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來襲,讓自律神經措手不及?專家淺談自律神經失調用藥
2023-03-13文/新店北新身心診所徐嘉羚藥師
新冠肺炎自2019年爆發持續延燒不斷,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使民眾的生活型態改變,健康問題面臨重大的壓力與挑戰,長期失衡的身心狀態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悄悄找上門來。
自律神經失調不受控?當心慢性病找上門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呢?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的表現。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其不受大腦所控制,具有負責調節身體運作的重要功能,包含血液循環、內臟器官、荷爾蒙等,容易受到情緒及外在壓力的影響。
自律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於正常情況下有相互協調制衡的關係。一旦自律神經長期失調,就可能逐漸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像是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糖尿病等。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症狀因人而異。
在生理因素上,目前研究指出,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與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有關,其中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包含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影響我們的情緒。
如何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遵醫囑、有耐心慢慢調整
自律神經的治療藥物,目前以抗憂鬱劑、鎮靜劑與安眠藥為主,並且依據每個人的體質與身心狀況來調配。其中最常見的治療藥物為抗憂鬱劑,以緩慢調整大腦中的內分泌進行治療,而此類藥物服用初期可能會使患者產生不適應的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頭痛、疲倦感等,會隨著治療時間而降低。因此,藥物治療初期會先從低劑量開始以減少身體的不適感,服用2至4週改善情緒的效果才會漸漸出現。
一般使用抗憂鬱劑於1至3個月內藥效達到穩定,通常達到有效治療效果需要至少3個月以上,待症狀改善並與醫師討論後,可嘗試逐步減藥。此外,由於等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回升所需時間較長,一般會搭配鎮靜劑作為輔助用藥,幫助個案產生暫時性的放鬆,並且適時使用安眠藥,幫助睡眠,協助身體保持正常作息。待抗憂鬱劑的藥效出來,改善情緒與睡眠後,再慢慢將鎮靜劑、安眠藥等輔助用藥減低。
提醒民眾,自律神經的失調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是因為長期失衡的身心狀態所導致,而調整自律神經的恢復過程是需要時間與耐心,並定期與專業身心科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增減藥物,以免戒斷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