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以引導取代遙控」掌握5關鍵,讓孩子化被動為主動!
2025-09-16
孩子發育良好、健康成長,是每位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不過現代3C發達隱藏不少阻礙,傳統常見的育兒方式也潛藏地雷。究竟能怎麼做?兒童健康協會鼓勵陪伴孩子了解正確知識,讓孩子自己執行並紀錄,與孩子走對成長路!
孩子小時候胖才長更高?錯!
醫揭必知的發育不良後天關鍵。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蘇本華理事長表示,關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也需要了解正確的知識。家長普遍會著重在飲食和運動,這方向沒錯,但不能僅限於此。
3大影響因素:
蘇本華理事長指出,成養的影響因素,除了先天遺傳、少數疾病,以及過敏、用藥、荷爾蒙失調等,後天影響是成長的關鍵。她提醒,現代孩子常見三大壞習慣,包括愛吃零食、偏食、挑食而營養失衡;課業繁重或沉迷於3C而導致晚睡、運動量不足,這三者都是阻礙成長的重要因素。
小時候胖不是胖?小心變真的胖。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助理教授邱巧凡醫師也指出,偏食、挑食、營養過剩是肥胖的常見主因。傳統也有「小時候的胖不是胖」、「要胖才能抽高」的想法。以早期社會來看,確實需多吃點攝取營養,幫助發育。但現代相對衣食無虞,小時候的胖很容易變成「真的胖」,而且胖也正是阻礙孩子成長發育的原因之一。
據研究,小時候胖的孩童,約有高達1/2的機率在成人後仍然肥胖,國中肥胖更高達2/3的機率胖到成人階段。後續可能還得面臨心血管等健康風險、肥胖而受排擠、自卑等社會與心理健康問題。
小時候胖,成長開高走低:
邱巧凡醫師表示,研究證實,肥胖的孩童在發育初期確實會比同齡還來得明顯,但後面卻會因為性早熟、骨骼生長板提早關閉、荷爾蒙失調等,約10歲左右開始落後,並且提早結束發育,就像龜兔賽跑的兔子一般,開高走低,錯失了正常成長高峰。
真正幫助生長激素正常分泌
和孩子長高的5大關鍵!
營養要攝取足夠:
想要孩子長得高、長得好,飲食和生活都相當重要。蘇本華理事長建議,飲食方面日常要營養均衡,並充足的攝取優質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鋅、鐵等,幫助骨骼和肌肉發育。
掌握黃金睡眠時間:
睡眠也非常重要,建議配合「黃金睡眠時間」盡早就寢,在10點至12點前就進入深層睡眠,這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適度運動、減少壓力:
除此之外,每週也要至少安排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以利刺激生長板、增進骨骼強健。像是拉伸、彈跳型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也有助於紓壓。壓力會抑制生長分激素分泌。
超重要!定期紀錄:
定期紀錄也相當重要,紀錄孩子的身高、體重、生長曲線等,這不僅能確實的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也能在觀察到異常時及早就醫,提供給醫師參考,看成長進度是否真的落後,找出原因。
讓孩子一起參與成長計劃!
化被動為主動,走對成長路。
家長主導,孩子被動:
「幾點了還不睡」、「這個多吃一點」、「不要整天滑手機,去運動」家長們操心,得到孩子的回應常會是「好啦,再看一集就睡了。」、「可是我不喜歡吃這個。」、「再玩一下就好,等等再去運動。」讓人傷腦筋。
以正面引導取代遙控,
讓孩子也參與成長計劃!
孩子需要引導,而非缺乏自我認知及參與感的遙控。可正面引導取代遙控型教育,讓孩子重拾主導權,並為自己執行。例如以「你想要長高,要怎麼做呢?」、「變胖了,怎麼辦呢?」取代「你不可以吃這個,你要吃那個」,讓孩子知道後自己去做,一同參與自己的成長計畫。
《青春特攻隊任務筆記》
蘇本華理事長和邱巧凡醫師推廣一同推廣《青春特攻隊任務筆記》,這是由台灣兒童精準健康協會與台灣諾和諾德合作推出的筆記書,結合著成長關鍵的知識,淺顯易懂,能讓孩子吸收正確知識,並且為自己定期做相關紀錄。不僅能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對自己負責的有效方法,更能確實記錄成長幅度。
父母和孩子一起了解正確知識,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型態,如此一來更有助健康成長、培養更多自身優勢,也提前預防成人肥胖等慢性病風險!
《延伸閱讀》
.想長高7大營養都要夠!小兒科醫舉菜單,注意生活6原則更有助長高。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亞東醫院、百靈佳殷格翰藥廠 攜手推動糖心腎創新療法落地

三魂七魄有一魄泡水才這樣?異膚「另類療法」大調查!你中哪個?

當洗腎變成「只是多一件事」!門診植管、在家透析,省事、安全成趨勢

阿茲海默症早發現有藥醫!新標靶直接清除病因,留意10警訊早檢查

過敏性鼻炎根治曙光!「新舌下減敏療法」擴大到5-11歲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