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57 筆數

    後面那個血壓變高會怎樣嗎?為何上升?沒症狀沒關係?心臟醫說明

    2024-06-06

    民眾測量血壓時,許多時候會發現一些細微變化,往往讓人有些納悶「嗯?怎麼會這樣?這樣沒問題嗎?」,例如後面那個血壓微微上升。對此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說明,也提醒部分族群定期測量血壓,即便沒有症狀。

    高血壓為何常會突然找上門?心臟醫指關鍵,籲守好第一道防線!

    2024-05-23

    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往往遠超乎預期,不過對許多人來說卻常見「突然找上門」,讓人措手不及。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關鍵,並教大家守好第一道防線!

    溫差變化大易飆血壓!營養師:吃對4食物助穩定血壓。

    2024-01-12

    溫差變化大容易使得血壓飆高,健美營養師DGI黃威杰在社群分享,鼓勵大家透過良好飲食、生活習慣,以及4種有利穩定血壓的食物保養,更有助血管健康。

    更年期女性需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2023-03-16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由此可見女性的護心行動刻不容緩。

    中風發作年齡下修!醫籲曾發生心房顫動就應做中風風險評估

    2023-02-08

    一名42歲的女病人,長期有高血壓和心房顫動的問題,起初在評估中風風險之後,醫師建議她以藥物治療心律並預防中風,但病人認為症狀不明顯而抗拒服藥,結果不幸在3年後發生中風,住院時出現暫時性失語、手腳偏癱等症狀,所幸發現得早,在取栓手術後逐漸康復。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李柏增醫師表示,「這個病人其實算相對幸運,之前遇過其他不願意服藥的鐵齒病人,中風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到院時已來不及做取栓治療,最後只能帶著半邊癱瘓繼續生活,不只病人痛苦,也加重家人的照護負擔」。

    高膽固醇也可能是藥物引起?醫:老化、感染、飲食、藥物都可能相關

    2023-02-05

    醫師觀察其血脂上升趨勢、擔心未來心血管風險,建議調整飲食;不過,男子因為工作因素難以配合。醫師考量患者使用的藥物也可能與血脂異常有關,因此改為處方他類抗病毒藥物,順利在沒有多加降血脂藥物下、讓膽固醇下降。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2023-02-03

    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是暈眩門診相當重要的檢查,可以評估受檢者腦中風風險。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或慢性病愈多,動脈內膜愈易變厚,管壁愈易硬化,若發生在後顱窩循環,其實會引起眩暈,這是為什麼呢?

    6招控血壓防中風、心臟病!722測量,電子式血壓機更精準!

    2022-12-28

    黃晨祐醫師表示,高血壓長期未妥善控制,容易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而據統計,台灣的高血壓患者僅約三到四成達到適當的血壓控制目標,因此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心血管事件仍舊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據研究,高血壓無法妥善控制達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民眾對於藥物的恐懼,導致難以遵照醫囑用藥,包括擔心藥物副作用、得吃藥一輩子等。

    高溫警報!高血脂患者當心汗流浹背引發中風

    2022-08-29

    夏日高溫來襲,現在出門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已成為常態,坊間止汗、消暑的妙招更是五花八門。然而「流汗」除了會使身體黏膩不適,其實也可能暗藏心血管危機。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林浚仁醫師表示,多數民眾都知道天氣冷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鮮少人知道曾有研究指出,高溫同樣也可能釀成中風危害。

    異位性皮膚炎別放棄治療!中重度病友健保武器選擇多!

    2022-07-06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與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等,都屬於免疫力失衡、第二型發炎反應活動過強導致的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不具傳染性,但其搔癢、紅腫、發炎與脫屑的症狀,卻常被誤認為乾癬或其他疾病。

    腎臟長水泡別輕忽!醫師專業說明多囊腎攻略:擺脫年輕洗腎命運

    2022-05-09

    據健保署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普遍認為洗腎的元兇是飲食習慣不良或糖尿病,但事實上,卻有2至3%的洗腎原因源於「多囊腎」這種遺傳疾病。

    男生要注意硬度不足!三高恐已上身!醫籲及早治療避免不舉危機

    2022-02-21

    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蔡維恭醫師提醒,許多中壯年男性正值事業巔峰,常集高壓力、高工時、高疲勞於一身,這種工作型態背後的意義可能代表壓力大、三餐不正常、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都是破壞勃起功能與男性健康的元兇!

