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新聞
醫療新知
即時新聞
專題報導
今專題
癌症專題
心血管專題
耳鼻喉專題
腸胃道專題
肝膽胰專題
泌尿道專題
慢性病專題
小細胞肺癌專題
今養生
飲食養生
運動養生
姿勢養生
中醫養生
今好瘦
瘦身飲食
瘦身運動
今生活
防癌生活
健康生活
今好看
影音報導
名家專欄
醫療新知-洪素卿
婦產醫學-曾郁文醫師
精神醫學-楊聰財醫師
皮膚醫學-唐豪悅醫師
重症醫學-黃軒醫師
兒科醫學-徐嘉賢醫師
營養醫學-簡鈺樺營養師
毒物科學-招名威教授
家庭醫學-盧泰潤醫師
藥物醫學-甘誼文藥師
營養醫學-陳子恩營養師
皮膚醫學-黃昭瑜醫師
營養醫學-嫚嫚營養師
營養醫學-黃君聖Sunny營養師
心臟醫學-黃建偉醫師
中醫醫學-郭祐睿中醫師
中醫醫學-洪碩宏中醫師
中醫醫學-陳博聖中醫師
功能醫學-王德生醫師
心理諮商-賴惠敏諮商心理師
復健醫學-陳相宏醫師
心臟醫學-蘇彥伯醫師
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
皮膚醫學-曾奕騰醫師
腎臟醫學-洪堯民醫師
心臟醫學-郭志東醫師
心臟醫學-張釗監醫師
暈眩耳鳴-陳建志醫師
營養醫學-覃澤硯營養師
藥物醫學-陳凱威藥師
婦科醫學-黃天爵醫師
疾病衛教室
三陰性乳癌
乾癬性關節炎
腎臟細胞癌
肺纖維化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
乳房良性腫瘤
認識早期肺癌
搜尋
最多人關注
新冠肺炎
肺炎鏈球菌
疫苗
HPV
膽固醇
鼻塞、乾燥、憂鬱又失眠?留意「空鼻症」!如何治療、保養?醫詳解
台灣人常見鼻塞,許多人會選擇進行手術。不過也有人會在手術後依舊感到鼻塞、甚至更嚴重、找不到原因,可留意「空鼻症」,鼻腔空曠卻鼻塞,這聽起來很矛盾,但確實存在。森美診所耳鼻喉頸專科劉承信院長指出原因、治療及日常改善!
閱讀更多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跨科團隊整合照護,成大醫院邁入治療新里程!
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吳博銘醫師說明,2024年8月健保署放寬SMA藥物給付條件,許多病友有機會接受先進的藥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成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於今年展開首例SMA患者的治療,治療迄今4個多月,病情獲得有效控制,運動功能明顯進步,患者坐姿更穩定、手腳活動能力提升,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顯著增強,對照顧者的依賴減少,信心也隨之提升。
閱讀更多
避難包最基本要準備什麼?消防署指6大方向一張圖了解!
天災人禍日常難料,先不論網路上謠傳的預言,台灣也常碰到颱風、地震等天災,時有居住財產等損失。為了防範於未然,在提前準備但不緊張的情況下,可先備好「避難包」,以利隨時緊急撤離。內政部消防署建議準備項目,一起來了解!
閱讀更多
好消息!早期三陰性乳癌福音!免疫輔療、PARP抑制劑納給付。
早期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但以往治療選項少。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三大協會召開記者會帶來好消息,「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與「PARP抑制劑」納入給付!
閱讀更多
發現圓禿該怎麼辦?對抗圓禿應該瞭解的正確治療關鍵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各年齡層族群皆可能會發生,但約66%的圓禿病人的發生年齡小於30歲,尤其是好發於25至29歲的青壯年族群。圓禿不僅影響外觀,更會對心理健康、社交功能和整體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 。
閱讀更多
93歲阿公在家腹膜透析照樣趴趴走!林口長庚推輔具,長者也能輕鬆DIY!
