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COVID-19快篩不適用低風險地區?高醫副教授揭「偽陽性」真相
2021-05-25今健康/郭家和
廣設快篩揪出無症狀感染?先認識快篩敏感度與特異性
COVID-19疫情延燒,台灣本土個案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在各感染熱區建置快篩站。但有不少民眾認為,應全面推動快篩,更能找出社區中的無症狀傳染者並減少感染風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指出,在盛行率偏低區域進行快篩,偽陽性有可能高達70%,將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因此設置地點須以盛行率為考量。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公衛科副教授、高醫附院檢驗部病毒室兼任總級醫檢師董宜青撰文表示,所有的檢驗試劑都要考慮敏感度(sensitivity)和特異性(specificity),敏感度愈高,偽陰性就愈低,但對於病毒抗原篩檢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採檢時間點,也就是在病毒量最高時可以測到的機率。特異性是指沒有感染而被驗出是陰性的機率,特異性愈高偽陽性機率就愈低。
不過,臨床端更重視的是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董宜青解釋,陽性預測值是指「篩檢陽性而真的感染的機率」,也就是「真陽性」的比例。陰性預測值就是檢驗結果為陰性而真的沒感染的「真陰性」機率。
低風險地區不適用快篩?偽陽性比例差異大?
董宜青說明,特異性98%的快篩試劑表示「沒有感染且檢驗陰性的機率是98%」,表示偽陽性機率是2%,以高風險盛行率10%地區(如萬華)與低風險盛行率約1%地區(如宜蘭)為例。兩地各有1000人進行快篩後,高風險區快篩陽性中,約有18人其實是偽陽性(篩檢陰性900人中有2%是偽陽性);低風險快篩陽性中,偽陽性約為19人。
董宜青表示,透過計算可以發現,高危險地區「快篩陽性」116人中有18人為偽陽性,比例約為15%;而低風險地區「快篩陽性」中29人有19人是偽陽性,比例約有67%(接近羅一鈞所言之7成)。董宜青指出,疫情在各地區的盛行率,需要在疫情結束後,才能有較精確的統計。
所有試劑核准上市前,都會經過測試程序。不過台灣去年沒有大規模疫情,這些去年核准上市的快篩試劑,事實上在台灣並無法用於真正的臨床檢體檢驗的評估,直到近期疫情個案暴增,PCR檢驗不及,快篩試劑緊急派上用場。
董宜青指出,目前台灣食藥署核準上市的快篩試劑約有3至4家,不同廠牌的準確度(包括特異性及敏感度)相信不久就會有評估報告出爐,可提供民眾更詳細的認識。
《延伸閱讀》
.無症狀「缺氧」恐猝死!新冠病毒「殺招」難防 集中檢疫所將發血氧監測儀
.早上無症狀、晚上心跳停止!醫揭「快樂缺氧」危險真香:2症狀在家發現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