    常常頭暈、無力留意低血壓!醫:6族群應每日測量血壓防休克。

    2022-02-18

    低血壓情況較為嚴重時,也會影響各器官,例如腎衰竭、心衰竭等,腦部血流不足也容易引起失智症,研究發現,低血壓與高血壓相比,高齡者低血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高血壓高出許多。而若血壓過低也可能形成休克、危及生命安全,例如心臟無法正常運輸血量,造成心因性休克;或是受到感染使得血管過度擴張,造成血壓大幅下降的敗血性休克;又或是嚴重出血、身體嚴重脫水,嚴重影響血壓形成低血容性休克等,提醒風險族群應多加留意。

    預防心血管疾病先檢測血管內皮功能?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

    2022-01-21

    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監控血壓、血糖、血脂,你知道還可以測「血管內皮功能」嗎?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與心臟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威脅國人生命的殺手!

    避免洗腎吃淡一點就好?醫指3重點更有助防範!

    2021-12-13

    顏宗海醫師首先說明,飲食習慣偏鹹,雖然確實會增加洗腎的風險,但並不是直接的影響,之所以民眾口耳相傳「吃太鹹小心洗腎」,最主要的因素在於,這般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而有此飲食習慣者,也常見整體飲食狀態不佳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糖尿病,兩者皆在常見的洗腎風險名單中,是容易引起腎臟病變的風險族群。

    小中風怎麼辦?醫指6要點,防中風、失智症找上門!

    2021-11-05

    小中風亦可視為中風的前奏,陳又嘉醫師表示,曾經罹患小中風或中風的患者,若未妥善控制及治療及控制,持續暴露在風險當中,將來都約有10%甚至以上的機率發生中風。且小中風患者常見一再發生而不自知,長期下來恐持續傷害腦部,形成「血管性失智症」。因此提醒民眾,萬不可因為是「小中風」,或因沒有造成癱瘓、失能,就輕忽了小中風的威脅性。

    正確量血壓「722守則」!高血壓難發現,醫籲8種人定期監測。

    2021-11-03

    血壓平時會可透過腎臟、交感神經調節,即便升高往往也少有明顯的症狀,但此時身體正處於逐漸耗損狀態。以血管來說,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容易出現異常,將使得血管不易放鬆,也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卡在管壁,經年累月使得全身血管健康狀況下降,等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引起相關併發症。

    腦中風來的又猛又快!FAST把握黃金治療期!醫師:持續治療防復發

    2021-10-29

    台灣新冠疫苗開打後,覆蓋率已超過單劑5成以上,不過,部分國人因擔心疫苗副作用,像是血栓、心肌炎等風險而未接種,其實,真正可怕的血栓風險是「中風」。

    秋冬是腦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必看!

    2021-10-22

    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根據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調查分析計畫結果顯示,2002至2017年有三高的民眾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4倍至1.7倍。

    蓮霧低糖、護眼、促排毒、顧血管!營養師:糖友一天4顆也OK。

    2021-09-24

    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蓮霧富含的眾多營養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果膠特別突出,其有助吸附水分,延長人體的飽足感,並且有助降低膽固醇吸收,有利於防範心血管疾病。不僅如此,還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幫助身體排毒,降低腸道和糞便長時間接觸的機會,間接也能減少息肉、腫瘤、癌細胞增長的機會。

    釋迦有助保養血管、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教2保存吃滿營養!

    2021-09-24

    釋迦雖然多數口感偏甜,往往讓人忽略了其含有相當豐富的維生素C,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顯示,其每100公克就含有99毫克的維生素C。人體維生素C充足,有助抗氧化、抗發炎、增強免疫力,是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的營養之一,特別對於現代人飲食不良易引起發炎、或疫情之下需要足夠的保護力來說,更是顯為重要。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2021-09-17

    烤肉醬普遍吃起來滋味鹹甜,最主要就是因為當中糖含量相當高,常見如砂糖、果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有一些會將營養標示為「蔗糖轉化液糖」民眾比較不易辨識的名稱,但其實就是人工果糖的一種。因此,烤肉醬自然是對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不利,而果糖也是痛風常見相當重要的風險因子。

    腎臟長泡泡面臨提早洗腎?多囊腎突破治療困境!

