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易頭暈、濕疹、腸不適,中醫教按摩、飲食、茶飲3招實用又養生!
2020-04-30台灣夏季總是讓人心情浮躁、煩躁不安,濕熱的天氣也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夏天除了避免中暑和因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所造成不適之外,究竟還需要注意些甚麼?來看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祐睿中醫師怎麼說!
夏季濕熱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從4月開始氣溫就開始升高,到了7、8月之後甚至會超過35度,除了天氣熱還會下雨,濕加熱的天氣在中醫的角度稱為「濕熱」。濕熱是最難治療的症狀,在古代中醫醫家稱「如油入麵」,麵團裡加了油是相當難以分離的,且容易引起濕疹、氣喘、蕁麻疹、腸病毒、頭暈等疾病,只要看到舌頭上的舌苔又厚又黃,上面浮著濕濕的一片唾液,便更可以確認是濕熱的狀況。
夏季養生關鍵:祛濕、補水、瀉火
郭祐睿中醫師更進一步表示,夏季除了容易濕熱也容易流汗,汗水屬於津液,津液流失易耗傷心氣,就會讓人乏力、沒有體力。因此夏季養生不只要祛濕,更要懂得補水和瀉火。
在祛濕方面可以食用薏苡仁、扁豆、四季豆等食材,幫助濕氣排除;補水則可以使用酸梅、檸檬、山楂等酸性的食物,在流汗後可以適量補充;在瀉火上可用苦瓜、綠豆、絲瓜、冬瓜、西瓜等苦味或清淡的蔬果。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相當多的人在夏季喜歡喝飲料或吃冰品,對此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在炎熱的狀況下一下子喝冷飲,不只不解渴,反而感覺到胸悶跟口乾,建議選擇喝了會發汗的溫熱飲,濕熱之氣也可以藉著發汗排除,如香港人的「涼茶」就是如此。
DIY夏季養生茶飲,清熱解毒好處多
除了介紹夏季養生的食材之外,郭祐睿中醫師也介紹了2種準備方便且製作簡單的養生茶飲,材料皆以一人份作示範,大家不妨可以多加嘗試。
烏梅山楂綠茶(適合多流汗時)
<材料>烏梅5顆、山楂10片、綠茶茶包一包
<煮法>將材料放進茶杯,浸泡300c.c.熱水,放涼後飲用
<功用>烏梅、山楂皆屬於酸甘的食材,搭配綠茶清熱解毒,夏天飲用可以健脾開胃、生津止渴。
綠豆薏仁湯(適合溼氣重時)
<材料>綠豆20g、薏苡仁20g、生甘草5片
<煮法>將薏苡仁用500c.c.的水浸泡一晚,第二天先將薏苡仁煮滾後加入綠豆、生甘草繼續煮軟,建議不加入糖飲用。
<功用>綠豆清熱、薏苡仁利濕,再加入甘草具有解毒功能,只是綠豆含磷較高,腎臟不好的民眾建議減少食用。
清熱、利濕、滋陰,夏季必知的養生3穴位
在穴位按摩方面,郭祐睿中醫師建議可找「清熱」、「利濕」、「滋陰」三個功用的穴道按壓。清熱可選擇具有清泄肺氣功用的「合谷穴」,其位於食指後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點垂直線上,離第二掌骨約1.5公分(虎口後)肌肉豐厚處;利濕可找具有化痰祛濕的「豐隆穴」,其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中指,肌肉豐滿隆起處;滋陰則可按壓滋養水分的「三陰交穴」,其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夏天可針對不同的問題,多次按壓這些穴道,每次按壓約5秒鐘,就能安然度過炎熱的夏天。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