期洗腎,關於「洗腎廔管」我該知道些什麼?

    2023-12-04

    自體廔管是以自己的動脈接上靜脈,讓動脈的血液流入靜脈中;而人工廔管則是在皮下埋入人工血管,一端接動脈、另一端接靜脈。兩種廔管的植入都算小手術,約可在一小時內結束,也均採局部麻醉且不必住院。只是自體廔管會需要三個月成熟期或更久的時間才能上針洗腎;而人工廔管成熟期相對較短,大約一個月左右就能上針。

    婦剎車竟骨折,原來有骨鬆!醫:中高齡4情境都要注意。

    2022-03-18

    洪暐傑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注意的不只有跌倒,生活各種情境都需小心,以防骨折發生,而骨鬆不易被發現,民眾平常就需留意自己是否也是骨鬆族群。

    高尿酸也易中風、心肌梗塞!地雷不只海鮮,醫教4招趁早改善。

    2022-02-11

    高尿酸大多無症狀,但日久未改善,便會形成結晶卡在關節,形成所謂的痛風,關節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尤其是手腳末梢的小關節。而這些結晶也容易卡在泌尿系統,若是卡在腎臟就會形成腎結石,出現血尿、腰酸背痛等症狀,久未改善、日積月累便可能更進一步形成尿酸性腎病變,患者的腎臟功能將逐漸下降,甚至到需要洗腎的地步。

    肥胖罹癌風險僅次於抽菸!醫舉肝癌3部曲,趁早調整生活可逆轉。

    2022-02-11

    洪暐傑醫師表示,肥胖者身體容易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引起各種疾病,不單只有常聽到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也包括這些疾病容易引起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且也可能影響骨骼、皮膚、呼吸道等形成相關疾病,而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也在其中。

    關心三高更要注意代謝症候群!中風、心肌梗塞高出3倍,醫教6招逆轉!

    2022-01-27

    民眾日常關心三高,也更要注意「代謝症候群」,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代謝症候群是可逆的,但若置之不理,心血管疾病風險將比非代謝症候群還要來得更高。

    小中風怎麼辦?醫指6要點,防中風、失智症找上門!

    2021-11-05

    小中風亦可視為中風的前奏,陳又嘉醫師表示,曾經罹患小中風或中風的患者,若未妥善控制及治療及控制,持續暴露在風險當中,將來都約有10%甚至以上的機率發生中風。且小中風患者常見一再發生而不自知,長期下來恐持續傷害腦部,形成「血管性失智症」。因此提醒民眾,萬不可因為是「小中風」,或因沒有造成癱瘓、失能,就輕忽了小中風的威脅性。

    正確量血壓「722守則」!高血壓難發現,醫籲8種人定期監測。

    2021-11-03

    血壓平時會可透過腎臟、交感神經調節,即便升高往往也少有明顯的症狀,但此時身體正處於逐漸耗損狀態。以血管來說,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容易出現異常,將使得血管不易放鬆,也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卡在管壁,經年累月使得全身血管健康狀況下降,等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引起相關併發症。

    高血糖不只「3多1少」!醫:防範9風險,中2個盡早定期檢查。

    2021-11-01

    高血糖、糖尿病可說是現代常見的文明病,對於這兩種血糖疾病民眾普遍知道「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3多1少症狀,不過大多就了解到這。對此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風險族群可多留意其他相關症狀,特別是風險族群更是建議每年做一次血糖檢查,以利及時治療。

    高血脂瘦的人也會有?!醫教4點觀察,防範中風、心肌梗塞。

    2021-11-01

    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最顯而易見的症狀就是肥胖,但是,這並不代表只有肥胖者才會有高血脂症,瘦的人也可能會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建議,民眾平時也可以從少數的症狀等4點作觀察,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網紅館長壯碩竟糖尿病前期!?醫:胖瘦壯都會得,6風險族群早檢查

    2021-06-08

    糖尿病前期指得就是高血糖,是個血糖偏高、非正常,但還沒有進入糖尿病的階段,可說是「糖尿病的候選人」。此階段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大多都是在健檢的時候發現。

    防疫在家更要注意高血脂症!醫教4動作防中風、心肌梗塞找上門!