    2021-08-06

    董淳武醫師說,「泡泡腎」正確名稱是「多囊腎」。患者腎臟發生病變,異常增生大量囊腫或水泡。這些囊腫或水泡會隨著疾病進展慢慢變大,平均每年會以5%的速度變大。患者腎臟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像橄欖球一樣大,如果沒有及早治療,10至20年後可能就需要洗腎。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等速就醫。

    2021-07-15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9成國人缺鉀關鍵!營養師:補鉀這樣吃防中風、心肌梗塞

    2021-07-08

    嫚嫚營養師提醒,身體若缺鉀,情況較輕者容易出現疲勞、無力、水腫、心悸、反應遲鈍、抽筋、失眠等問題,且腸道蠕動也會變慢,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而腸道蠕動變慢又會讓腸道細菌增加,容易產氣,因此也容易出現腹脹、脹氣等問題。

    講話常忘詞8症狀小心腦退化!醫:高壓、慢性病等族群注意保養。

    2021-06-24

    楊聰財醫師指出,以往腦退化較常出現於65歲以上族群,但隨生活節奏、文化變遷、生活型態等影響,也不再只是年長者特有的情況,腦退化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年齡已下修到30、40歲。提醒民眾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型態,並注意自己日常是否有不尋常的跡象。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4招保護好自己!

    2021-06-01

    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雖應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但如遇急症、不尋常症狀還是得盡快就醫,原本就有慢性病族群更要按時回診,以避免衍伸出更嚴重的問題。

    年輕高血壓破2成5!恐影響腦心腎 正確量血壓掌握「722原則」

    2021-05-07

    高血壓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根據108年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已超過3.8萬人死亡,即每4.5人死亡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

    男兒有淚不輕彈?忍住不哭恐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血管風險

    2021-04-15

    不過,傳統男性形象及社會標準,使東西方男人可能從小就被灌輸「真正的男人不會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觀念,導致男性長大後更容易將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因而與親人、朋友產生疏離感,或者產生飲酒等成癮行為,自殺的風險因而提升。Newhouse認為,為了男性身心健康著想,應該教導男性正確面對哭泣,且從家庭及學校開始。

    血壓正常竟會喘?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醫師指出高血壓病人最危險

    2021-04-12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除先天結構異常(如先天瓣膜只有2個瓣葉,易在中年出現狹窄症狀),主動脈瓣膜會隨著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

    主動脈剝離症未積極治療,3天死亡率破50%!醫師點名「風險族群」控制血壓、戒菸最重要

    2021-03-23

    主動脈剝離症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馬凡式症候群)、嚴重胸部外傷、主動脈中層缺損等。此外,先天性兩瓣主動脈瓣、先天性主動脈窄縮或狹窄、多囊腎、嗜鉻細胞瘤,以及懷孕。高血壓、腎臟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患者,都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應注意心血管健康。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2021-02-23

    洪暐傑醫師表示,打呼確實有可能是因為疾病而起,如鼻塞、過敏,不過大多都是因為生活習慣影響所致,但若放任不管,就有可能衍伸出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你的失智症機率有多高?一招讓老年癡呆風險少4倍

    2021-02-05

    大腦功能與身體機能一樣,會隨著實際年齡而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年之後,會更為明顯。累積的分數越高,表示認知功能退化的機率就越高,也代表著未來越有可能罹患失智症在201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規律的身體活動能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機率及減緩沮喪症狀

    天冷吃火鍋血壓、血脂飆?專家點名火鍋地雷:湯底、醬料、油脂含量高!

