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媽咪產後乳汁提升!中醫院長教6穴位+10招助乳汁分泌!
2024-01-02產後媽咪辛苦,接著又得忙餵奶,還得煩惱乳汁分泌可能不足。雲品中醫診所彭意雯院長指出乳汁分泌的關鍵,也教媽咪們6個簡單的穴位按摩、10種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
產後一周是乳汁分泌黃金期,
院長指重要關鍵:恢復氣血!
乳汁分泌階段:
彭意雯院長表示,媽咪通常在產後的一到兩天內會產生少量的初乳,有些媽咪在第三天之後才會分泌初乳,此時往往量少,但卻濃度高,富含抗體、免疫球蛋白等豐富營養,寶寶這時的胃只有5~7cc,也正符合需求。產後5~10天是過渡乳,10天後則分泌成熟乳,此時分泌量也會大為提升。一周內是乳汁分泌的黃金期。
恢復氣血:營養充足+充分休息
雲品中醫診所彭意雯院長指出,產後媽媽氣血大虛又需哺餵母乳,乳汁生成與媽咪的氣血狀態關係密切,和脾胃、飲食有關,均衡的營養及消化吸收對乳汁生成是非常重要關鍵。好好休息、恢復元氣及健康,多喝雞湯、魚湯並且搭配適量的補品及藥膳,補益氣血,也才有充足營養來生成乳汁,給寶寶最好的養份。
中醫院長教簡單6穴位,
一天3次更助乳汁分泌!
簡單6穴位及按法:
彭意雯院長建議,媽咪可按按簡單的穴位,促進乳汁分泌,包括膻中穴、乳根穴、期門穴、足三里穴、太衝穴、少澤穴。這些穴位暢通都有助乳汁分泌,而各穴位自然也有其他功用,建議各穴位可按壓約5~10秒再放開,重複20下,一天3次。
各穴位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正中線,第四肋骨之間,約兩乳頭之間。乳根穴在乳頭正下方的第一肋之間。期門穴在乳頭正下方,第六、第七肋骨之間。足三里穴在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幅。太衝穴在第一、二趾骨間的後方凹陷處。少澤穴在小指外側,距指甲角1分處。
讓媽咪產後乳汁提升!
中醫院長教10招助乳汁分泌。
彭意雯院長鼓勵生產後的媽咪多休息,以自身體力恢復為主,適度的「母嬰同室」和寶寶待在同一個空間,媽媽聽到寶寶的聲音會產生噴乳反射。並盡早定時的親餵、定時擠出乳汁,寶寶正確、頻繁的吸允,奶量也會相對增加,而持續定時的移出奶水也可使乳汁穩定分泌。擠奶前也可熱敷、按摩乳房,但在脹奶或乳腺發炎時則改用冰敷,可緩解不適。
營養方面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熱量要足夠、多喝水,並可適度補充卵磷脂。少量多餐、飲食清淡好吸收,尤其蛋白質和醣類要足夠,豆類、海鮮類有助發奶可多攝取,可多食用清淡的魚湯、雞湯幫助補充優質蛋白質,或是豆漿、米漿、木瓜牛奶、黑麥汁、中藥熬煮的通乳茶等。先別急著恢復體態,每日熱量應多攝取500大卡,並攝取2000c.c.以上的水分,避免影響乳汁分泌。卵磷脂則可降低乳汁黏性而阻塞,增加母奶庫存量。
另也要避免會抑制發奶的食物,例如咖啡、酒精、冰品、生冷蔬果、人參等。而過度油膩食物,可能使乳汁脂肪量增加而阻塞乳腺,如起司、全脂牛奶、炸物等,也建議避免。
除此之外,媽咪也要足夠的休息、保持心情愉悅。恢復體力才有氣力化生乳汁,保持放鬆的心情對於乳汁分泌也有顯著的影響。
乳汁不足產後一周可尋中醫。
院長:母嬰健康快樂才是關鍵!
媽咪也可在產後一周內尋求中醫師協助,正如開頭提到,一周內是乳汁分泌的黃金期,氣血不足、情緒鬱悶、睡眠不佳等因素都可能使得乳汁分泌降低,可用中藥方、藥膳等方式改善,不僅使母體恢復元氣,乳汁也能增加,提供寶寶最好的養分。
若上述方法都完全沒用,彭意雯院長也鼓勵媽咪們自在,每個人體質不同,不一定人人都有充沛的奶量,選擇營養充分的配方奶,寶寶依舊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長得頭好壯壯,媽咪不必擔心或是苛求自己,媽咪能恢復身體健康及心情愉悅是最重要的。媽咪的心情好,寶寶也會感受到的。祝福每個媽咪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養育寶寶。
《延伸閱讀》
.懷孕可以做愛嗎?要注意什麼?醫:一般可以,4種情況絕對避免!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