    2021-05-26

    張釗監醫師提醒,目前疫情緊張,大多數民眾在家防疫更要留意防範高血脂找上門,除了平時應避免抽菸、酗酒等風險因子,平時也可多注意飲食習慣,如多喝水、多元多色的攝取蔬果營養、以白肉取代紅肉等,而飲食順序上也可以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再吃飯,這些都對預防高血脂很有幫助。

    年輕高血壓破2成5!恐影響腦心腎 正確量血壓掌握「722原則」

    2021-05-07

    高血壓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根據108年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已超過3.8萬人死亡,即每4.5人死亡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

    氣喘是兒童疾病?老人也要小心?破解氣喘四大迷思

    2021-05-06

    氣喘是一種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疾病,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受刺激物影響,若控制不佳導致氣喘反覆發作,嚴重時更可能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提醒,惟透過正確了解氣喘,才能有效幫助自己穩定控制氣喘,享有健康生活品質。

    咳嗽、久咳好不了怎麼辦?醫教4招助解咳:可喝紫菜蛋花湯

    2021-04-29

    網路上關於咳嗽有不少謠傳,包括咳嗽、喉嚨不適可以吃香草冰淇淋、牛奶冰淇淋加以緩解。羅仕寬醫師指出,牛奶、奶油有助滋潤喉嚨減緩不適,並也含有可幫助免疫的營養成份,但最好直接飲用牛奶、攝取適當奶油,不建議多攝取不利咳嗽的冰冷食物。

    糖尿病合併肌少症為一般人3倍 專家:多補充3種營養素

    2021-04-20

    自2018年起,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7人便有1人為高齡長者。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速度加劇,尤其60歲後,肌肉流失速度更快,每年流失率最高達3%。當肌肉減弱導致行動力變差,造成肌少症的比率也會隨之增加。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魯肉飯、韓式炸雞上榜

    2021-04-15

    臺安醫院劉怡里營養師提醒,過量含糖飲料易誘發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風險。糖也會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三高,並間接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糖份過量會使身體老化,近期也有研究顯示,糖份攝取與胰臟癌有關,可能導致癌症風險上升。

    年輕型糖尿病更棘手?男飲料半糖照樣得。2地雷別踩!

    2021-03-12

    年輕型第二型糖尿病因和飲食、肥胖息息相關,和老年才得到糖尿病的情況有所不同,也較為棘手。陳柏蒼醫師表示,據研究顯示,患者胰島素衰老較快,血糖不易控制,也因風險暴露的時間較久,發生器官相關病變的程度也會較為嚴重,因此目前也正研究尋找適合的治療方式。

    年紀輕卻下背痛、腳後跟發炎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上身?游泳竟能幫助改善?

    2021-01-06

    僵直性脊椎炎常常會有個循環,在早上起床時是最不舒服的時候,通常在活動身體後便獲得改善,日復一日的循環。翁孟玉醫師也表示,慢性發炎性的下背痛通常會持續三個月以上,且常見出現晨僵的問題,但疼痛部位可不僅侷限於下背,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出現疼痛。

    糖尿病洗腎肥胖問題難解?腸泌素顧糖護器官!醫籲:一發現超標盡早治療

    2020-12-29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指出,血糖控制不好,易升高腦部、心臟、周邊動脈硬化等大血管病變風險,以及造成眼睛、神經、腎臟等小血管傷害。尤其糖尿病為國人洗腎主因之一,更須注意血糖控制達標,以避免腎臟相關併發症。

    洗腎是生病吃太多藥?哪一種止痛藥會傷腎?醫師籲風險族群勿亂吃

    2020-10-08

    楊孟儒醫師指出,絕大多數腎臟病而造成洗腎皆非用藥引起。國人之所以服藥種類多,原因在於身體患有不同共病,如三高、心臟病,多共病導致可能用藥超過10種。楊孟儒強調,針對各種共病開立的藥物,不但不會傷腎,更可以控制三高、疾病,進而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因此依照醫囑、規律服藥才是真正免於洗腎的良好觀念。

    空污吸太多容易失明?三高、老年人、心血管族群當心眼中風

    2020-09-30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劉瑞玲表示,空氣污染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傷害,在眼表皮部份會引起乾眼症,而空污中的微粒子經由呼吸進入體內血液中,如果是心血管健康本就不理想的族群,就可能在某個時間點造成血栓,一旦血栓發生在重要位置,就可能引起心血管堵塞、腦中風等等,而發生在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就會引發「眼中風」。劉瑞玲強調,心血管疾病大多沒有預警,控制三高仍是首要防範方法。

    塗薄荷、洗鹽水、吃膠原蛋白...止癢偏方真有效?醫師揭異位性皮膚炎正確治療之道

    2020-06-24

    黃昭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高風險族群為家族擁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通常稱作「異位性體質」俗稱過敏體質。在嬰兒階段好發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到了兒童期則是出現在頸部、肘窩、膝窩、腋下等處,很多患者認為皮膚癢可以自行處理,透過一些偏方,如:薄荷類降低搔癢感、鹽水盥洗、馬鈴薯塗抹、補充膠原蛋白、泡溫泉等,黃昭瑜提醒其實以上方法都沒有經過醫學根據,不要自行嘗試且患者要注意避免因此接觸到過敏來源,還是要及早就診。

