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黃軒醫師/大賣場是病毒傳播熱區?員工感染風險高達5.1倍!逛完勤洗手
2021-05-20文/重症醫學 黃軒醫師
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擴散,人潮擁擠會出現在大賣場!各國都會如此,而不只是臺灣而已!就是所謂「海潮效應」。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後,會出現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這些期待的偏見效應,帶來社會作用共鳴,由於民眾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的理性分析,容易一味沉溺搶購囤貨。藉由這樣的瘋狂購物行為,滿足自己的偏見和期待,或許就是人類心理的防禦機制之一的群體表現。
大賣場工作人員感染Covid-19是一般客戶的5.1倍
大賣場中最危險的就是工作人員,因為必須承受大量不明感染源的客戶,由於現在社區感染,已經是第3階段,代表整個社區,有人出入的地方,一定會有病毒來源。這時,首先犧牲的就是大賣場工作人員。
多倫多一個大賣場,在大流行下,所有員工必須強制戴上口罩及手套,三天後進行篩檢,竟然發現20%的員工都是陽性個案。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個案近76%是無症狀感染者,所以員工依舊可以有很好的體力,傳播鏈也就這樣開啟。
更恐怖的是,部分員工採檢為陰性,回去社區後,仍有1.3%會在社區確診感染。員工感染病毒,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回到社區,就有可能傳播給不知情的家人或社區朋友。
研究人員認為,在大賣場內,其工作人員很難與客戶保持安全距離,再加上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人潮沒有受到控制,使得工作人員處於高風險感染狀態。
大賣場哪裡最危險?
生鮮食品
生鮮食品一直都是高風險區,因為大家進來,不一定會買,但一定會摸一下。可以想像前一位客戶手指頭可能沾滿病毒,下一個來又摸,這時候就容易中招。
收銀櫃檯
大賣場內另外一個病毒傳播的熱區,就是收銀櫃檯。由於人潮眾多時,在收銀櫃檯逗留時間愈長,愈沒有辦法維持社交距離。
中間走道
由於中間走道空間比較寬敞,大家很愛在此區域逗留走動,反而放東西的狹窄地帶,大家拿了貨品就會離開。反觀中間走道的客戶,東看西看,前後左右也很少有社交距離。
出口
當大家在大賣場污染了一遍又一遍,很開心要把戰利品帶回家時,出口就成了病毒傳播的熱區,尤其是出口處只有一個的大賣場,且人群聚集,又無法分流,會增加近42%的傳染率。
如何降低大賣場Covid-19感染率?
英國研究發現,如果要降低大賣場Covid-19感染,必須改變大賣場設計的流程管理。
人流管制
管制大賣場人流,在平均流量的75%即可,而不是無限給客戶一直進入。如果有人流管制,感染人數將會減少一半,感染率也會減少30%。
時間管制
管制客戶進入的時間延後50%,感染人數會減少75%,感染率也會減少50%。
強制戴口罩
進入大賣場,強制佩戴口罩,感染人數會減少83%,感染率也會減少83%。
戴口罩+人流管制
兩者合併執行,感染人數會減少92%,感染率也會減少89%。
戴口罩+時間管制
兩者合併執行,感染人數會減少96%,感染率也會減少92%。
因此戴口罩+時間管制,兩者合併執行,是減少大賣場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逛完賣場勤洗手 保護自己和他人
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提醒,大賣場可以去,但要選擇有控管消毒的大賣場,逛完賣場記得要洗手,或是用酒精消毒,才能有效減少Covid-19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區才會安全。
《延伸閱讀》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社區傳播期間務必佩戴口罩!室內場所梅花座、社交距離不可少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疫情升溫關閉學校是減災!醫:個人防疫措施仍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