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忍住不哭恐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血管風險
2021-04-15今健康/外電報導
忍住悲傷不願哭泣 恐免疫力下降傷心血管
疫情蔓延至今,死亡總人數將近300萬。各國民眾無法聚會、出國,又籠罩在感染的恐懼感中,心理壓力較過往明顯倍增。哭泣是人體排除壓力的一種機制,但男、女性明顯有著頻率差異。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神經內科社工師Leo Newhouse 表示,美國女性每月平均哭泣3.5次,男性每月哭泣僅1.9次。與社會將男性哭泣視為軟弱、缺乏忍受度的觀念有關。
Newhouse 指出,哭泣不僅是人體情感產生的自然反應,且對於人體健康有明顯的益處。古希臘與羅馬時代便認為哭泣有如「瀉藥」,能夠帶走身體裡的不良雜質。當代心理學的觀點大底一致,也認為哭泣是人體釋放壓力與情緒痛苦的機制之一。
從心理學觀點而言,哭泣是身心健康重要的「安全閥門」,當內心產生難以承受的情緒,留在身體會對健康有害,這種「壓抑性應對」會導致免疫系統抵抗力下降,並增加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風險。當然也會造成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憂鬱症狀。哭泣也具有社交益處,能增加依戀行為,幫助自身與家人、朋友之間的親密感。
哭泣釋放催產素與腦內啡 男性更應學習哭泣
Newhouse表示,眼淚分為三大種類,反射性眼淚和持續性眼淚主要功能是排除眼球的灰塵與雜質,並達到潤滑眼珠、避免感染的效果,這類眼淚的成份98%是水份。第三類是「情緒化眼淚」,可將壓力荷爾蒙與其他毒素從循環系統中排除。此外,哭泣也會釋放催產素與腦內啡,幫助緩解身體與情緒上的痛苦。
不過,傳統男性形象及社會標準,使東西方男人可能從小就被灌輸「真正的男人不會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觀念,導致男性長大後更容易將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因而與親人、朋友產生疏離感,或者產生飲酒等成癮行為,自殺的風險因而提升。Newhouse認為,為了男性身心健康著想,應該教導男性正確面對哭泣,且從家庭及學校開始。
流淚並非一蹶不振 而是內心正在癒合
疫情以來,大批民眾面臨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Newhouse建議,處理悲傷與哀傷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抱悲傷」,更重要的學習讓自己有時間和空間能夠好好哭泣。有些人將悲傷時的眼淚聯想到沮喪、一蹶不振等負面情緒,事實上,眼淚是心理創傷癒合的跡象之一。Newhouse呼籲,尤其是男人和年輕人,好好哭泣可以減少負面健康影響,讓生活更加充實。
Newhouse提醒,某些哭泣型態與憂鬱症等疾病有關,如過度頻繁的哭泣、沒有原因的流淚,或是哭泣影響到日常生活或無法控制時,應盡快就醫或諮詢精神科、神經內科,及早接受評估與治療。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