    皮膚狂癢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哪些食物容易引發症狀?皮膚科醫師:少用植萃產品

    2020-06-24

    黃昭瑜醫師說明濕疹可分為內因性和外因性,內因性濕疹就是體質問題,常聽到的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都是,常常反覆發作。外因性濕疹則是可能與接觸過的物質、吃過的食物有關。

    如何避免異位性皮膚炎變嚴重?黃昭瑜醫師教三招自救:乳液放冰箱止癢又冰鎮

    2020-06-24

    黃昭瑜說明應避開吃容易致敏的食物,必須從飲食、生活習慣觀察來避免、也能透過醫療院所檢測來幫助自己更了解過敏來源,塵蟎與灰塵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害怕的過敏原,因此居家環境應常進行清潔,並把濕度維持在適度,如有搔抓的傷口應盡快處理避免再度感染,保持生活作息規律並維持均衡飲食,都是非常好能夠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方法。

    如何和思覺失調症患者相處、協助?醫:「這樣」好好傾聽即可,就像你和我。

    2020-06-12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面對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不論是親友或是陌生人,都鼓勵先了解思覺失調症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自然也就不會因為未知的恐懼為對方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

    思覺失調症如何穩定、安心用藥?醫指3大重點,患者、親友、醫方共同努力

    2020-06-12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刻板印象加上社會新聞的報導,常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被貼上標籤,甚至患者會有不必要的自卑感、自責、怕就醫或吃藥會被人知道等負面情緒,因而延誤就醫,不論是何者,都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更對社會和諧沒有絲毫幫助。

    思覺失調症≠社會問題。醫:它其實如同慢性病,不能以偏概全。

    2020-06-10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思覺失調症其實並不罕見,盛行率約1%,也就是100人當中可能就有1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主要就像糖尿病患者身體的血糖、胰島素分泌不正常一樣,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腦部內分泌失調的現象。

    洗腎族更易感染?「居家洗腎」腹膜透析受限少,連結雲端病人更安心郭克林醫師

    2020-05-06

    郭克林醫師表示,如同這些日子來衛福部不斷宣導的防疫措施,環境消毒、確實洗手、配戴口罩、減少觸臉等,這些對於前述這些高風險族群來說,都是需要更加留心的自保措施,且相關親友們也要留意,如此一來更有保障。

    變天冷熱都會影響血壓,醫:防心腦血管病變注意這6點

    2020-04-30

    王志軒醫師表示,「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可以想像「水和水管」之間的關係一樣,血液量、小動脈的阻力增減、氣溫、情緒、年齡等都是會影響血壓的關鍵因素之一。

    防範高血壓引腦中風、腎臟病,醫教準確測量及6招改善,40開始就要做

    2020-04-15

    王威傑醫師表示,高血壓主要為本態性高血壓、次發性高血壓,一般民眾多為前者,通常為一般遺傳、年齡關係等逐漸出現的身體老化所產生,如台灣民眾常見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的高血壓,而家中若有高血壓病史也是高風險族群。高血壓定義標準雖各國治療及指引不同,不過王威傑醫師表示,以中華民國目前最新的(2016年)高血壓定義140/90(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來看,凡超過此定義者即為高血壓患者。

    腦中風致殘奪命,男性肥胖嗜鹹機率高!少吃煎炸高膽固醇,運動後勿直接洗澡

    2020-04-15

    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狹窄,或身體其他血管的雜質血塊形成血栓後,導致腦組織壞死,常見有腦血栓與腦栓塞兩種,家中親人如有有心肌梗塞或猝死,腦中風的危險性也會增加。在身體因素方面,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都會增加腦中風風險,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因血管內膜受損與膽固醇堆積,容易加素血管硬化,或是擠破血管導致腦出血。

    喘咳痰3周當心肺阻塞避免肺功能惡化醫:及早就醫、正確用藥是關鍵

    2020-03-16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時杰醫師指出,肺阻塞成因包括長期抽菸、空污造成呼吸道長年累積的發炎,引發呼吸道病變,然而早期肺阻塞症狀並不特異,如果發現喘、咳、痰且症狀大於三周以上,就需要留心肺阻塞的風險。醫師指出,年齡是肺阻塞風險因子之一。

    咳不停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咳喘痰3周當心肺阻塞更要命!

    2020-02-17

    寒流來襲氣溫下探,許多人咳嗽、氣喘、咳痰反覆發作,除了要擔心武漢肺炎與流感病毒,容易被誤會為「老人嗽」或「煙嗽」的肺阻塞更是隱藏殺手。

    糖尿病年輕化警訊:喝含糖飲料成癮、高血糖無症狀!營養師籲每天限糖50克

    2020-02-10

    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數逐年增高,有2、30歲的患者,每天喝4至5杯700毫升的「全糖」的手搖飲料,演變為對糖份的成癮症狀,飲料只喝「半糖」就覺得噁心不習慣,目前只能遵照醫囑服藥

    當心流感與不明肺炎?肺阻塞病人如何自保?

