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治療一邊玩!耕莘醫院「治療+訓練」助阿茲海默症健腦
2025-11-04
阿茲海默症新治療時代!
能減緩惡化、維持自理
台灣全國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其中六成為阿茲海默症。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主任指出,過去阿茲海默症長期缺乏能改變病程的治療,直到近年能清除「類澱粉蛋白」的單株抗體藥物問世,並於今年3月獲衛福部核准,才真正迎來改變的契機。
臨床試驗及真實數據均顯示,新藥能有效減緩疾病惡化,讓病人維持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與家屬滿意度達七成以上。劉議謙主任表示,耕莘醫院早在2021年便與中研院合作研究,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新藥問世後團隊更能快速導入藥物評估與追蹤機制,縮短診斷與治療落差,病人更早受惠。

讓阿茲海默症不限於治療
結合認知訓練與社會參與!
耕莘醫院從社區發現、診斷、到治療追蹤,建立一條龍照護流程,結合個管師與長照資源,協助家庭共度照護歷程。劉議謙主任強調:「阿茲海默症治療不限於藥物層面,更需要從認知訓練與社會參與著手,建立全方位照護模式。
「治療時間不留白」,耕莘團隊也讓病人每次回院施打新藥的同時,也能進行「每日腦點心」認知訓練,幫助患者維持專注力與記憶力。此外,醫療團隊結合新北市衛生局的「社會處方箋」計畫,依患者興趣推薦社區活動,讓治療更具互動與延續性!

「每日腦點心」邊治療邊健腦!
還能將抽象認知狀態數據呈現
耕莘醫院失智症團隊與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開發「每日腦點心」APP,將新藥治療與遊戲化認知訓練結合,讓患者邊治療邊健腦。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李佳頴研究員表示,「每日腦點心」以失智常退化的腦區為基礎,設計14款簡易遊戲,每次訓練僅需2分鐘,APP也可即時記錄訓練數據,讓醫療團隊與家屬清楚觀察用藥前後變化,成為評估新藥療效的重要輔助工具。
APP同時也引入「腦齡」與「常模比較」兩大指標,讓使用者可即時了解自己的表現相對於同齡群體的水準,將抽象的認知狀態轉化為具體數據。未來這些「腦齡」資料更可望與MRI影像、血液生物標誌及AI語言分析結果比對,持續優化治療追蹤。

溫暖互動與超前部署
耕莘醫院作失智家庭後盾
84歲的周老先生約4-5年前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劉議謙主任指出,早在兩、三年前國外已有單株抗體藥物問世,醫療團隊便與家屬共同討論、超前部署,為周老先生進行檢測,並建立長期追蹤資料。如此能第一時間無縫接軌新藥治療,為家庭抓住了延緩惡化的黃金機會。
女兒周小姐也分享,每次陪父親到醫院治療,團隊人員就會親切地協助父親拿出手機,引導他玩遊戲並給予鼓勵、互動。並且過去家人只能「感覺」爸爸的狀況,現在透過「每日腦點心」評估,能看到更精細數據變化,知道他在哪些方面進步了,這對家屬而言是相當大的支持。
也因為有「每日腦點心」APP的數據追蹤與醫療團隊的陪伴,父親並不抗拒回診,兩周一次的治療節奏反而讓全家更安心,也讓病情追蹤更有依據。
地方醫療與國家級科研結合!
長照3.0、失智友善社區重要一步
新北市衛生局高淑真副局長表示,耕莘醫院與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的跨領域合作,是地方醫療與國家級科研結合的典範。此次創新整合模式,正是推動長照3.0、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重要一步。
天主教耕莘醫院鄒繼群院長指出,耕莘醫院自2018年成立失智共照中心以來,匯集神經內科、精神科、護理、長照、社工與復健等跨領域團隊,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預防與延緩失能照護體系。盼透過創新醫療與科技應用,讓失智照護邁向更有尊嚴與希望的未來。
《延伸閱讀》
.阿茲海默症早發現有藥醫!新標靶直接清除病因,留意10警訊早檢查
.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迎曙光!發現異樣早檢查治療,有望延緩腦退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顧好腎、免洗腎!醫推「綠色護腎運動」前中後把腎顧好好
                一邊治療一邊玩!耕莘醫院「治療+訓練」助阿茲海默症健腦
                妊娠糖尿病與極早產挑戰 醫病對話開啟更安全的安胎新篇章
                防工作猝死「紅色警報」要知道!重症醫:6警訊拋下工作快急診
                疲勞、搔癢、食慾差 竟是血球太多!MPN病例增,醫:及早診斷、積極治療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