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防疫生活引頭痛、失眠、胃痛 楊聰財5招改善「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5-21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確診數日日破百,疫情幾乎延燒全台各地,即便不少人已在家工作、確實作好防疫,但內心還是相當恐懼,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心理狀態,健康也亮起紅燈。
救護車不斷呼嘯而過,女子高壓防疫生活引失常
今健康編輯團隊透過通訊採訪的方式,聯繫到住在萬華區的友人上班族S小姐。S小姐為確保自身及他人安全,已向公司申請在家工作。她透露,現在萬華區有如災難電影一般,路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人影,時不時就會有救護車經過,就連大半夜戴著耳塞也聽得到救護車鳴笛的聲音。加上新聞不斷的報導萬華的消息、當日確診數又增加多少,而家人為了生活還是得外出,就算全面作好防疫,還是擔心百密一疏,種種累積下來不堪負荷。近日她發現自己已經擔憂到出現了頭痛、失眠、胃痛等狀況,甚至比以往更不斷的洗手、噴酒精,日前還出現了皮膚發炎的情況。如此高強度的警戒心、個人防疫讓人尊敬,但面對看不見的敵人,也已讓她身心俱疲,嚴重影響生活,讓人十分心疼。
「害怕」是人類生存本能,高壓影響健康恐為全面性。
面對疫情嚴峻的恐懼形成的壓力,不單僅僅發生在S小姐身上。楊聰才診所院長/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害怕和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為的是防備周遭可能發生的危險得以生存,這波疫情災難稍有不慎足以致命,對人所帶來的壓力自然也會有別於以往。而這樣的高壓生活往往不僅影響情緒和行為改變,讓人出現焦慮、躁鬱、甚至是出現強迫症等心理疾病,也容易造成荷爾蒙失調、引起頭痛、失眠、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各種健康問題,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可謂全面性的影響。更讓人擔心的是,許多民眾不善於「坦承」自己的壓力,認為自己沒問題、不該有問題,壓抑的情緒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理,往往讓狀況愈加嚴重。
防疫也得做好心理消毒,5招改善武肺壓力症候群
面對嚴峻疫情,防疫不能鬆懈,但也不能讓自己持續過著高強度的壓力生活,從中取得平衡並有效面對很重要,楊聰財醫師建議可從「P.E.A.C.E」(平靜)5個方向著手改善。
1.遵守政策(Policy follower)
楊聰財醫師表示,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穩贏不輸的,取勝的關鍵在團結,作戰時聽從同一位指揮官的指令顯得格外重要,可降低恐懼、避免手足無措。建議確實遵守防疫政策,政策宣布到哪就遵守到哪,避免自己胡亂作為破壞防疫,或是自己超前部署讓自己身心俱疲。
2.促進安全感(Enhance the safety)
民眾心中的恐懼往往出自於不斷報導同樣的負面消息,但其實在這疫情不斷升溫之際,過多同樣的負面消息僅會帶來壓力,無助於防疫,建議民眾日常以指揮中心發布的消息為主作更新即可,如當日確診人數以及實名制、如何購買口罩等實際作為公布為佳。
3.接納情緒(Accept your emotion)
接納情緒是高壓生活中最重要的步驟,允許並接納,了解情緒來源,更有助調整負面情緒。建議在緊張的當下立即告訴自己停下來、深呼吸、轉念,以協助安定身心。而日常與信賴的人閒聊、討論也有助於更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改善方法。若還是不舒服,可撥打免費諮詢專線1925(依舊愛我)尋求專家協助。
4.改變習慣(Change the habits)
改變習慣讓心理保持彈性,更有助於身心正向發展,建議可將改變習慣視為重要的事情,並邀請親友一同響應。例如將滑手機的習慣改變為與家人互動、親友聯繫,或是分享口罩穿搭等同時兼具防疫與時尚的作法,任何不起眼的小事都能變得有趣。
5.投入生活(Engage in life)
專注在目前的生活,不僅能引導自己更順利度過疫情,也能轉移對於未來過度注視反帶來的恐慌。建議可多培養其他興趣,如看繪畫、看電影、分享心情撰寫文章等興趣,避免過度專注及討論疫情狀況。
楊聰財醫師提醒,對抗疫情不僅僅是對抗現實的病毒災難,心理也要作好消毒工作,適度的掌握資訊並執行,好好的過生活,才是有效應對的良好方法。
《延伸閱讀》
.疫情爆發壓力山大?中醫:泡腳、4穴位緩解「新冠壓力症候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