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新聞
醫療新知
即時新聞
專題報導
今專題
癌症專題
心血管專題
耳鼻喉專題
腸胃道專題
肝膽胰專題
泌尿道專題
慢性病專題
小細胞肺癌專題
今養生
飲食養生
運動養生
姿勢養生
中醫養生
今好瘦
瘦身飲食
瘦身運動
今生活
防癌生活
健康生活
今好看
影音報導
名家專欄
醫療新知-洪素卿
婦產醫學-曾郁文醫師
精神醫學-楊聰財醫師
皮膚醫學-唐豪悅醫師
重症醫學-黃軒醫師
兒科醫學-徐嘉賢醫師
營養醫學-簡鈺樺營養師
毒物科學-招名威教授
家庭醫學-盧泰潤醫師
藥物醫學-甘誼文藥師
營養醫學-陳子恩營養師
皮膚醫學-黃昭瑜醫師
營養醫學-嫚嫚營養師
營養醫學-黃君聖Sunny營養師
心臟醫學-黃建偉醫師
中醫醫學-郭祐睿中醫師
中醫醫學-洪碩宏中醫師
中醫醫學-陳博聖中醫師
功能醫學-王德生醫師
心理諮商-賴惠敏諮商心理師
復健醫學-陳相宏醫師
心臟醫學-蘇彥伯醫師
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
皮膚醫學-曾奕騰醫師
腎臟醫學-洪堯民醫師
心臟醫學-郭志東醫師
心臟醫學-張釗監醫師
暈眩耳鳴-陳建志醫師
營養醫學-覃澤硯營養師
藥物醫學-陳凱威藥師
婦科醫學-黃天爵醫師
疾病衛教室
三陰性乳癌
乾癬性關節炎
腎臟細胞癌
肺纖維化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
乳房良性腫瘤
搜尋
最多人關注
新冠肺炎
肺炎鏈球菌
疫苗
HPV
膽固醇
攝護腺肥大留意6藥物!以免「排尿難上加難」尿不出來送急診。
攝護腺肥大可說是所有男性都會經歷的正常生理現象,它會讓小便出現些狀況,妥善治療能讓小便順利。不過若有攝護腺肥大,又有其他健康問題時,就需多留意用藥,因為可能出現「急性尿滯留」。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提醒攝護腺肥大患者留意用藥,可多和醫師討論。
閱讀更多
懂抱怨更助好人緣!良好抱怨3訣竅,心理師詳解。
抱怨、訴苦常會帶來負能量,人們普遍不喜歡。不過其實抱怨在生活中也有其必要性,也可以帶起正向循環、甚至有利與人連結、促進好人緣。立翎心理諮商所郭禺廷諮商心理師指出方法,分享如何「良好的抱怨」。
閱讀更多
偏頭痛常見4證型。中醫推花茶、穴位按摩,對證治療助改善!
偏頭痛日常相當常見,它並非「偏向某邊的頭痛症狀」,而是一個疾病的診斷名稱,在醫學中也有細分的分類。而從中醫角度來看,偏頭痛也有證型之分,改善方式也有所不同。雲品中醫診所黃懷儒中醫師指出常見證型及特徵,並提供日常保養方式幫助改善。
閱讀更多
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醫籲打好「孕期疫苗」大幅降低風險!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總讓人喜悅,不過同時也得開始面對各種病菌挑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更是對新生兒而言最危險的病毒。醫師指出其不只是危害寶寶生命安全,也可能帶來長期影響,呼籲打好疫苗,讓寶寶從一出生就有完整防護!
閱讀更多
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6旬姐穩控病況!
為提高乳癌病友存活率,健保署已陸續新增、擴增給付不同的乳癌藥物。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2月也已將新一代ADC藥物二適應症納入給付,用於(1)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第二線治療、(2)手術無法切除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R、PR陰性且HER2弱陽性乳癌的第二線治療,鼓勵民眾早篩早治療。
閱讀更多
經前常胸痛、水腫、腹悶脹?中醫院長教簡單改善經前症候群!
