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必知:百病常因寒氣而起,中醫教去除寒氣防中風、高血壓等常見疾病
2020-03-27健康意識抬頭,現代人不論在飲食上或生活習慣上都相當注重養生,特別最近大家也特別注意維持免疫力,而中醫有道說寒氣為健康的頭號殺手,不少疾病起源就是因寒而起,不過不少人卻對寒氣這個名子感到陌生,或者不知如何排除,今天就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祐睿中醫師教大家怎麼排除!
養生必知的觀念:寒氣與排寒
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排寒」是許多養生保健課程或理論常提到論點,熱源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提高免疫力跟代謝力;過於寒涼的體質,肌肉沒辦法放鬆,身體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反應導致水腫,自律神經過亢奮,產生荷爾蒙紊亂等狀況發生。
「寒氣」,在中醫上分外來跟內生兩種,外來的寒氣包含氣候寒冷、過食冰冷或消炎藥、冰敷等可以是寒氣的來源;內生的寒氣則代表「凝結」的氣,任何氣血不通的理由都可以稱「寒氣」,包含生氣、壓力、瘀血等,這兩種「寒氣」不一定會造成四肢冰冷,但一定會造成「虛」性的體質,包含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簡單來說「體質寒」的人四肢冰冷,而「寒氣重」的人甚至可能四肢發熱。
從頭到腳,百病寒為先。
郭祐睿中醫師也表示,寒氣引起的疾病非常多,例如血管無法擴張導致血壓高、眼壓高、心血管疾病、頭痛等症狀;血液循環不好引起高血脂、眼中風、痠痛、關節疼痛、月經不調、不孕等疾病;免疫力不好導致常常感冒、鼻子過敏、眼睛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代謝力不好導致肥胖瘦不下來、下肢水腫、四肢冰冷等;荷爾蒙紊亂導致失眠、憂鬱、痛經、青春痘、腸胃疾病等,所謂「百病寒為先」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去除寒氣?
排寒的方法很多,在食物方面大家最常聽過的是薑。郭祐睿中醫師表示,薑有薑烯酚(Shogaol)及薑辣素(Gingerol)兩種成分,薑辣素能夠抑制頭痛、嘔吐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還能殺菌,增強身體免疫力;另外薑烯酚還可以幫助減肥,促進體內脂肪和醣類燃燒、提高體溫的功效。
另外其實像紅茶、蔥、咖哩、茴香、薑黃、黑糖等都是可以排寒、降低慢性發炎的好物;而飲食過於寒涼、過食烤炸辣物、天冷時沒有保暖、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處於壓力、緊張等狀況則容易累積寒氣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上郭祐睿中醫師也表示,平常就要注意身體保暖,特別是在冬天,包含頸部、肩膀、腰、腿、腳都要夠溫暖,第二是要多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產生熱能,第三是勿喝冷飲,台灣是手搖杯王國,隨處都能買得到冷飲,但是冷飲除了會傷腸胃,還會引起自律神經亢奮。第四是起床喝杯薑湯,所謂「上床蘿蔔下床薑,不勞醫師開藥方」,起床後喝杯薑湯,可以促進消化,暖身暖胃。做法很簡單,材料是黑糖少許、乾薑一片不要去皮,可放少許紅棗,泡在300c.c.的熱水中,悶20分鐘即可飲用。
去寒穴道多於足部、下腹,一天一次有利暖身
在穴位方面,郭祐睿中醫師表示「頭要冷,足要熱」,去寒穴道集中在足部跟下腹部,因此推薦腳底的湧泉穴,還有臍下的氣海穴、關元穴,剛好這三穴都可以用暖暖包或熱敷墊熱敷,每天15分鐘,一天一次,暖身也暖腎。
中醫遠紅外線熱敷有利改善患者寒氣
中醫診所常備有遠紅外線燈或遠紅外線熱敷墊提供患者使用,遠紅外線被稱為「生育之光」,因為遠紅外線可以提供熱力效應跟共振效應,有助於使身體變暖,具有消炎止痛、抑制癌細胞、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排毒、促進代謝、減少疲勞功用。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