為提升病友與家屬對腹膜透析的認識,林口長庚積極推動衛教;並針對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機的病人導入遠端監測系統;以及換液輔具協助,協助手抖、視力不佳等長者;還有搭配主護制度,由護理師定期追蹤病人透析狀況與數據,讓病人在操作過程中更有信心。
閱讀更多
肺癌健保大躍進!一線「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給付啟動!
健保署正式啟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
閱讀更多
愛愛次數減少怎麼辦?男女必看!心理師指關鍵,這樣溝通助解套。
愛愛次數減少常讓人傷腦筋,也讓伴侶自我懷疑「是不是沒有魅力了?」感到傷心。其實在這之外,也還有很多原因會影響性慾,包含了生理及心理因素。心煦心理治療所陳鈺弦心理師指出常見原因,也分享可以如何解套。
閱讀更多
發現淋巴癌先別慌!何杰金氏淋巴癌治癒機會高!
拳擊國手陳念琴先前抗癌成功,並在巴黎奧運拿下銅牌的過程激勵人心。她曾在個人臉書公佈自己的癌症治療經驗,她罹患的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歷經八次化療,總計抗癌近兩年的時間。若發現自身有莫名的脖子腫塊,可能要當心淋巴癌,由於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使得淋巴癌的治療成績逐漸提升,特別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是少數即使是全身擴散仍然有可能根治的惡性腫瘤。
閱讀更多
登革熱疫情又遇梅雨季!簡單4招防病媒蚊,異常頭痛提高警覺!
感染登革熱後,視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可包括「痛到眼窩的頭痛」、發燒、出疹、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腹瀉、嘔吐,也可能嗜睡、躁動等。嚴重則可能出血、器官損壞,若未及時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
閱讀更多
異膚新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她重度穩控3年、停藥2年無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與體質有關、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疾病。隨醫療發展,異膚治療已邁入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選擇時代。擺脫錯誤迷思,保持正確觀念,以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治療,穩控異膚不再遙不可及!
閱讀更多
60歲老饕邰智遠控體重3秘訣!別單靠意志力,不可控因素太多。
肥胖已被WHO列為疾病,也被稱百病之源,可包括三高、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癌症等。減重不少人認為就靠意志力,其實成功占少數。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高湘涵秘書長、肥胖症衛教大使邰智源攜手呼籲,透過專業醫療介入減重,預防及改善各種疾病。
閱讀更多
常焦慮、一直滑手機?心理師教3招擺脫「錯失恐懼症」!
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一直滑手機、檢查通知?怕自己的人生進度落後、怕錯過了資訊、活動、話題…?禾覓心理諮商所長/予愛諮商所心理師 黃鼎益提醒,這很可能是「錯失恐懼症」,而這種現象常根基於社群平台,也稱為「社群恐慌」(Fear of Missing Out,FOMO)
閱讀更多
昏厥、暈倒怎麼辦?三大原因一次了解,「沒前兆的」快就醫!
昏厥而暈倒這情況總讓人驚嚇,除了恢復當下找個安全的地方休息、並且盡早就醫,事後了解原因以利預防、治療改善也很重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簡韶甫、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 潘姿菁,兩位專家逐一說明。
閱讀更多
Previous
Next
最新文章
異膚新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她重度穩控3年、停藥2年無復發
60歲老饕邰智遠控體重3秘訣!別單靠意志力,不可控因素太多。
常焦慮、一直滑手機?心理師教3招擺脫「錯失恐懼症」!
昏厥、暈倒怎麼辦?三大原因一次了解,「沒前兆的」快就醫!
疾管署推「LINE@性病匿名諮詢」上路!匿名聊聊+免費篩檢,健康不用猜
術後噁心嘔吐醒不來?醫師籲這些風險族群可考慮做精準麻醉
5種食物助防夏季癢!中醫:懂「滋陰補血」為皮膚建起防護罩
瘦瘦針留意可能耳聾?醫籲3症狀停藥並轉診,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圖解健康新聞
今健康嚴選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2021-05-25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2021-05-06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2021-05-04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2020-09-08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
今健康
術後噁心嘔吐醒不來?醫師籲這些風險族群可考慮做精準麻醉︱Feat. 呂忠和醫師
今新聞
閱讀更多
異膚新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她重度穩控3年、停藥2年無復發
2025-07-16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與體質有關、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疾病。隨醫療發展,異膚治療已邁入長效針劑與多元治療選擇時代。擺脫錯誤迷思,保持正確觀念,以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治療,穩控異膚不再遙不可及!