不少姊妹月經來之前總是相當不舒服,出現「經前症候群」卻也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好像也只能這樣?其實是有方法、有機會改善這樣的不舒服的!臻悅中醫診所羅珮嘉院長指出原因,並也教姊妹們如何改善,幫助安穩度過。
閱讀更多
重度憂鬱來襲,吃藥會好嗎?抗憂鬱鼻噴劑擺脫復發噩夢找回自己的人生
現代社會繁忙緊湊,容易造成身心方面緊張不安。當人們面臨挫折或壓力超載時,難免會陷入情緒的低壓,什麼事都不想做。一旦憂鬱情緒長期持續累積,或伴隨難以承受的突發劇變,就可能演變成憂鬱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過去針對重鬱症治療有其侷限性,無法有效緩解急性症狀,容易籠罩於再次復發的恐懼,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所幸,現在已有不同機轉治療,能夠逐步達到完全緩解目標,重拾生活的意義與希望。
閱讀更多
水果撞傷、發霉還能吃嗎?腎臟醫指「1情況」就要丟,切掉還是會..
水果凍傷、撞傷、發霉日常相當常見,許多人為了節儉、丟掉浪費,一樣會照吃,或者至少切掉水果的「瘀青」再吃。不過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有哪些情況不能這樣吃?又該如何分辨?專長毒理學、腎臟學、食品安全,現任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詳細說明。
閱讀更多
肺癌免疫治療大躍進!PD-L1皮下注射給藥只要10分鐘!
近年來,肺癌治療不斷進步,無論是小細胞肺癌或非小細胞肺癌,都有不同的進展,其中免疫治療更是為無法使用標靶治療的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而今給藥的劑型也出現新突破,在相同的療效與安全性下,不再須經由靜脈,透過皮下注射,將治療時間由原本約60分鐘,縮短至僅約十分鐘;還有機會不用裝置人工血管,兼顧療效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上吐下瀉是諾羅病毒?一張圖看懂!醫:今年症狀一次擁有。
諾羅病毒來勢洶洶,不少網友直呼「拉/吐到不要不要的」,究竟諾羅病毒是個什麼樣的疾病?得了會怎樣?沒有疫苗、酒精無效、也沒有特效藥,該怎麼預防、治療?悅健耳鼻喉科診所林哲民醫師詳細說明。
閱讀更多
想遠離偏頭痛應如何治療與預防?醫解析自我管理及緩解關鍵
偏頭痛通常可透過藥物達到緩解,但若等到急性發作才吃,效果可能較差。若感覺有些許不舒服,例如肩頸僵硬、口渴或疲倦時,就要評估是不是偏頭痛發作的前兆;日常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降低偏頭痛發生的頻率 。本次透過醫師的說明,幫助民眾瞭解偏頭痛的預防方式及治療方法。
閱讀更多
嬰兒RSV單株抗體打不打?要打哪些疫苗?完善保護力!醫詳解
大S猝逝,引發流感疫苗搶打潮。但環境中伺機而動的病毒,可不是只有流感;包括輪狀病毒、腸病毒、腦膜炎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都持續威脅著嬰幼兒的健康。以呼吸道融合病毒(以下簡稱RSV)為例,不僅是嬰幼兒肺炎、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也是造成嬰幼兒住院的重要病毒,統計顯示,新生兒因 RSV 而住院的可能性是流感的16倍。
閱讀更多
他們肌無力到難吞嚥、難呼吸 重症肌無力盼早日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許多難治型病友現行治療已無法有效控制。他們多處於職場與家庭責任階段,若能及早穩定病情,不僅可提升生活品質、降低醫療支出與家庭壓力,並能早日回歸職場、家庭。醫學會建議,健保應優先支持這些逾50名有嚴重迫切治療需求的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穩定控制病情,並逐步擴大適用範圍,落實健保精準與效益導向的照護政策。
閱讀更多
偏頭痛常見迷思與地雷!依賴止痛藥、咖啡因恐加劇誘發
偏頭痛並非單純指偏一邊的頭痛症狀,而是一種慢性疾病 ,可能發生在頭部中間、後腦等。雖然不具致命性,但發作時不僅造成身體不適,更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 。許多國人習慣以止痛藥或咖啡來緩解疼痛,卻可能導致症狀反覆發作且加重。事實上,透過適當的診治,偏頭痛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閱讀更多
Previous
Next
最新文章
想遠離偏頭痛應如何治療與預防?醫解析自我管理及緩解關鍵
嬰兒RSV單株抗體打不打?要打哪些疫苗?完善保護力!醫詳解
他們肌無力到難吞嚥、難呼吸 重症肌無力盼早日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偏頭痛常見迷思與地雷!依賴止痛藥、咖啡因恐加劇誘發
偏頭痛「痛到要命」不誇張!謹記口訣54321沒煩「腦」!
