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症未積極治療,3天死亡率破50%!醫師點名「風險族群」控制血壓、戒菸最重要
2021-03-23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加護室主任黃建偉
主動脈剝離症是如何發生的?
主動脈剝離症是一種極具挑戰而致死率極高的主動脈疾病。主動脈壁本身具有三層結構,主動脈剝離症大部分是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內膜層,由於不同因素受損及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層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造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原本的血管腔「真腔」,造成血液循環灌流改變,最終演變為主動脈管腔破裂而引起大出血風險。
主動脈剝離症依照發生時間,14天內為急性期、14天後為慢性期。急性期主要症狀,一般會突然地產生讓人難以忍受的撕裂性疼痛,也可能因為假腔的形成壓迫真腔,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灌流改變,例如冠狀動脈、肢體、腦部或腹腔內器官的缺血現象。
由於假腔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通常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又可能撕裂在主動脈的根部,影響主動脈瓣的關閉造成主動脈瓣逆流及心臟衰竭。對病人而言無異是一場心血管的災難,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主動脈剝離症有哪些風險因子?
主動脈剝離症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馬凡式症候群)、嚴重胸部外傷、主動脈中層缺損等。此外,先天性兩瓣主動脈瓣、先天性主動脈窄縮或狹窄、多囊腎、嗜鉻細胞瘤,以及懷孕。高血壓、腎臟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患者,都會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應注意心血管健康。
主動脈剝離症第一次絕大部分都是急性發作,不少病患屬於本身有危險因子,卻未注意身體健康者,如患有高血壓卻未按時就醫服藥,或未定期量測血壓導致控制不良。另外,飲食作息不正常、抽菸、熬夜,或罹患高血壓但自恃年輕力壯未加注意,都容易升高心血管與腦中風風險。從統計上來看,主動脈剝離症常發生於氣候交替、氣溫驟降之時,此症往往突如其來,控制血壓及戒菸仍是首要預防之道。
致死率極高?主動脈剝離症如何治療?
主動脈剝離症又會依據內膜層和中層撕開的位置,分為有侵犯升主動脈的A型、以及未侵犯升主動脈的B型。以發生時間和主動脈侵犯範圍,可區分為急性A型與急性B型;慢性A型及慢性B型。其中最危急的是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症,若未緊急處理,約有50%的病人會在疾病發生後48~72小時內死亡,每拖延一小時,死亡率約增加百分之一。急性B型主動脈剝離症死亡率則約5~15%。可見主動脈剝離症的治療如同與時間賽跑,及早診斷以及轉送至可處置的醫療院所,給予積極治療,才有機會降低死亡率。
主動脈剝離症發生率約為每年10萬人有3人,男性為女性2倍以上。其中A型約佔70~75%,B型約佔25~30%,此症好發年齡約在50~70歲,40歲以下約佔10%。遺傳疾病如馬方式症候群的患者,更易在年輕時發病。由於年輕人較易輕忽血壓控制或抽菸,而主動脈剝離症死亡率甚高,提醒民眾輕忽高血壓的控制及抽菸,是各年齡層心血管疾病的殺手,不惟老年人或年輕人獨然。
劇烈運動未暖身?恐急速心跳血壓升高
適度的運動及飲食控制,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及維持血管的彈性,對控制血壓有正面助益。但若運動過量或劇烈運動前未適當熱身,恐導致急速心跳及血壓升高,這時身體為維持肌肉所需,會加速心跳及心臟收縮力,讓心跳及血壓短時間內上升,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並增加心血管事件危險。
必須提醒民眾,運動目的是以強化心肺功能、促進健康為導向,均需分階段控制適當脈搏,必須先從基礎耐力訓練強度開始,否則不但無助於鍛鍊心肺耐力,甚至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心率過快易傷心、過低則無法達到訓練成效,可用自己最高心率=(220-年齡)X 70% 為標準計算,在這個心率區間内運動,心臟不會過度勞累,有助於循序漸進改善心肺功能。
配合基礎耐力訓練強度的心率速度,進行長時間、規律的心肺有氧訓練後,心肺功能會逐漸增強,靜止脈搏會逐漸降低(70次/分以下),對血壓和心臟功能都有健康幫助。但若是未經訓練,經常維持最大心率80%以上的運動,甚至進入90%的無氧運動模式,對體能和健康的影響就需要專業詳細評估。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