    2021-01-15

    簡鈺樺指出,吃火鍋要注意湯底選擇,一般而言較建議原味鍋、蔬菜鍋、昆布鍋,而麻辣鍋、酸菜白肉鍋不僅熱量高,含鈉量也偏高,容易升高血壓,若有腎臟疾病應該避免。高血糖族群則要注意,牛奶鍋、起司鍋的湯底容易升高血糖。營養師提醒,吃火鍋時盡量不要選擇太混濁的湯底,也可以在煮料前先喝湯,避免整鍋湯底最後充滿油脂、含鈉量甚至普林等。

    中風不可拖!每分鐘腦細胞多死190萬個 注意「微笑舉手說你好」三大徵兆

    2020-10-26

    腦中風發生與慢性病關係非常密切,鄭建興說明,一旦高血壓發生將會增加2.8倍中風風險;糖尿病則增加2.9倍中風風險;高血脂則增加2.4倍中風風險。台灣心臟學會名譽理事黃瑞仁醫師表示,血管問題引發腦中風的主因是三高,另一項重要因素是抽菸。

    腦中風可預防?醫籲「三少一多」護血管 三高族群規律用藥

    2020-10-16

    雙和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龍醫師指出,腦中風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至5成以上的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到院前已心跳停止、沒有血壓,來不及急救就已經死亡,尤其是腦幹出血,平均死亡率更高達6成以上。

    主動脈剝離跟家族史有關?長庚研究:增6倍以上風險!

    2020-10-16

    主動脈剝離雖少見但致死率高,屬於高危險性的心血管事件,而近年亦發生不少因主動脈剝離猝死案例。主動脈剝離好發於中老年,以男性居多。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為高血壓、吸菸、主動脈疾病、懷孕以及劇烈運動等。

    【名家專欄】簡鈺樺營養師/高血壓心臟病發風險近2倍 營養師教6招遠離高血壓

    2020-10-16

    最近因為藝人的新聞事件以及季節轉變交界之時,大家又會開始討論著心血管的保健,而在心血管保健中也備受關注的高血壓,依據國民健康署研究107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探討三高相關疾病歷程及主要死因評估」分析發現後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是1.78倍!

    洗腎是生病吃太多藥?哪一種止痛藥會傷腎?醫師籲風險族群勿亂吃

    2020-10-08

    楊孟儒醫師指出,絕大多數腎臟病而造成洗腎皆非用藥引起。國人之所以服藥種類多,原因在於身體患有不同共病,如三高、心臟病,多共病導致可能用藥超過10種。楊孟儒強調,針對各種共病開立的藥物,不但不會傷腎,更可以控制三高、疾病,進而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因此依照醫囑、規律服藥才是真正免於洗腎的良好觀念。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2020-09-30

    馬尚榮藥師表示,柚子雖然營養相當豐富,但其也具有獨特的「呋喃香豆素」成份,這種成份容易抑制腎臟代謝功能,藥物代謝的進程自然會受到延緩,使得在人體內的藥效延長,進而出現藥效對人體而言過強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交互作用。因此有使用相關藥物的民眾應多加留意。

    中年面臨「代謝懸崖」體內脂肪大遷徙,三大關鍵要注意!

    2020-08-18

    45歲後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21.8%增長至39.7%,漲幅為1.8倍;女性的盛行率則從9%飆升至32.7%,漲幅為3.6倍中看出,增長率足足是男性的2倍。但無論男、女性,中年後都猶如面臨「代謝懸崖」,因隱藏在代謝症候群背後的潛在威脅就是環環相扣的三高慢性病,若不及時回頭,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便高出正常人2倍、高血壓4倍、糖尿病6倍。

    心跳快慢對壽命也有影響?研究:心跳逐年增加,死亡率增2倍

    2020-07-31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魏承駿醫師所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心跳越快,死亡率是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群眾,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

    變天冷熱都會影響血壓,醫:防心腦血管病變注意這6點

    2020-04-30

    王志軒醫師表示,「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可以想像「水和水管」之間的關係一樣,血液量、小動脈的阻力增減、氣溫、情緒、年齡等都是會影響血壓的關鍵因素之一。

    防範高血壓引腦中風、腎臟病,醫教準確測量及6招改善,40開始就要做

    2020-04-15

    王威傑醫師表示,高血壓主要為本態性高血壓、次發性高血壓,一般民眾多為前者,通常為一般遺傳、年齡關係等逐漸出現的身體老化所產生,如台灣民眾常見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的高血壓,而家中若有高血壓病史也是高風險族群。高血壓定義標準雖各國治療及指引不同,不過王威傑醫師表示,以中華民國目前最新的(2016年)高血壓定義140/90(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來看,凡超過此定義者即為高血壓患者。

