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長泡泡面臨提早洗腎?多囊腎突破治療困境!
2021-08-06
腎臟也會起水泡?不治療恐年紀輕輕就洗腎
台灣有超過20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這些患者可能因為高血壓、使用不明藥物,或是被偏方所害。其中,有一族群卻是因為先天體質,造成腎臟病變,患者可能年紀輕輕就需要洗腎。究竟這種難纏的疾病是什麼?嘉義長庚醫院醫教會副主席暨腎臟科主治醫師董淳武將會為我們完整分析。
董淳武醫師說,「泡泡腎」正確名稱是「多囊腎」。患者腎臟發生病變,異常增生大量囊腫或水泡。這些囊腫或水泡會隨著疾病進展慢慢變大,平均每年會以5%的速度變大。患者腎臟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像橄欖球一樣大,如果沒有及早治療,10至20年後可能就需要洗腎。
董淳武醫師指出,這些水泡不僅會破壞腎臟,若水泡本身破掉,可能會造成血尿;體積變大而壓迫到後方肌肉、骨骼時,會出現腰痠背痛;壓迫到其他臟器,會出現腹脹、腸胃不適、便秘等;壓迫到小管間質,則會出現多尿、夜尿。由於腎臟與水分、鹽分還有血壓調節有很大的關係,隨著腎臟組織被破壞的越來越多,病患血壓控制能力也會變差。
突破多囊腎治療困境 健保給付減輕治療負擔
以往治療無法直接控制多囊腎,患者僅能透過飲食控制及多喝水等方式,延緩病程進展。不過,這些對延緩腎臟惡化非常有限。董淳武醫師說,由於患者確診年齡普遍年輕且過往疾病控制困難,許多患者確診多囊腎後,人生計畫備受衝擊,更有不少患者中斷結婚及生育計畫。
董淳武醫師表示,所幸,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可精準抑制病程惡化,有望延緩洗腎時間。國內更已通過健保給付,患者無須治療一定伴隨沉重經濟負擔。因此確診多囊腎,不必過於擔心,只要遵照醫囑治療、定期回診,都能有很好的預後。
積極治療+日常照護 助改善生活品質
董淳武醫師提醒,除了積極治療,平時也應減少鹽分攝取、控制血壓,如果腎臟診斷有惡化,需搭配營養師或衛教師進行低蛋白飲食,減少含氮廢物累積,降低腎臟功能惡化產生的不適症狀。另外,適當運動可避免代謝症候群,避免肥胖,對血壓控制也相當有利,建議選擇緩和運動,避免太過劇烈或撞擊,以免水泡破裂,造成血尿或感染風險。
多囊腎與遺傳有關,董淳武醫師建議,家族若有多囊腎患者,或是不明原因洗腎,甚至年輕就發生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務必提高警覺,及早至腎臟科檢查。
《延伸閱讀》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今健康New新聞

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醫籲打好「孕期疫苗」大幅降低風險!

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6旬姐穩控病況!

生命之火將熄之際,讓愛延續。「器捐協調師」道出不為人知的感人歷程

北榮腹膜透析植管新技術,緊急洗腎不用等!腹膜透析FIRST助腎友延續夢想人生

肥胖該知道的100+件事!我這不算胖?胖得很健康?專家詳解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