60歲老饕邰智遠控體重3秘訣!別單靠意志力,不可控因素太多。
2025-07-15
肥胖已被WHO列為疾病,也被稱百病之源,可包括三高、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癌症等。減重不少人認為就靠意志力,其實成功占少數。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高湘涵秘書長、肥胖症衛教大使邰智源攜手呼籲,透過專業醫療介入減重,預防及改善各種疾病。
疾管署推「LINE@性病匿名諮詢」上路!匿名聊聊+免費篩檢,健康不用猜
2025-07-09
國內愛滋病毒感染、淋病疫情皆呈下降趨勢,不過年輕族群梅毒疫情卻持續上升。為提升國人性病防治,疾管署在今年07/01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為大家解決疑惑!
瘦瘦針留意可能耳聾?醫籲3症狀停藥並轉診,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2025-07-08
日前一名年約30歲男性,因肥胖前往醫美診所施打瘦瘦針,不料半年後兩耳逐漸聽到嗡嗡聲,持續三個月後前往耳鼻後科診所就醫,檢查發現兩耳已有輕微聽力障礙及廣泛性耳蝸病變。當時懷疑是瘦瘦針所致,在醫師建議下停止使用,一個月後案例聽力恢復正常,兩個月後耳鳴消失。
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迎曙光!發現異樣早檢查治療,有望延緩腦退化
2025-07-04
阿茲海默症新藥問世,治療出現新曙光。今年6月,台灣首位施打新型單株抗體藥物病人,治療邁入新里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也證實,已有藥廠申請納入健保給付並啟動相關評估,最快年底有望展開討論。
她早期三陰性乳癌 為孩撐過 自費免疫輔療,感謝現納給付支持病友
2025-07-04
Amanda今年53歲,是一位罹患第二期三陰性乳癌的病友。在過去,像她這樣的病人即使處於高風險期,也無法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治療。但今年六月,健保政策接軌國際,向前邁進一大步,將免疫藥物治療與PARP抑制劑正式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的健保給付。對Amanda來說,這項政策的改變,不僅是一份德政,更是讓更多人「活得有希望」的重要關鍵。
不只瘦身,還能護心!瘦瘦針成為新一代心血管保護用藥
2025-07-04
俗稱「瘦瘦針」的 GLP-1類藥物,過去主要用於糖尿病治療、體重控制,近年多項研究顯示,其「護心」潛力也不可小覷!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指出,大規模臨床試驗(SELECT trial)顯示,體重過重(BMI≧ 27) 合併有腦心血管病史的成年族群,即便沒有糖尿病,持續使用GLP-1 藥物,不僅可降低近10%體重,包括心臟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三項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更是大幅降低 20%。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跨科團隊整合照護,成大醫院邁入治療新里程!
2025-07-03
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吳博銘醫師說明,2024年8月健保署放寬SMA藥物給付條件,許多病友有機會接受先進的藥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成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於今年展開首例SMA患者的治療,治療迄今4個多月,病情獲得有效控制,運動功能明顯進步,患者坐姿更穩定、手腳活動能力提升,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顯著增強,對照顧者的依賴減少,信心也隨之提升。
好消息!早期三陰性乳癌福音!免疫輔療、PARP抑制劑納給付。
2025-06-27
早期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但以往治療選項少。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三大協會召開記者會帶來好消息,「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與「PARP抑制劑」納入給付!
93歲阿公在家腹膜透析照樣趴趴走!林口長庚推輔具,長者也能輕鬆DIY!