    三高如何維持免疫力?專家:三高易同時有兩種,「3少1多」很重要

    2020-04-14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經常同時出現兩項或三項,或是單一項目沒有控制好而導致其他症狀,例如血脂肪控制不佳也會導致高血壓,因此要預防三高,建議維持「少糖、少油、少鹽和多纖維」的飲食原則。

    常泡腳不只有利消除疲勞,也有助改善失眠、關節、心血管等疾病

    2020-03-27

    王長松中醫師表示,泡腳對於改善各種疾病是相當有幫助的,將腳泡浸溫熱水當中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神經緊張、緩解疲勞、使人放鬆、也有利於恢復體力。

    空心菜有利降血糖、血壓 營養師:且利血管暢通防心血管疾病!

    2020-03-09

    三高一直是不少民眾所需正視的問題,包括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而空心菜就含有有利降下其中兩項的營養,也就是高血糖和高血壓。營養師表示,空心菜中含有相當豐富的鉀離子,有利於排出人體多餘的水份以降低血壓,一般也相當常見將空心菜的老莖頭連根煎湯一起飲用,其對於降血壓、治暑熱、改善牙齦浮腫、眼睛浮腫等都相當有幫助。

    天冷、溫差大易中風、心肌梗塞,醫教防範、保命重點!

    2020-02-12

    何松穎醫師表示,對於腦血管病變如中風而言,太冷或太熱都容易使其風險上升;對於心血管病變如心肌梗塞,則是容易發生在太冷的溫度環境之下。而溫差較大的情況通常身體就會經歷到「相對太熱」或「相對太冷」,例如剛從冷凍庫走出到室內溫度並不會太熱的空間,但溫度對身體而言相對較熱,就有可能引起中風。也因此不論是太冷、太熱、溫差較大的情況下都需留意心、腦血管病變風險上升的可能。

    工時長增高血壓風險?心臟科醫師教你調整運動飲食,避免「白袍效應」如何居家量血壓?

    2019-12-25

    康研診所心臟科林俊忠醫師接受《今健康》採訪指出,壓力確實是影響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工作壓力會造成身體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血管收縮,不利於血壓健康。此外,上班族若通宵工作、日夜顛倒,或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也會干擾自律神經正常運作,進而對血壓產生影響,一旦真正進入高血壓恐有併發症風險,平日應多檢視生活作息。

    台灣洗腎人口為何居高不下?糖友為何容易洗腎?如何避免洗腎?

    2019-12-23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表示,台灣的洗腎的盛行率和新發生率都居於全世界的前三名,而其中有兩種洗腎的病人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糖尿病患者及年齡老化者。主要除了和四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各種慢性病盛行率有關,也應檢視台灣人愛用偏方的習慣。

    咖啡也會影響血壓?營養師:不是人人都能喝,3種人不宜!

    2019-12-20

    李姿儀營養師 就表示,營養師表示,茶和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有利於提升利尿、代謝等,對於減重、改善水腫確實有幫助,一般成年人一天若控制在一天300毫克內、且不加糖等調味,基本上對健康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作息不良放任血壓高,當心中風機率飆高!防中風最該做的事情是?

    2019-12-20

    國民健康署指出,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發現,腦血管疾病仍為十大死因第4位,造成死亡人數達11,520人,而在相關的風險因子中又以高血壓與中風的相關性最高,約有一半的個案都有高血壓狀況。過去就有39歲男性因在工地工作長期外食,診斷為高血壓後雖有固定服藥,卻沒有量血壓習慣,去年發生頭痛、頭暈目眩、右手無力後被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顯見飲食、運動與提早留意中風預警症狀,對防治腦中風而言相當重要。

    慢性病藥物吃多會洗腎?洗腎4成自糖尿病,不吃藥是關鍵。3重點防洗腎!

