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套有助防疫?重症醫指2大風險,易成防疫漏洞!
2021-07-28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民眾個人防疫意識高,許多人除了做好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外,也會自行戴上手套,避免接觸病毒。不過此舉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其實相當不安全,甚至更容易傳播病毒。
戴手套能防新冠病毒?守住最後防線才是重點!
黃軒醫師表示,病毒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如民眾所知,就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而最後一道防線就是自己的眼、口、鼻,病毒本身並不會跳躍,主動從物品或手等處上跳至眼、口、鼻形成感染。民眾日常確實的戴好口罩、遮好口鼻,就已達到阻斷因呼吸吸入病毒的目的,飛沫傳染風險已大幅降低,那麼剩下的風險就在於手。手將病毒帶至眼、口、鼻可能形成接觸傳染,但若注意不要摸臉、挖鼻孔、手接觸臉部前用酒精、肥皂等徹底清潔手部,接觸傳染的風險便也大幅降低。而戴上手套這樣的行為,恐怕不只多此一舉,還可能讓沾染病毒的機會上升。
戴手套有助防疫?醫指2風險易成防疫漏洞!
黃軒醫師指出,戴上手套後民眾容易認為自己是乾淨、安全的,因為手套形成了阻隔。但事實上手套不僅碰到潮濕、髒污少有感覺,也容易聚集細菌,且若真有病毒一樣是在手套上。也因戴上手套行成錯誤的安全感,除了鮮少有人會用酒精消毒手套,使得病毒容易因為肆無忌憚的到處亂摸、使用各種物品等四處散撥,例如推車、電梯等。更重要的是,手套使用者也可能在沾有病毒觸碰自己的身體,卻又在自認安全的情況下持續輕忽。且脫下手套後是否有做手部清潔也是個問題,也有對MRSA超級細菌的研究顯示,脫除手套後若未確實洗手,有13%的醫療人員可在手上檢測出汙染。
除此之外,手套在構造上也並不像口罩一樣有三層設計、可吸附病毒、不允許穿透,大部分的手套可能都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細孔,即使微小也足以讓病原微生物進入,也容易被穿破。有研究顯示,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在脫除手套後,仍有4.5%的醫療人員的手是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汙染的。
目擊戴手套民眾,防疫觀念令人擔憂
今健康記者也曾在採買物資時,看見有人戴上護目鏡、戴好口罩、也戴上手套,但並沒有戴著酒精,排隊期間撥了幾次自己的頭髮、調整口罩、手深進口袋拿東西等,取貨時也直接將物品抱至胸口,離開時也未使用店門前的酒精消毒手或物品,似乎因戴上手套的關係一切變得相當自然,雖該民眾返家後是否有確實消毒、清潔並未可知,但防疫觀念確實令人擔憂。
真正適合戴手套的時機
黃軒醫師指出,真正適合戴手套的時機,在於接觸化學物品、尖銳物品、汙染物、居家打掃等情況,免於外在傷害、汙染、髒污等。在照顧病人時也會使用到一次性手套,避免受到病菌的污染可能,但也需注意相關細節,並在脫手套後進行手部清潔,不過並不建議使用在防範疫情。
戴手套不如勤洗手,4觀念做好防疫最重要!
黃軒醫師再三提醒,防疫的重點眼、口、鼻是最後一道防線,戴口罩可防範飛沫傳染,勤洗手、使用酒精消毒手部,則為防範接觸傳染的作為,即便戴上手套也是要做,重點不在是否戴上手套,而是在手部清潔。除此之外也應避免非必要的碰觸,保持好社交距離等,更進一步的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如此才更有利免於病毒的侵擾。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