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好腎、免洗腎!醫推「綠色護腎運動」前中後把腎顧好好
2025-11-04
台灣洗腎人口長年居高不下,許多患者甚至第4期前未確診,而傳統血液透析又相當消耗資源。為協助病人、降低資源及環境衝擊,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積極推動「綠色腎臟照護」,幫助病人延緩甚至擺脫洗腎命運,更省下逾千萬元健保支出。
醫界大推「綠色腎臟照護」
助腎臟病友遠離洗腎命運!
「綠色腎臟照護新典範」記者會上,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表示,據研究,2022年全台約有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占總人口10.6%,但多數患者在進入第4期前不僅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有腎臟問題。
「綠色腎臟醫學」提倡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減少透析等方式,提升病人健康生活、減少醫療資源使用,降低環境負擔衝擊。北醫大近年透過此策略,每年成功助約50名病人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

吳麥斯校長更進一步說明,傳統血液透析是相當消耗資源的治療,每位病人每年需使用約7.4萬公升的水、1963度電、產生超過320公斤的廢棄物。相較之下,腹膜透析不僅大幅減少環境衝擊、治療成效更佳,還可居家進行不必常跑醫院,有助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
吳麥斯校長表示,目前台灣新發透析患者,腹膜透析者5年累積存活率高達68.7%,成果領先國際。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陳亮妤署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健保署114年也提供4.3億元經費持續推動,期待結合遠距智慧醫療,擴大居家透析的覆蓋範圍。


不被洗腎束縛、安心等腎移植!
他們靠腹膜透析找回人生節奏
64歲退休教師王小姐,不得不透析,但她不願重蹈父親每週3次到院洗腎、生活受限的覆轍,主動選擇腹膜透析。目前已治療3年,並且仍持續在機構擔任個管師。她分享:「腹膜透析時間彈性,完全不影響我的工作,而且還能自由安排旅行。」
56歲的馮先生在47歲就被醫師宣告將面臨洗腎。他定期追蹤、穩定控制長達8年,直到55歲才開始腹膜透析。其後在馮太太捐腎並成功移植後,他的腎功能逐漸回穩。從腹膜透析到腎臟移植,他感謝太太的協助,也感動拿回人生的主導權,生活不再受限。
「腹膜透析」對等腎至關重要?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李明哲院長說明,腎臟移植是終結透析的根本之道。據2018年統計,台灣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2%,但卻一「腎」難求。台灣每位腎友平均等待腎臟移植時間超過5年,等待期間選擇能妥善保護殘餘腎功能的腹膜透析,對提升病友存活率至關重要。成功移植後,不但可擺脫透析,更能大幅降低照護費用與環境衝擊。
醫院也能淨零碳排!
年減逾2508公噸碳排量
為了推動綠色醫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近年以「淨零碳排」為核心方向,吳美儀研發副院長分享,雙和醫院腎臟照護中心積極導入綠色轉型策略,透過數位化管理系統、透析廢水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在2023-2024年間成功減少2508公噸二氧化碳量,相當於2200輛汽油車一年的碳排量,成果斐然。
吳麥斯校長強調,未來將持續發展智慧化與遠距醫療科技,特別在居家腹膜透析病友遠距監測應用上,透過結合在地診所建立照護網絡,讓病友獲得更便利的醫療服務,同時減輕環境負擔。
《延伸閱讀》
.當洗腎變成「只是多一件事」!門診植管、在家透析,省事、安全成趨勢
.93歲阿公在家腹膜透析照樣趴趴走!林口長庚推輔具,長者也能輕鬆DIY!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顧好腎、免洗腎!醫推「綠色護腎運動」前中後把腎顧好好
                一邊治療一邊玩!耕莘醫院「治療+訓練」助阿茲海默症健腦
                妊娠糖尿病與極早產挑戰 醫病對話開啟更安全的安胎新篇章
                防工作猝死「紅色警報」要知道!重症醫:6警訊拋下工作快急診
                疲勞、搔癢、食慾差 竟是血球太多!MPN病例增,醫:及早診斷、積極治療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