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肝癌3要領,有篩有保佑!39-79歲要快點去B肝免費篩檢
2025-11-17
「你呷飽沒?」一直是台灣人最具代表性、富人情味的打招呼方式。現在,遇到厝邊頭尾也可以「你B肝篩了沒?」彼此關心、互相提醒新招呼,一起防範B肝、防範肝癌。
7成確診前不自知、未治療?!
肝癌三部曲,別讓B肝變肝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醫師表示,肝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佔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四名、最新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當年度有10,433人確診肝癌。而慢性B肝正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
高雄醫學大學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校長說明,B肝長期下來會發展至肝硬化、形成肝癌。然而,早期B肝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不少人受感染卻不自知。並且已知帶原者中約僅有35%穩定治療,有高達75%的B肝帶原者直到確診肝癌前,都不曾接受過抗病毒治療,錯失防癌先機。防範B肝演變至肝癌,篩檢是重要的第一步。

B肝風險含疫苗斷層世代!
1986年前出生者要有警覺。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暨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醫師表示,台灣自1986年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政策,大幅降低了年輕世代的感染率。但是,1986年前出生者,也就是現2025年39歲的民眾,因未接種疫苗,是「B肝疫苗斷層世代」,屬於帶原高風險族群,需有所警覺。
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其他高風險族群也包括洗腎、免疫不全、器官移植、接受血液製劑治療、家人中有B肝感染者等。因此,上述各風險族群都需主動篩檢。

防肝癌3要領,有篩有保佑
39-79歲快去「B肝免費篩」
楊培銘執行長表示,B型肝炎一旦感染並且變成慢性帶原就無法根除,因此帶原者一定要持續規律的追蹤。若無肝硬化者,至少每6個月追蹤一次;已肝硬化者,則應每3個月追蹤一次。切勿因為沒什麼不舒服、B肝表面抗原轉變陰性等任何原因停止追蹤。
曾有B肝帶原者,60歲前長期追蹤、病情穩定,卻在檢查發現表面抗原轉成陰性時,誤以為不用再追蹤而停止,65歲彎腰時覺得身體卡卡的,檢查才發現已成肝癌,腫瘤已大至15公分。
楊培銘執行長強調,肝癌是可以預防的,謹記「防範三要」:要知道、要追蹤、要治療,也就是要篩檢知道自己是帶原者、要定期回診追蹤、若醫師評估有需要則配合醫囑及早接受治療。
國健署於今年08/01起擴大篩檢年齡,提供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終生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早篩早治,降低肝癌風險。
追蹤方面,余明隆校長也分享高醫長年經驗,對於B肝帶原者都會邀請加入「B肝定期追蹤計畫」,因為病毒狀態是「會變動的」,可能隨時復發,民眾加入此計畫,只要錯過定期追蹤日期,醫護便會主動聯繫,以此為民眾一同加強防範。
治療上目前國際以「功能性治癒」為目標,也就是停止藥物治療下,感染者能維持檢測不到B肝表面抗原、HBV DNA至少24週。若成功,可大幅避免肝硬化、同時降低肝癌風險,是目前最理想治療目標,也盼新機轉藥物。因此鼓勵「要知道、要追蹤、要治療」,以確保在醫療保護之下。


2025世界肝炎篩檢週響應記者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厚生基金會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
.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陳菁徽委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林莉茹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
.高雄醫學大學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校長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楊宏志主任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防肝癌3要領,有篩有保佑!39-79歲要快點去B肝免費篩檢
蕁麻疹未必是過敏!把握黃金期,4大醫院國際級UCARE幫你
為何鎖定Trop-2?醫師解析荷爾蒙陽性 (HR+) 晚期乳癌治療新標靶
【毒雞蛋】芬普尼有致癌風險。怎吃蛋?已吃到毒蛋怎麼瓣?毒物醫詳解
性行為後頭痛如爆炸?5種危險原因別輕忽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