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搔癢、食慾差 竟是血球太多!MPN病例增,醫:及早診斷、積極治療
2025-10-14
今健康/洪素卿
血球檢查異常?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別掉以輕心!
64歲林先生健檢發現白血球飆升至正常值的兩倍以上,同時還有疲倦、嗜睡、體重減輕等症狀,他原以為是「年紀大」的自然現象。所幸太太堅持要找出原因,經輾轉檢查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
醫師指出,PV是骨髓增生性腫瘤(MPN)的一種。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這些年來MPN新增個案倍增,但由於症狀不明顯,有患者直到中風或心肌梗塞後才被確診。提醒民眾健檢發現血球數值偏高時,千萬不要輕忽。
超高齡時代!血液檢查異常勿輕忽。
多發性骨髓瘤新增病例倍增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先前於世界MPN日舉辦衛教講座,邀請醫師解析疾病成因與治療趨勢,並由病友分享心路歷程,鼓勵患者勇敢面對。
協會理事長侯信安醫師指出,MPN 是因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血液細胞異常增生,常見疾病包括 PV、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骨髓纖維化(MF)。症狀可能是疲勞、搔癢、盜汗、體重減輕等,甚至有人在中風、心肌梗塞後才確診。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2015 年新增 MPN 病例為 264 人,2022 年則增至 674 人,七年間翻倍成長。醫師分析,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診斷與治療工具進步,未來患者數勢必持續增加,因此「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防止併發症的關鍵。
從放血到新療法
MPN治療因患者風險與耐受性而有不同
從病友林先生於會中分享從確診到治療的疾病歷程。
他回憶,初期以口服化療藥物控制病情,除了有口腔潰瘍副作用之外,疾病造成的全身搔癢,也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確診罹患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後,因為屬於血栓高風險族群,必須定期放血、降低血液濃稠度,但自己「長得瘦沒有肉、加上血管也細,每次放血都像打仗」、有時「機器一直嗶嗶叫,血流不出來,只能反覆扎針,真是折磨。」
直到一次協會衛教講座,得知新型長效干擾素療法。雖因臨床試驗限制未能參與,但幸好透過保險給付順利使用該藥。僅治療兩次後,醫師即原訂的取消放血計畫,「不用放血了」。血球數值多年來首次穩定,讓他欣喜直呼「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血液數字這麼漂亮!」
他除了感謝協會提供正確資訊與病友經驗分享,讓他找到信心,也鼓勵其他病友: 「熟悉疾病,就能減少恐懼。勇敢面對,在互助中走過治療之路。」
新治療持續發展中。
抗病路上 協會為病友助力
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也多有進展,目前長效干擾素已核准用於 PV,且在針對 ET 的國際臨床試驗中展現優勢;新一代 JAK 抑制劑在治療骨髓纖維化方面也有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藥品的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皆有台灣參與,顯示國內血液腫瘤專科醫師在國際舞台上的貢獻。
協會表示,未來將持續串聯醫療端與病友團體,推廣疾病知識與治療資源,並盼在政府支持下,引進更多國際臨床試驗,為病友爭取更多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她健檢紅字以為是太常熬夜,原來是「骨髓增生性腫瘤」!醫:控制不佳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疲勞、搔癢、食慾差 竟是血球太多!MPN病例增,醫:及早診斷、積極治療

藥費年省百萬!癌症新藥基金上路 「好再更好」眾專家推法制化,好處一次看

常疲倦、容易喘、尿超紅?小心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健保給付增添生力軍!

「超人醫生」徐超斌逝世 從腦出血到罹癌、復發 仍掛心偏鄉病友、奔走南迴

亞東醫院、百靈佳殷格翰藥廠 攜手推動糖心腎創新療法落地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