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遇BRAF基因突變?醫:有解法!
2025-09-24
一名小兒科醫師因進食後出現消化困難與腹部異常脹大,經詳細檢查後,發現竟為升結腸腫瘤,並帶有BRAF基因突變,且已大量轉移至腹膜,醫師與患者討論後決定採用雙標靶藥物合併治療,成功縮小腫瘤後,順利進行手術切除,如今術後已近兩年,病況控制穩定,患者也重返工作崗位,繼續守護他最熱愛的小朋友。
大腸直腸癌一直是國人健康的一大夢魘,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發現已屬晚期,甚至轉移其他器官,大幅提升治療難度。尤其BRAF基因突變最為棘手,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僅約一年,曾被視為最難對付的腸癌變異之一。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使用,依據患者的突變基因,制定個人化精準治療策略,提升治療成效。
大腸直腸癌難發現!基因檢測助攻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伸吉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依病情可分為四期,其中第四期雖為晚期,但仍有多種治療策略可供選擇。根據統計,第三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七成以上,一旦進展到第四期,存活率將大幅下降至約15%,平均存活時間僅剩下約35至37個月。
過去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以化療為主,副作用明顯且效果有限,影響患者的治療意願與配合度。隨著醫療進入精準化時代,透過基因檢測,可協助醫師評估最適患者的治療策略,目前健保已給付BRAF、RAS、MSI 和 HER2 四種常見基因變異的單基因檢測,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接受更符合自身腫瘤特性與病況的療法,大幅提升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
改寫BRAF突變基因短命史!雙標靶藥物有機會實現「腸」期存活
張伸吉主任指出,BRAF基因突變在我國大腸直腸癌患者中比例不低,其進展迅速、轉移風險高,與其他基因類型相比,BRAF突變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僅約13個月,對病人和家屬而言,實在難以承受。
張伸吉主任也坦言,過去治療BRAF基因突變的的方式,多以三種化療藥物合併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為主,雖然部分患者可見療效,但副作用強烈,導致許多患者無法完成療程,整體預後不甚理想。所幸,近年已有專屬針對BRAF突變的標靶藥物,透過雙標靶治療接力使用,不僅能將患者的存活時間延長約58%,死亡風險降低約40%,腫瘤反應率也提升至20%,讓腫瘤有機會縮小甚至消失,對後續手術切除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腸」保健康關鍵報你知!
張伸吉醫師提醒,自2025年起,大腸直腸癌的公費篩檢年齡已下修,凡年滿40至44歲,且一等親有腸癌家族史者,即可接受免費篩檢;無家族史者,則從45歲起即可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他也強調,篩檢結果呈陽性,也不必過度驚慌,及早發現癌前病變,進一步切除就有助於降低晚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
.BRAF不再是最惡基因!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專屬雙標靶來助攻!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超人醫生」徐超斌逝世 從腦出血到罹癌、復發 仍掛心偏鄉病友、奔走南迴

亞東醫院、百靈佳殷格翰藥廠 攜手推動糖心腎創新療法落地

三魂七魄有一魄泡水才這樣?異膚「另類療法」大調查!你中哪個?

當洗腎變成「只是多一件事」!門診植管、在家透析,省事、安全成趨勢

阿茲海默症早發現有藥醫!新標靶直接清除病因,留意10警訊早檢查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