    2020-01-21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時杰醫師指出,在環境、空污、抽菸等影響下,肺阻塞(COPD)已是全球死亡原因第三位,在台灣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張時杰說明,肺阻塞是由於吸菸、空污、PM2.5等因素,造成呼吸道長期發炎與病變。最主要的表現症狀為喘、咳、痰,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超過三周以上,應盡快就診並接受肺功能檢查。

    皮膚搔癢難耐?異位性皮膚炎影響超乎想像,如何治療及改善?醫師精闢剖析。

    2020-01-09

    以往異位性皮膚炎常被誤認為是小孩才會有的皮膚疾病,對此黃毓惠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小孩的專利,許多人也會在青春期或成年期開始發作,搔癢難耐令人痛苦,但往往會被忽略,誤以為是一般的皮膚發癢、皮膚過敏、冬季癢等。

    糖尿病患為何容易洗腎?醫指關鍵問題,堅守3原則防洗腎!

    2020-01-02

    胃腸肝膽科/鍾尚分醫師 表示,導致需要洗腎的原因有相當多種,糖尿病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常見如偏信來路不明的草藥、藥物等也佔其一。另外像是高血壓、高血脂等也常與糖尿病如影隨形,受影響的恐不只有腎臟,對各器官等都有可能造成影響。糖尿病的併發症常見主要就分成眼底病變、腎病變和神經病變三種,因此除了需要留意腎臟方面的慢性病便,其他兩種也應當注意。

    慢性病藥物吃多會洗腎?洗腎4成自糖尿病,不吃藥是關鍵。3重點防洗腎!

    2019-12-19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 表示,不少人認為吃太多藥會讓腎臟惡化,最終需藥洗腎,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當被診斷出四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時,就是要按時吃藥以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影響到其他身體部位健康;相對的若長期未妥善治療、控制病情,身體其他部位就有可能受到波及,腎臟就是其一,是非常有可能持續惡化。因此若有各種慢性病問題者,都應確實的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

    大降糖尿病中風、死亡風險,掌控好各項數值,醫教4招保護好心血管

    2019-12-10

    中醫大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李國陽醫師 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較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所以需要控制的數值不會單單只有血糖。而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經二十多年的研究顯示,長期糖尿病控制良好,特別是糖化血紅素

    糖尿病也要注意低血糖!醫:血糖太高或太低都傷腦

    2019-12-10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指出,過去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與非糖尿病患相比,失智機率高出2.5倍。原因在於高血糖會造成細胞與神經發炎,進而影響腦部,長期之下就會升高失智症風險。醫師提醒,大眾普遍以為血糖控制只須避免「高血糖」,孰不知低血糖也可能傷害大腦,陳宏麟強調糖尿病友用藥,必須能同時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發生。

    常頭暈、無力、冒冷汗?低血糖極具危險性,防低血糖3大情況盡早檢查!

    2019-12-10

    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林款帶醫師 表示,有別於高血糖併發症多是循序漸進、逐漸產生;低血糖是屬於一種急性併發症,具有危險性、且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急性低血糖若處理不好,將可能導致低血糖性分泌、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

    今健康New新聞
    圓一個夢、滿一個願:器官捐贈,讓生命與愛心無限循環
    在台灣,推動器官捐贈既慎重又充滿挑戰。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暨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醫師表示,儘管法規逐漸完善,仍須多方面的配合及完善的執行細節,但文化信仰依然是推動過程中的障礙。
    華航董座突傳心梗逝世。醫:心梗如土石流,察覺徵兆即刻就醫。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傳於16日上午心肌梗塞逝世,享年73歲,消息震驚各界、令人惋惜。據悉,謝董離世前得了流感,曾向家人表示感覺不適,沒想到竟發生心肌梗塞。提醒民眾,流感、心肌梗塞都可能出現的不適:胸悶、胸痛,其感受有時相似,可能讓人混淆。呼籲日常留意防範;如遇警訊,即便不確定也應即刻就醫。
    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探討肺癌新興治療趨勢 響應總統降低癌症死亡率1/3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本月11日至12日,假臺大醫院癌醫中心,與世界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
    健檢30歲就免費!還有5癌篩檢,厝邊頭尾作伙檢!
    2025年衛福部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包含擴大免費成人健康檢查、5癌篩檢等。快來了解健檢項目有哪些?癌症篩檢有哪5癌、自己有沒有符合條件?厝邊頭尾為自己的健康作伙檢起來!
    別去診所!「懷疑感染麻疹,去急診」醫示警揭原因。
    李尚謙醫師在社群上示警「如果懷疑自己感染麻疹,麻煩去急診、去急診、去急診,而不是跑去門診或者診所。(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受訪指出關鍵,提醒不可大意。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