被蛇咬千萬別以口吸毒!牢記「5要5不」應對出遊、掃墓毒蛇咬
一直咳是過敏?感冒?流感?一張圖了解!醫:超過2周早檢查。
頭痛3情況很可能是偏頭痛!早檢查、預防治療,防潛藏健康問題
圖解健康新聞
今健康嚴選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2021-05-25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2021-05-06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2021-05-04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2020-09-08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
今健康
偏頭痛常見迷思與地雷!依賴止痛藥、咖啡因恐加劇誘發!Feat. 陳炳錕醫師
今新聞
閱讀更多
嬰兒RSV單株抗體打不打?要打哪些疫苗?完善保護力!醫詳解
2025-04-24
大S猝逝,引發流感疫苗搶打潮。但環境中伺機而動的病毒,可不是只有流感;包括輪狀病毒、腸病毒、腦膜炎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都持續威脅著嬰幼兒的健康。以呼吸道融合病毒(以下簡稱RSV)為例,不僅是嬰幼兒肺炎、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也是造成嬰幼兒住院的重要病毒,統計顯示,新生兒因 RSV 而住院的可能性是流感的16倍。
他們肌無力到難吞嚥、難呼吸 重症肌無力盼早日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2025-04-23
許多難治型病友現行治療已無法有效控制。他們多處於職場與家庭責任階段,若能及早穩定病情,不僅可提升生活品質、降低醫療支出與家庭壓力,並能早日回歸職場、家庭。醫學會建議,健保應優先支持這些逾50名有嚴重迫切治療需求的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穩定控制病情,並逐步擴大適用範圍,落實健保精準與效益導向的照護政策。
新生兒慎防RSV超危險!醫籲打好「孕期疫苗」大幅降低風險!
2025-03-20
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總讓人喜悅,不過同時也得開始面對各種病菌挑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更是對新生兒而言最危險的病毒。醫師指出其不只是危害寶寶生命安全,也可能帶來長期影響,呼籲打好疫苗,讓寶寶從一出生就有完整防護!
轉移性HER2乳癌治療新突破!新ADC納健保接軌國際,6旬姐穩控病況!
2025-03-19
為提高乳癌病友存活率,健保署已陸續新增、擴增給付不同的乳癌藥物。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2月也已將新一代ADC藥物二適應症納入給付,用於(1)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第二線治療、(2)手術無法切除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R、PR陰性且HER2弱陽性乳癌的第二線治療,鼓勵民眾早篩早治療。
生命之火將熄之際,讓愛延續。「器捐協調師」道出不為人知的感人歷程
2025-03-14
器官捐贈的情節時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捐贈者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最後一份禮物,為受贈者帶來重生的機會。受贈者懷抱感激與希望,並延續著捐贈者的愛與生命。 這樣動人故事的背後,其實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感人細節,器官捐贈協調師正是其中關鍵的推手。臺北榮民總醫院擔任器捐協調師的廖麗鳳道出她所見的感人歷程,也鼓勵若有器官捐贈意願,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讓自己將來生命之火將熄之際也能讓愛延續。
北榮腹膜透析植管新技術,緊急洗腎不用等!腹膜透析FIRST助腎友延續夢想人生
2025-03-12
臺北榮總內科部唐德成主任表示,根據2022年國際腎臟病統計資料,臺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與「透析盛行率」,雙雙居全球排名之冠,而隨著人口老化,臺灣自今2025年起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20%以上,末期腎臟病與透析(洗腎)治療照護,儼然成為國家的一大健康議題。
肥胖該知道的100+件事!我這不算胖?胖得很健康?專家詳解
2025-03-04
電子書【一起聊聊肥胖症,你該問的100+件事】,是由國健署、臺灣肥胖醫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攜手合作,於世界肥胖日前更新上線,盼與民眾一同關注肥胖、解決肥胖問題。肥胖是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定義的慢性疾病,台灣成人約每2人就有1人體重超標,認識正確肥胖資訊相當重要。
工程師9年跌斷大小腿與肩膀,SMA健保治療助追求不一樣的人生
2025-02-27
過去,SMA無藥可醫,但是,隨著醫藥進步,多種SMA藥物相繼問世且分階段納入健保給付。「台灣SMA之父」鐘育志教授特別感謝政府,讓目前18歲以前發病的SMA病友,除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外,無論年紀、運動功能狀態,都能申請治療,有機會從治療中獲益,追求不一樣的人生。
別再說減肥就是靠意志力!肥胖治療專家劉家嘉醫師揭背後原因,「胃鏡縫胃」(ESG)助穩控體重!
