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7 筆數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經痛、腹痛、便祕按對位置更有用。
2023-03-22肚子不舒服、經痛的時候,人們常會按摩肚子試圖讓自己舒服些,其實肚子上確實也有許多簡單好記的穴位,有助改善各種常見疼痛。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指出常見穴位,以及常見情況可以按的穴位,學起來更有助養生!
冬至溫補別燥補,小心上火。中醫院長教進補重點,4穴位可祛寒!
2022-12-22吳明珠院長表示,冬至是個陰轉陽的時期,此時陰氣、寒氣最強,過冬至後陽氣才會漸漸提升。寒氣易攻擊關節、呼吸道、心腦血管系統,民眾就常容易有肩頸痠痛、腰酸背痛、膝蓋疼痛、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咳嗽。也因為寒氣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也就容易提升,常會聽到血壓飆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中醫推6食材,吹風機吹2穴位可怯寒。
2022-12-14在日常生活方面,許芳綺中醫師表示,由於冬季寒冷、早晚溫差較大,較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發作,因此平時就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面、脖子、四肢末梢等處。建議早睡晚起以待陽光,晚上11點以前入睡佳,早上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也提醒年長者剛睡醒別直接離開溫暖的被窩,先在被子裡動一動暖身後再起身,再穿上睡前放在床頭邊的外套、毛線帽,如使有助於避免溫差太大而引起中風或氣喘等問題。
【名家專欄】洪碩宏中醫師/工作上班老肩頸痠痛?按摩3穴位助改善,超過2週速就醫!
2021-06-01穴位按摩的同時可以配合頭部及肩胛部的緩和運動,提升肩頸肌肉筋膜的舒展程度,也是中醫針灸常用的動氣療法。例如:頭部看左邊、看右邊、看上面、看上面,轉轉肩膀、輕輕擴胸展背,而後以此輪迴。動作配合呼吸吐納,緩慢而不過度用力或聳肩,便可以達到舒經活絡的效果。
月經來就頭痛 中西醫師:穴位按摩等4招有助改善!
2021-03-03胡心瀕中西醫醫師指出,月經型偏頭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致。雌激素和黃體素有週期性的波動,經期前濃度會降低,腦部血管容易出現收縮的情形,便容易有頭痛的情況出現,常見持續至經期第二天。
秋冬手腳冰冷、咳不停?醫教按摩、生薑泡腳助改善!
2020-11-10林巧梅醫師提醒,因為即將進入冬季,天冷讓人的血液循環會更差一點,末梢循環較差的民眾,如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等,推薦可以自己在家泡腳,買一些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30分鐘,可以有改善循環跟消水腫的功效,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如果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則建議可以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2020-09-25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落枕常見因為睡臥時姿勢不當,或是頸部長時間過度使用,例如久坐久站低頭等勞累因素,造成頸部經絡損傷,營血不能榮筋,再加上感受風寒濕氣入侵,造成局部的營衛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頸部的經脈氣滯血瘀,而產生疼痛、腫脹、痙攣、活動受限等症狀,歸類於中醫傷科的「傷筋」的範疇。
穴位按摩改善足底筋膜炎 中醫師簡單4招在家保養
2020-09-15澄明中醫診所劉展憲中醫師表示,筋膜是一種身體的組織,用來連接身體的不同部位,在足底連接腳跟跟腳趾的組織就叫足底筋膜。足底筋膜常發生在久站、久走的族群身上,餐飲業、攤販等就容易有這樣的職業傷害,而運動姿勢不良、體重過重等也是常見原因。
月經失調常見4種人 中醫:穴位按摩+茶飲有助改善!
2020-09-14澄明中醫診所薛沛芳中醫師表示,月經失調是女性月經週期、經期長度或出血量異常的統稱,包括月經提前、延後、週期紊亂、過多、過少、血崩、閉經等。一般而言,月經週期為21~35天左右,甚至到40天都還算正常,而經期大約3~7天,月經總量以35~80mL為常,若以衛生棉估算,正常量多時平均2~3小時更換一片衛生棉,如果連夜用衛生棉都撐不到一小時就算過多,若一天只需更換1~2片衛生棉就算過少。
眼、鼻、皮膚過敏怎麼辦?中醫穴位、茶飲、熱敷等3招有助改善!