2025-06-23
為提升病友與家屬對腹膜透析的認識,林口長庚積極推動衛教;並針對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機的病人導入遠端監測系統;以及換液輔具協助,協助手抖、視力不佳等長者;還有搭配主護制度,由護理師定期追蹤病人透析狀況與數據,讓病人在操作過程中更有信心。
肺癌健保大躍進!一線「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給付啟動!
2025-06-20
健保署正式啟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
登革熱疫情又遇梅雨季!簡單4招防病媒蚊,異常頭痛提高警覺!
2025-06-16
感染登革熱後,視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可包括「痛到眼窩的頭痛」、發燒、出疹、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腹瀉、嘔吐,也可能嗜睡、躁動等。嚴重則可能出血、器官損壞,若未及時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
今好看
閱讀更多
術後噁心嘔吐醒不來?醫師籲這些風險族群可考慮做精準麻醉
手術前的麻醉不是單純讓人睡著那麼簡單,神經肌肉鬆弛劑的藥物殘留效應,可能會帶來術後不可預期的風險。就像飛機飛行需要仰賴機師操作;麻醉過程,也需要麻醉科醫師持續監測,優化手術品質。過去評估麻醉深度,主要仰賴麻醉醫師的臨床經驗,而現在已有精準麻醉可由專業儀器監測把關,有機會幫助減少手術相關風險,提昇患者手術滿意度。
發現圓禿該怎麼辦?對抗圓禿應該瞭解的正確治療關鍵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各年齡層族群皆可能會發生,但約66%的圓禿病人的發生年齡小於30歲,尤其是好發於25至29歲的青壯年族群。圓禿不僅影響外觀,更會對心理健康、社交功能和整體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 。
發現淋巴癌先別慌!何杰金氏淋巴癌治癒機會高!
拳擊國手陳念琴先前抗癌成功,並在巴黎奧運拿下銅牌的過程激勵人心。她曾在個人臉書公佈自己的癌症治療經驗,她罹患的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歷經八次化療,總計抗癌近兩年的時間。若發現自身有莫名的脖子腫塊,可能要當心淋巴癌,由於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使得淋巴癌的治療成績逐漸提升,特別是何杰金氏淋巴癌,是少數即使是全身擴散仍然有可能根治的惡性腫瘤。
早期拯救腎功能!配合醫囑可望延緩26.6年進入洗腎
早期慢性腎臟病往往無明顯症狀,也讓許多人誤以為沒有泡、水、高、貧、倦等症狀,就不需要就醫檢查。其實一般檢查所做的抽血、驗尿,即可用來觀察初期腎功能狀態。可惜的是,真正了解這些數值所代表的意義,以及知道要如何預防腎功能惡化的病人卻是極少數。健保署自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健保給付範圍,過往用於給付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也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若能於慢性腎臟病第二期,就開始積極介入治療,能大幅延緩26.6年進入洗腎,甚至有機會終生遠離洗腎風險。
今養生
閱讀更多
5種食物助防夏季癢!中醫:懂「滋陰補血」為皮膚建起防護罩
夏季皮膚癢是不少人的困擾,澄觀中醫副院長 張文馨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這多和「外來風邪」有關,可在辯證後進行對應的調養及治療;日常也可適度補充5種食物,幫助皮膚建起防護罩!
改善足底筋膜炎。中醫推這「日常小物」能冰敷又能按摩!
足底筋膜炎日常相當常見,除了下床踩到地板腳就痛,平常也可能痛到影響生活、行走不便。許多人會嘗試自行改善,澄玥中醫 簡正倫中醫師介紹簡單改善方式,也建議可尋求中醫協助,透過了解個人體質進行辯證治療,不僅能有效緩解症狀,也能達到徹底根治。
上班族頭痛地雷中幾個?中醫教日常改善。治療當天就能緩解?
頭痛是不少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其中「壓力性頭痛」可說是上班族最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又稱為緊張型頭痛。澄玥中醫簡正倫中醫師指出常見特徵及成因,並提供改善方法,也提醒若經常發生盡早檢查。
中醫治療帶狀疱疹內外兼治。有助緩解不適、縮短病程!
