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0 筆數
台灣醫學高品質!國泰醫院助巴拉圭建系統 獲外交之友貢獻獎
2021-03-02國泰綜合醫院從民國96年起,就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多次至巴拉圭醫療服務,更於民國105年起攜手國合會,與巴拉圭簽訂各為期4年的第一、二期「巴拉圭醫療資訊管理效能提升計畫」,派遣資訊專家赴巴國進行醫療資訊系統開發,並在台灣訓練14位巴國種子教師。協助巴國建置與開發完成「醫療資訊整合系統」,幫助巴國就醫流程資訊化。
新冠病毒變種害疫苗無效?重症醫師:疫苗2.0可解決
2021-02-19黃軒醫師指出,病毒出現變種原是意料之中,病毒必須在複製過程中變異,以利本身的傳播和繁殖。當前COVID-19病毒變種版本多達數千甚至數萬個,大多數變異多為無關緊要,但有些變異使病毒更具傳染性與威脅力,而英國變種、南非變種、巴西變種堪稱其中的「三大惡魔」。
戴口罩照染新冠肺炎?重症醫:候診區比病房危險
2021-02-03黃軒醫師表示,第908例新冠肺炎確診者,因陪同母親看診時,與第889例於同一候診室共處26分鐘而被傳染,此處的風險確實相對較高。
新冠肺炎出院卻多重器官衰竭?重症醫:微血管豐富部位成重災區
2021-01-26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受訪指出,迄今不少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有所謂「新冠肺炎症候群」,如疲憊、睡眠障礙、呼吸道症狀與神經症狀,且並非只出現在重症患者身上,輕症病患也可能發生。如果患者免疫力無法恢復正常,就可能面臨再度感染,甚至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疫情肆虐國外為何不戴口罩?專家:「心理防禦機制」可能害慘人類
2021-01-25一開始,當一個人處於危險,可能會給人很多強烈的感覺。人們都想來救他。尤其如果這個人是親人。但如果後來又有兩個人處於危險之中,那你就可能不會感到擔心了?或您可能會感到只是有點擔心?或者您可能會因為擔心分散了,也不會再關注同樣的問題上,如果後來持續增加無數個,從冷漠就會變成大爆炸悲劇。
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2021-01-21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族群,包含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其中慢性病會影響正常器官運作,因此更要注意肺炎感染風險。
彩色口罩會致癌?招名威:除非拿來吃,這2情況才會釋放致癌物
2021-01-19會有致癌疑慮傳出,主要是因為彩色口罩上的染劑「偶氮」,被拿出來討論是否有「苯胺化合物」,其被認為可能有致癌的風險。對此招名威教授指出,偶氮這樣的染劑其實平常本來就普遍用於日常生活的紡織品,在新冠肺炎爆發後,因應大眾需求開始用於製作彩色口罩上。不過即便如此,口罩上的使用在整體的產業比例還是偏低。
怕染疫不做篩檢?大腸癌無症狀 當心早期拖成晚期!
2021-01-11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癌持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持續居高不下,不過自國內提倡大腸癌篩檢以來,初期確診有增加的趨勢,這表示民眾普遍已對定期篩檢的有一定程度的觀念。惟自疫情期間,有民眾因怕染疫不願前往醫院,甚至出現身體狀況也不願意篩檢的情況,對患者或風險族群而言相當不利。
流感季肺炎風險增!街訪實測疫苗迷思百百款 醫籲慢性病患盡速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完整保護
2021-01-04肺炎感染有許多致病菌,肺炎鏈球菌則是肺炎常見的致病菌,如果有慢性疾病的民眾,如糖尿病、慢性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的風險更高,且感染後症狀更嚴重。
發燒咳嗽喘不過氣:自體免疫疾病族群當心肺纖維化!
2020-11-16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醫師指出,所謂自體免疫疾病,是指原先用來外在病原菌的抗體或細胞激素,因為身體協調或不明原因的自發產生,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一般而言,免疫疾病症狀包括疲勞、低度發燒、身體不適、肌肉痠痛、關節痛、不同部位出疹等,初期往往不易發現。
【名家專欄】唐豪悅醫師/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2020-10-29如果在戶外長時間戴口罩,摘口罩時可以用清水或溫和洗面乳稍微清潔臉部。但乾性皮膚跟敏弱肌膚的朋友,切勿過渡洗臉喔。如果洗臉後有明顯的緊繃感還有脫屑,表示你的洗臉太over,或是你的洗面乳不ok。可以stop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川普染疫肺受損機率高?重症醫指6症候群,老、胖、慢性病是危險關鍵