    2019-12-19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 表示,不少人認為吃太多藥會讓腎臟惡化,最終需藥洗腎,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當被診斷出四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時,就是要按時吃藥以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影響到其他身體部位健康;相對的若長期未妥善治療、控制病情,身體其他部位就有可能受到波及,腎臟就是其一,是非常有可能持續惡化。因此若有各種慢性病問題者,都應確實的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

    享受美食別讓鈉超標!避開高血壓等心血管地雷,這樣吃健康、美味同時兼顧

    2019-12-13

    鈉含量超標的關鍵往往就是在醬汁、鹽巴等調味料。像是水餃也是如此,營養師表示,吃水餃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沾醬的習慣,這樣的吃法鈉的攝取量也容易超標,因為水餃本身的內餡通常就已經有加進調味料了,如此再沾醬,超標的疑慮又再度提升。所以為了健康,建議醬汁等調味料在飲食中要多加留意。

    四高是尿毒症高危險群?醫:一定要規律用藥及回診,尿毒症影響遍及全身

    2019-12-12

    腎臟病的患者常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如心臟病,此為最常見的腎臟病合併症死亡原因;其次是因腎臟不好影響免疫力不佳等原因所造成的感染症,再來是癌症。所以如何降低、避免這些毒素、廢物在腎臟堆積非常重要。

    吃奇異果有利改善高血壓?營養師:好處非常多!各種水果這樣吃更健康!

    2019-12-04

    李姿儀營養師 表示,奇異果是眾多水果中最容易取得、且相當方便的水果之一,主要營養成分包含了維他命C、葉黃素、鉀離子等,而其中葉黃素及鉀離子就對高血壓相當有幫助,有利擴張血管,使血壓較為穩定。

    黑木耳助養骨、防血栓!且體積大、熱量低,助減肥,這樣炒更有利營養吸收!

    2019-12-04

    李姿儀營養師表示,黑木耳富含果膠及膳食纖維,有利於抑制膽固醇在血管中堆積,且也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有助於防範血栓的形成,所以對於一般人保養血管相當有利,也對高血壓患者患者相當有幫助。

    今健康New新聞
    用藥發現5異常不要吃!政府如何把關?成效如何?食藥署說明
    當發現藥品異常許多人就會將藥品直接丟掉,不過其實有通報管道,這能夠讓全民一同監督藥品品質。回到源頭來看,藥品上市後政府如何把關?成效又如何?到了民眾手上通報後又如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一一說明。
    早期高風險HER2陽性乳癌預後差?精準導彈ADC藥物拚治癒!
    HER2陽性乳癌因復發及轉移的風險較高,通常被認為是預後較差的乳癌亞型。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已有不少治療手段可拚治癒,有效的治療策略就顯得相當重要。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醫師一一說明,助乳癌病友們力抗HER2陽性乳癌。
    糖友不能只看糖化血色素!「連續血糖監測儀」助防低血糖、控各數值
    糖尿病監控血糖是重要課題,不過許多糖友往往只重視有如大考、約每2-3個月到醫療院所檢查一次的糖化血色素,卻忽略了有如每天日常小考的空腹血糖、飯後血糖、隨機血糖等,長期下來恐怕控糖不利,甚至低血糖帶來危險。
    光深蹲還不夠!壯世代存「肌」本*需從「這營養」著手
    全台壯世代名人都在「瘋深蹲練全身肌群」!深蹲因為可以同時連動多個關節、肌肉,包含核心到大肌群等,一次鍛鍊到全身;加上零成本、老少咸宜,國內包含趙少康、朱立倫、李濤、裴偉、劉寶傑等名人都響應推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深蹲動作雖然看似簡單,但沒有一定的肌肉量支撐可是做不來的,因此若發現自身無法成功深蹲,就要當心是「肌本」不足的警訊,尤其隨著年齡增長,該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正確老出好成「肌」,是現今壯世代的重要課題。
    接住思覺失調症病友!松德聯醫設綿密網絡,長效針劑助穩控!
    為能達到「思覺失調症不漏接」的目標,黃名琪院長表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設立綿密網絡,以醫院為基礎,串連衛政、警政、社政、民政、基層診所、各級學校等系統,提供全方位的照護服務。服務可包括全年無休的24小時即時電話、現場諮詢服務,以及急診/門診治療、居家治療、精神復健機構照護,還有庇護工廠、社區居住等,幫助病友穩控疾病、回歸社會,成果斐然。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