2025-02-25
肥胖不只影響外觀,也全面影響健康。減肥方法百百種,也有人直言就是靠「意志力」,不過事實上並非一概而論。新悅美型醫學診所院長 肥胖治療專家 劉家嘉醫師表示,每個人的肥胖成因、經歷與身心狀態各不同,減肥自然也不是這般說的簡單。
癌症存活率前三低「胃癌」入榜。醫:胃痛別依賴胃藥,籲政府三方向防治。
2025-02-19
提醒民眾,若時長有胃痛、胃脹氣等胃部不適,切勿輕忽,別單以胃藥、止痛藥緩解不適,應重視檢查、篩檢,以利排除胃癌的可能性。相信在民眾、醫界、政府齊心努力下,能降低胃癌發生率、也提升胃癌存活率,共同創建、見證「2030健康台灣」!
流感疫苗不夠打了?怎麼辦?胸腔醫戳破盲點,實用3招找疫苗。
2025-02-13
台灣女星大S(徐熙媛)流感逝世,國內掀起流感疫苗搶打潮,臺大醫院也在社群發布公費疫苗用罄消息,網路上熱議「疫苗為什麼會用完?」、「沒買足嗎?」、「疫苗用完接下來怎麼辦?」。對此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受訪一一說明。
一張圖看懂感冒、流感、新冠。6危急徵兆盡速至大醫院就診!
2025-02-06
感冒、流感、新冠三種情況非常相似、民眾難以分辨,嚴重程度及威脅性往往也截然不同。提醒民眾雖可用症狀初步辨別、了解現況,但還是要留意病程發展,建議就診檢查,實際情況以醫師診斷為準,若出現危急徵兆更應立即至大醫院就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今好看
閱讀更多
想遠離偏頭痛應如何治療與預防?醫解析自我管理及緩解關鍵
偏頭痛通常可透過藥物達到緩解,但若等到急性發作才吃,效果可能較差。若感覺有些許不舒服,例如肩頸僵硬、口渴或疲倦時,就要評估是不是偏頭痛發作的前兆;日常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降低偏頭痛發生的頻率 。本次透過醫師的說明,幫助民眾瞭解偏頭痛的預防方式及治療方法。
偏頭痛常見迷思與地雷!依賴止痛藥、咖啡因恐加劇誘發
偏頭痛並非單純指偏一邊的頭痛症狀,而是一種慢性疾病 ,可能發生在頭部中間、後腦等。雖然不具致命性,但發作時不僅造成身體不適,更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 。許多國人習慣以止痛藥或咖啡來緩解疼痛,卻可能導致症狀反覆發作且加重。事實上,透過適當的診治,偏頭痛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偏頭痛「痛到要命」不誇張!謹記口訣54321沒煩「腦」!
偏頭痛是一種需要被診斷且治療的疾病,更是全球青壯年失能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約有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 ,相當於約每10人就有1人患病 。倘若對於偏頭痛不理解,可能導致不正確的治療策略和生活型態。希望透過醫師講解,帶領民眾快速認識什麼是偏頭痛,以及可能的症狀、類型以及快速診斷的方式。
重度憂鬱來襲,吃藥會好嗎?抗憂鬱鼻噴劑擺脫復發噩夢找回自己的人生
現代社會繁忙緊湊,容易造成身心方面緊張不安。當人們面臨挫折或壓力超載時,難免會陷入情緒的低壓,什麼事都不想做。一旦憂鬱情緒長期持續累積,或伴隨難以承受的突發劇變,就可能演變成憂鬱症,甚至是重度憂鬱症。過去針對重鬱症治療有其侷限性,無法有效緩解急性症狀,容易籠罩於再次復發的恐懼,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所幸,現在已有不同機轉治療,能夠逐步達到完全緩解目標,重拾生活的意義與希望。
今養生
閱讀更多
偏頭痛常見4證型。中醫推花茶、穴位按摩,對證治療助改善!
偏頭痛日常相當常見,它並非「偏向某邊的頭痛症狀」,而是一個疾病的診斷名稱,在醫學中也有細分的分類。而從中醫角度來看,偏頭痛也有證型之分,改善方式也有所不同。雲品中醫診所黃懷儒中醫師指出常見證型及特徵,並提供日常保養方式幫助改善。
經前常胸痛、水腫、腹悶脹?中醫院長教簡單改善經前症候群!