2020-10-05依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內尼稱他症狀輕微,醫生說他難掩疲態,也有報導指他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疲勞、呼吸窘迫...這些都是屬於組別6的三級嚴重(腹腔和呼吸道),這組別6幾乎50%的患者都得住院,所以川普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新冠肺炎易釀共同感染 醫:不單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2020-09-25由於COVID19主要攻擊呼吸道,導致大量的肺泡損壊、引發更多的ACE2的出現,更是使更多的COVID19感染,易造成嚴重災情。 黏膜組織纖毛運動受損,使得病人痰或發炎反應留下的碎片、分泌物,不容易清除咳出、這些戰爭中的產品同時也含有大量的其他病菌,容易繼發次波,更嚴重感染。
中年面臨「代謝懸崖」體內脂肪大遷徙,三大關鍵要注意!
2020-08-1845歲後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21.8%增長至39.7%,漲幅為1.8倍;女性的盛行率則從9%飆升至32.7%,漲幅為3.6倍中看出,增長率足足是男性的2倍。但無論男、女性,中年後都猶如面臨「代謝懸崖」,因隱藏在代謝症候群背後的潛在威脅就是環環相扣的三高慢性病,若不及時回頭,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便高出正常人2倍、高血壓4倍、糖尿病6倍。
久咳不癒竟可能是肺癌徵兆?醫:超過2~3週等情況應盡早檢查
2020-08-10咳嗽的表現方式主要分成乾咳、咳痰、咳血三種,一般乾咳常見為慢性鼻咽炎或特發性肺部纖維化等所產生的症狀;咳嗽中帶有痰的除了感冒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氣喘、肺阻塞等所引起;若是咳嗽咳到出血,則有可能是肺部腫瘤或肺栓塞、急性支氣管炎等較為嚴重的問題,此時一定要提高警覺。除此之外,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問題,也容易以咳嗽的方式表現,例如新冠肺炎等。
找到治療武肺新方法?北榮創新療法抑制併發症,救起重症阿嬤
2020-06-30新冠肺炎尚無疫苗問世,選擇有效治療方式成為病人存活關鍵。臺北榮總日前成功搶救一名武漢肺炎重症女性患者,轉診至北榮時情況相當不樂觀,X光片中肺部已呈一片全白,幾乎沒有空氣流通空間,因而出現呼吸衰竭,需使用葉克膜維生。經過北榮醫師團隊評估後,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IL-6予以治療,患者治療後情況相當良好,目前已痊癒返家。醫師指出,新冠肺炎感染會引發肺部發炎反應,日後有可能會面臨肺部纖維化風險,所幸成功達到治療目標,為婦人保住寶貴性命。
【健康藥知道】全球瘋搶奎寧治病有神效?連康熙皇帝都曾用過?藥師籲亂吃奎寧恐增心臟眼睛副作用
2020-06-30甘誼文藥師提醒, 奎寧針對新冠肺炎是否有準確療效尚未經過研究實證, 提醒國人切勿自行搶購服用, 事實上,作為免疫調節劑的使用已有相當歷史, 起初的發現與傳染病有關, 如今則為風溼免疫相關疾病的常見藥物。
光觸媒加紫外線消毒殺菌 攜帶式口罩殺菌包防疫更有力
2020-05-06小兒科醫師黃心平指出,光觸媒能有效分解有機物,廣泛應用於醫療環境的消毒殺菌,而且只要有光的環境就會持續作用,效益更長更方便,黃心平表示,自己的診所也使用光觸媒來清潔環境,還能同步達到除臭功能。
薑、薑黃利抗氧化、抗發炎、防病毒,專家:部分營養為脂溶性,吃對方法更加分
2020-04-24孫語霙營養師表示,薑和薑黃確實對身體都有非常大的好處,薑含有400多種化合物,而某些特定的植化素,像是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以及B胡蘿蔔素、維生素A、E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預防癌症、改善消化道不適的症狀,也有研究指出生薑對於可以對抗呼吸道病毒的活性。而薑黃中最具活性的成分就屬薑黃素類化合物(Curcuminoids)具抗發炎、抗氧化功能、預防癌症、阿茲罕默症。不論是薑還是薑黃都有抗氧化、抗發炎、防禦病毒的效果,因此適量攝取,對於外來病毒的攻擊,都有保護作用。
中醫簡單氣功,通肺氣護全身 武漢肺炎期間在家防疫也能顧健康
2020-04-24中醫有道說肺主一身之氣,郭祐睿中醫師就表示,在各種的氣功當中,有一種氣是保護身體用的叫做「衛氣」,衛氣走在脈外,分布全身,沿經絡循行,保護人體免於被外邪侵襲;而衛氣就通於肺,所謂「肺氣不足則衛陽不固」,要增強「衛氣」,就得從肺氣著手。
糖尿病友防疫期間如何維持血糖穩定?葉峻榳醫師:按時用藥、適當運動5招提升保護力