中醫治療帶狀疱疹會因應三大病因著手進行,辯證個人的體質進行個別治療及調理,內外兼治。除了中藥以外,可搭配針灸、外用洗劑等方式縮短帶狀疱疹的病程、緩解不適。而身體調理回來,自然也對於病情恢復更加有利。
今好瘦
閱讀更多
喝水就能瘦?營養師教「喝水減重法」健康又穩瘦!
不論是為了健康或是體態,體重管理越來越瘦到重視。網路上的減重方法五花八門,其實有一種非常簡單又經濟實惠的減重方法,那就是「喝水減重法」,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指出好處,並教大家怎麼喝,喝得健康又能穩穩的瘦下來!
過年不怕胖,年後瘦回來!營養師教前、中、後這樣做控體重。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民眾普遍年後體重、體脂肪、腰圍都會增加,意味著胖的是體脂肪而非肌肉。通常體脂肪增加1%、體重約2-3公斤、腰圍約1吋左右。想要控制體重,年前、年中、年後都可以注意些小細節,做得越多,越有助控制體重。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減肥的方式百百種,但未必有所成果,這總讓人心灰意冷,嫚嫚營養師介紹幾種熱門、簡單、容易執行的減重方式,包括168飲食法、211飲食法、飲食順序等,不僅有利減重也有助健康,且還能組合在一起,讓減重效果更加分!
生酮飲食吃肉、不餓也能瘦?!吃前必知4大優缺點營養師揭露。
生酮飲食減重效果顯著,卻也有不少的疑慮。嫚嫚營養師首先釐清,許多人聽到生酮飲食能吃肉,便會誤以為重點在肉,但其實重點在脂肪,若透過大量吃肉,比例錯誤、吃錯自然不利減重。而若真的嚴格執行生酮飲食,其為一種極為營養不均的飲食方式,營養攝取大多集中在脂肪,水果、全穀雜糧類等各類可能提升或微幅提升血糖、進而影響酮體產生的食物,在生酮飲食階段皆需特別控制。而較少被提到的蔬菜類,嫚嫚營養師表示可吃,但計算約為每餐半碗,也是少量,常見直接被忽略。
今生活
閱讀更多
常焦慮、一直滑手機?心理師教3招擺脫「錯失恐懼症」!
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一直滑手機、檢查通知?怕自己的人生進度落後、怕錯過了資訊、活動、話題…?禾覓心理諮商所長/予愛諮商所心理師 黃鼎益提醒,這很可能是「錯失恐懼症」,而這種現象常根基於社群平台,也稱為「社群恐慌」(Fear of Missing Out,FOMO)
昏厥、暈倒怎麼辦?三大原因一次了解,「沒前兆的」快就醫!
昏厥而暈倒這情況總讓人驚嚇,除了恢復當下找個安全的地方休息、並且盡早就醫,事後了解原因以利預防、治療改善也很重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簡韶甫、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 潘姿菁,兩位專家逐一說明。
肩頸痛到後腦杓?甚至眼窩?醫指可能是「這毛病」,一動作助改善!
頭痛、肩頸痠痛日常都相當常見,有時難解。有一種情況是會從肩頸一帶痛到後腦勺、甚至再痛到眼窩去,很多人會懷疑是頭痛、偏頭痛等問題,吃了止痛藥也還是常發生。其實很可能是「枕下肌症候群」,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指出原因並說明,也提供改善方式有助解套。
避難包最基本要準備什麼?消防署指6大方向一張圖了解!
天災人禍日常難料,先不論網路上謠傳的預言,台灣也常碰到颱風、地震等天災,時有居住財產等損失。為了防範於未然,在提前準備但不緊張的情況下,可先備好「避難包」,以利隨時緊急撤離。內政部消防署建議準備項目,一起來了解!
今專題
癌症專題
心血管專題
耳鼻喉專題
肝膽胰專題
胃腸道專題
泌尿道專題
慢性病專題
Copyright © 今健康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C.J.C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