不少姊妹月經來之前總是相當不舒服,出現「經前症候群」卻也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好像也只能這樣?其實是有方法、有機會改善這樣的不舒服的!臻悅中醫診所羅珮嘉院長指出原因,並也教姊妹們如何改善,幫助安穩度過。
常月經遲到、量異常、體重增?留意多囊性卵巢防不孕,中醫對證治療助康復!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女性常見健康問題之一,後續影響也可能造成不孕。臻悅中醫診所院長羅珮嘉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依患者的體質、證型給予對應且合適的調理,若尋西醫治療久未康復,也可以適時的尋求中醫協助。
天熱就濕疹?中醫教改善!奉勸2飲品別喝,小心越喝越癢。
天氣一熱,皮膚就容易出汗、出油,許多人會開始出現濕疹、皮膚又紅又癢。一般情況下許多人會放著不管,也有人會去西醫皮膚科就診,不過其實中醫治療除了能清熱指養,還可以依據個人體質調理,讓病況更控制得宜。臻悅中醫診所羅珮嘉中醫師一一說明。
今好瘦
閱讀更多
喝水就能瘦?營養師教「喝水減重法」健康又穩瘦!
不論是為了健康或是體態,體重管理越來越瘦到重視。網路上的減重方法五花八門,其實有一種非常簡單又經濟實惠的減重方法,那就是「喝水減重法」,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指出好處,並教大家怎麼喝,喝得健康又能穩穩的瘦下來!
過年不怕胖,年後瘦回來!營養師教前、中、後這樣做控體重。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民眾普遍年後體重、體脂肪、腰圍都會增加,意味著胖的是體脂肪而非肌肉。通常體脂肪增加1%、體重約2-3公斤、腰圍約1吋左右。想要控制體重,年前、年中、年後都可以注意些小細節,做得越多,越有助控制體重。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減肥的方式百百種,但未必有所成果,這總讓人心灰意冷,嫚嫚營養師介紹幾種熱門、簡單、容易執行的減重方式,包括168飲食法、211飲食法、飲食順序等,不僅有利減重也有助健康,且還能組合在一起,讓減重效果更加分!
生酮飲食吃肉、不餓也能瘦?!吃前必知4大優缺點營養師揭露。
生酮飲食減重效果顯著,卻也有不少的疑慮。嫚嫚營養師首先釐清,許多人聽到生酮飲食能吃肉,便會誤以為重點在肉,但其實重點在脂肪,若透過大量吃肉,比例錯誤、吃錯自然不利減重。而若真的嚴格執行生酮飲食,其為一種極為營養不均的飲食方式,營養攝取大多集中在脂肪,水果、全穀雜糧類等各類可能提升或微幅提升血糖、進而影響酮體產生的食物,在生酮飲食階段皆需特別控制。而較少被提到的蔬菜類,嫚嫚營養師表示可吃,但計算約為每餐半碗,也是少量,常見直接被忽略。
今生活
閱讀更多
被蛇咬千萬別以口吸毒!牢記「5要5不」應對出遊、掃墓毒蛇咬
不論是日常出遊、清明掃墓都要留意毒蛇,若真不幸遭遇毒蛇咬傷,也要知道當下如何應對。疾管署提醒牢記「五要五不」,當下務必冷靜應對。
頭痛3情況很可能是偏頭痛!早檢查、預防治療,防潛藏健康問題
許多民眾有一邊的頭痛,會認為自己偏頭痛,其實不然。陳建志醫師指出,偏頭痛確實多是「一邊的頭痛」呈現,最常見的位置是在顳部兩側,也就是太陽穴或眼眶一帶,其次是頭頂,再來是後枕部位。不過偏向一邊的頭痛未必就是偏頭痛,因為頭痛的位置各部位都有可能。
懂抱怨更助好人緣!良好抱怨3訣竅,心理師詳解。
抱怨、訴苦常會帶來負能量,人們普遍不喜歡。不過其實抱怨在生活中也有其必要性,也可以帶起正向循環、甚至有利與人連結、促進好人緣。立翎心理諮商所郭禺廷諮商心理師指出方法,分享如何「良好的抱怨」。
水果撞傷、發霉還能吃嗎?腎臟醫指「1情況」就要丟,切掉還是會..
水果凍傷、撞傷、發霉日常相當常見,許多人為了節儉、丟掉浪費,一樣會照吃,或者至少切掉水果的「瘀青」再吃。不過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有哪些情況不能這樣吃?又該如何分辨?專長毒理學、腎臟學、食品安全,現任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詳細說明。
今專題
癌症專題
心血管專題
耳鼻喉專題
肝膽胰專題
胃腸道專題
泌尿道專題
慢性病專題
Copyright © 今健康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C.J.C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