2020-04-22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傳染力強且症狀變異性大,已在全球造成嚴重疫情,慢性病患在大流行病中往往首當其衝,感染重症及死亡率較一般人更高。據國民健康署指出,從中國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罹患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一般患者高出8倍,而國內6名死亡個案有3人具糖尿病史,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防疫期間的血糖控制,以維持身體正常免疫力。
回家勿直接躺床,武漢病毒恐殘留衣物?黃軒醫師:洗衣溫度很重要,6招徹底消毒
2020-04-15記得如果是綿製衣物,可以用至少40度C的溫度水溫,同時在洗衣機內,又加上漂白劑或其他消毐水,才會殺死了大部分病箘,如果是麻製或其他質料,水溫可以調低一點(小於60度C),以免破壞衣服的結構。記得不管哪個溫度,洗衣機要設定至少60分鐘循環的清洗。
COVID-19感染病程快10天就見生死?重症醫師籲:及早就醫避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2020-04-06似乎告訴同時我們那些死亡族群,可能免疫系統很會「抵死奮抗」,一直撐到10天左右(比存活者慢了24小時)才敗血症發作,又繼續硬是多擋了2天,才變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接下來就是多重器官衰竭兵敗如山倒了,一直到死為止。
酒精噴這邊!營養師提醒家中藏毒細節:門把、鑰匙、現金、外出衣物易躲病毒
2020-04-06手部最常接觸到的物品表面包括:門把、鑰匙、地墊、現金、包包、口罩、搖控器、各式按鍵、鍵盤滑鼠、太陽眼鏡、手機、外出鞋、外出水瓶、外衣、以及悠遊卡信用卡證件等。宋明樺提醒,如果家裡酒精還夠用,可適量噴灑在這些物品表現,還能減少雙手的酒精消毒次數,並建議勤用肥皂洗手。
武漢肺炎年輕人不用怕?重症科醫師黃軒舉3點:「一樣危險」
2020-03-31武漢肺炎相當詭變多端,為了求生存,不斷突變並改變傳播模式,讓自己能更適應人體,可能已進化成不再是最一開始大家普遍認知的,主要對老年人、有慢性疾病者有影響。
英國「佛系防疫」發燒自行在家隔離,拖延戰術換取群體免疫?胸腔重症醫:病毒反覆感染恐拖全球下水
2020-03-16英國政府認為,新冠病毒在疫苗開發前,蔓延勢態難以抵擋,已宣佈非確診重症患者應在家自行隔離,以保障染病風險最高的族群能受健保保障。估計英國本土最終感染率可能達60%至70%,同時產生所謂「群體免疫」的功效,多數人終將獲得病毒抗體,又可讓醫療資源免於在當前短時間內,如義大利等國一樣面臨崩潰。
武漢肺炎增2例達47人 17名解除隔離 一張圖看懂確診個案關係
2020-03-10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再新增兩名確診案例,人數增至47人。國人經常往返的日本、韓國、義大利疫情仍持續擴大,截至3月10日已有9,172名確診案例,其中463人死亡。原先封城範圍緊急擴至全國,義大利各級學校也延長停課至4月3日。
防疫買不到口罩?那就用吃的!營養師:顧好健康3力很重要
2020-02-26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但在口罩大缺貨、成人每日每週限購2片的情況下,國人該如何強化自保能力呢?營養學專家指出,除了基本的戴口罩和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管理之道不可偏廢之外,正確且優質的飲食習慣有助維持「健康3力」,發揮「吃的口罩」效果,讓自身的防疫能力更完善!
開學擔心孩子得新冠肺炎?4大疑慮抗SARS醫師黃軒一次詳解。
2020-02-25新冠病毒造成的小孩症狀,有98.2% 其實無症狀及輕微的症狀。這些輕微的症狀類似感冒症狀:發燒、咳嗽、無力、肌肉酸痛、流鼻水、喉嚨痛等,也不會像流感病毒在小孩身上易有神經症表現。發生極重症的症狀,在小孩只只有1.4%機率而已。
國內第一例返台武漢肺炎確診 疾管署提醒4步降感染風險
2020-01-21一名55歲女性台商在返台班機的檢疫中,經通報後送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疾管署已針對包含機組人員的機上46名乘客進行後續追
今健康New新聞

台灣醫學高品質!國泰醫院助巴拉圭建系統 獲外交之友貢獻獎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新冠病毒變種害疫苗無效?重症醫師:疫苗2.0可解決

低頭族更容易有雙下巴肥肉!醫師分析4種雙下巴原因

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合作演譯基金會 陳建仁:助國人預測疾病風險
今健康嚴選推薦

盜汗、皮癢、虛累累?骨髓纖維化十大症狀 醫:拖久恐急性白血病

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分不清?小心拖久關節變形

傢俱上會動的白點是什麼?!招名威:粉螨常見難根除,3招有助消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