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施打AZ新冠疫苗,有血栓風險能打嗎?接種後出現「異常症狀」速就醫
2021-03-22今健康/綜合報導
全國首波57接種點 今起施打AZ新冠病毒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3月22日開始施打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製造的新冠病毒疫苗,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皆親身接種。各家醫學中心也陸續啟動疫苗施打作業,共計全國初步有57家接種點,將於22日起進行第一劑疫苗施打。
先前AZ疫苗因血栓不良事件,歐盟各國陸續傳出暫緩施打,指揮中心表示,經專家會議討論後確認疫苗臨床效益大於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但若有個人健康疑慮,建議民眾接種前與醫師討論相關風險後再施打。
打疫苗後發生血栓不良事件 兩者無直接因果關係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上周指出,大規模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事件引起安全性疑慮多有前例,2009至2011年間H1N1流感疫苗施打時,也曾發生類似情況。惟在評估疫苗安全性時,需比較有無接腫疫苗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否不同。
李秉穎指出, AZ疫苗施打之初,歐盟便有採取監測計畫,觀察有打疫苗者與未打疫苗者之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有無差異,不良事件中包括腦中風、血小板低下、神經炎、腦炎之發生率。目前AZ疫苗引起的血栓疑慮,分為肺栓塞及深部靜脈栓塞兩種。然而,從歐盟統計數字發現,肺栓塞的期望值(背景值)是861例,施打疫苗後的觀察值為22例。深部靜脈栓塞期望值704例,觀察值15例,觀察值均遠低於期望值,表示血栓不良事件與施打疫苗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 現階段建議暫緩接種
指揮中心指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引起血栓的相關性,但也無法完全排除疫苗與非常罕見的瀰漫性血管性凝固(DIC)合併血小板低下之不良事件有關,民眾施打疫苗前,可與醫師討論自身是否具有風險因子。
此外,因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建議現階段先暫緩接種。接種疫苗後若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或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自身有凝血功能異常 謹慎評估疫苗施打風險
中原大學生科系教授、毒理專家招名威發文表示,出現血栓與凝血功能問題相關病變,除了有瀰漫性血管性凝固病變的人一定不建議施打之外,如服用抗凝血藥、避孕藥、荷爾蒙治療,現階段都建議暫時不要接種。
另外,有血小板異常減少或凝血功能不正常的病友,如血友病族群、免疫功能不全、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以及懷孕、準備懷孕和哺乳中的女性,招名威認為都應該謹慎評估其可能風險,再決定是否施打。
招名威提醒,接種疫苗後多多少少會有不舒適的感覺,每個人體感不同,如果14天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疼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或是持續出血、皮膚異常瘀青、紫斑等出血徵兆,務必立刻就醫,避免傷害過大難以恢復。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