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抗原、抗體快篩差在哪?該普篩、自行快篩嗎?招名威詳解
2021-05-27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疫情升溫,民眾比以往更加關注篩檢,包括了PCR核酸檢測、快篩、普篩等,另外是否普篩、是否應開放自行購買快篩更是引起熱烈討論,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一一詳解。
PCR、抗原快篩、抗體快篩有何差異?
什麼是PCR檢測?什麼是Ct值?
招名威教授表示,「PCR核酸檢測」主要為檢測檢體有無病毒基因及多寡,病毒量少也能測得。方法會先採集鼻腔黏膜從中萃取出病毒基因,進入機器檢測得知Ct值。所謂的Ct值,簡單而言就是儀器偵測病毒的次數,標準流程為40次,數值越小,代表越早偵測到病毒,意味著病毒量越高。例如Ct10代表在第10次就偵測到,病毒量相當高;Ct30代表到第30次才偵測到,病毒量就相對較少。也因流程複雜,前置採集作業往往就需約2個小時,後續儀器偵測也需約2小時,前前後後就需約4小時的時間,可謂慢工出細火,因此準確度也相對較高,適用於人數較少、有高度染疫風險的族群。
什麼是抗原快篩?什麼是抗體快篩?
「抗原快篩」和「抗體快篩」原理相似,簡單而言一個是檢查有無抗原,一個是檢查有無抗體,兩者都是藉由檢測檢體病毒蛋白質的多寡,評斷受檢者是否染疫,差異在於時機的不同。
抗原快篩目的在於檢測引起疾病的抗原,也就是感染的當下,更有利在第一時間了解者是否染疫,是目前快篩最主要方式,適用於大規模、高風險地區對有風險者做篩檢。抗體快篩的目的則在於,檢測人體染疫後身體所產生的抗體,若檢測出抗體,自然代表著受檢者曾經染疫,此方法就適合後續疫調。
兩者準確度相當,但若蛋白質不佳,敏感度就會相對較低,自然會影響到篩檢的準確度,也就相較容易出現所謂的「偽陽性」和「偽陰性」的問題。
該普篩、自行購買快篩嗎?專家:非常不建議
不少民眾認為為了防止疫情持續擴大,普篩或自行購買快篩是必要的,以利全面了解作防堵、知道自己是否染疫,對整體防疫而言更加有利。
對此招名威教授表示,普篩和快篩是同樣的原理,快篩是針對染疫風險者進行篩檢,普篩則是做全面性篩檢,兩者確實能夠從中看出陰性及陽性,但並不代表全部,不論是快篩或普篩皆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許多民眾認為,即便是偽陽性、偽陰性也是少數,問題並不大,對此招名威教授解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篩檢能夠達到100%的準確度,即便普篩、快篩的準確度高達到99%,偽陰性、偽陽性也有1%,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看那1%,將會有23萬人口無法確定。若為偽陽性倒還好,代表此人沒事。但若為偽陰性,代表此人實際上是染疫的,卻會在自己以為是陰性的狀態下,正常的與親朋好友接觸、外出採買等,即便是戴上口罩,也還是會有散撥病毒造成擴散的風險。可以試想上班的同事、家人篩檢結果是陰性,實為偽陰性,這將使得普篩原本的初衷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另一方面,人人自行購買快篩道理如同變相的普篩,一樣會有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存在,即便是認為自己為高風險者,自行購買快篩,篩檢若為陰性實則偽陰性,也將會有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擴散的風險,因此也是相當不建議。
《延伸閱讀》
.為何COVID-19快篩不適用低風險地區?高醫副教授揭「偽陽性」真相
.快樂缺氧在家猝死僅需半天?!4族群留意症狀,低血氧非確診者才有!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