2020-08-31薛沛芳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過敏可以選擇藥物、針灸或穴位敷貼等方式,並配合飲食節制,少食生冷、燥熱、甜食等刺激性食物,生活規律,適度運動等方式進行改善。患者平時也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環境乾燥與清潔。
咳嗽按壓肺經穴位助緩解,久咳超過2~3週者盡早就醫
2020-07-30王長松中醫師表示,雖然五臟六腑的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咳嗽情況,但肺部的功能失常卻是咳嗽發生的共同機理,因此若有出現咳嗽情況者,初步可先按壓肺經上的穴位緩解,其為常見最有效的方法。
嗅味覺異常可能原因有哪些?中醫教穴位按摩改善並有助養生!
2020-05-21吳清源醫師指出,改善嗅味覺異常症狀較常採用的穴位包括:百會、印堂、迎香、合谷、列缺、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百會有助醒腦開竅,升提陽氣;印堂針對鼻炎也有改善效果;迎香可緩解鼻塞、多涕,改善不聞香臭的問題;合谷能清泄肺氣,開關通竅;列缺可宣肺平喘;內關能寧心和胃;足三里為保健常用穴,可調理脾胃;三陰交則能健脾理氣。
夏季易頭暈、濕疹、腸不適,中醫教按摩、飲食、茶飲3招實用又養生!
2020-04-30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從4月開始氣溫就開始升高,到了7、8月之後甚至會超過35度,除了天氣熱還會下雨,濕加熱的天氣在中醫的角度稱為「濕熱」。濕熱是最難治療的症狀,在古代中醫醫家稱「如油入麵」,麵團裡加了油是相當難以分離的,且容易引起濕疹、氣喘、蕁麻疹、腸病毒、頭暈等疾病,只要看到舌頭上的舌苔又厚又黃,上面浮著濕濕的一片唾液,便更可以確認是濕熱的狀況。
養生必知:百病常因寒氣而起,中醫教去除寒氣防中風、高血壓等常見疾病
2020-03-27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排寒」是許多養生保健課程或理論常提到論點,熱源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提高免疫力跟代謝力;過於寒涼的體質,肌肉沒辦法放鬆,身體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反應導致水腫,自律神經過亢奮,產生荷爾蒙紊亂等狀況發生。
24種常見症狀對應手部穴位,郭祐睿中醫師按法、位置一次詳解
2020-03-23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中醫發展了數千年,治療疾病的方法不勝枚舉,手部的穴位方便按壓而且往往有其療效,只是因為針刺很痛,所以基本上可以做為民眾日常保健使用。手穴位點很小,建議大家可以取用已經沒有墨水的自來筆尖按壓穴點,由於經脈有左右交叉流注的關係,選穴時多選取與疾病部位相對應側的穴位按壓,也就是左病按右手、右病按左手。
眼袋、黑眼圈遲遲消不掉?眼科中醫師穴位按摩等4招助消除!
2020-03-10郭祐睿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脾虛眼袋腫,腎虛眼袋黑,所以要從脾跟腎兩個臟腑調節下手。若是平常吃東西貪涼飲冷,就會導致脾臟功能失調,直接影響眼周的肌肉組織跟水分代謝,肌肉鬆弛導致眼袋浮腫,所以平常可以喝點薏仁湯或四神湯,幫助代謝水濕、脾胃運化。
頭痛、頭暈、腰痛可按足穴緩解?中醫:適當刺激有利改善各種部分疾病。
2020-03-02王長松中醫師表示,臟腑在足部的反射區分布的相當規律,在功能或結構上出現異常時,足部的反射區就會出現痛點或結節。而適當的刺激這些地方不僅有利於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氣血運行,也有利促進排毒、代謝廢物,並對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等相當有幫助,甚至可以激發組織細胞再生的能力,進而也有利達到預防、治療、改善疾病的效果。
今健康New新聞

放血治療有助降低「多血症」患者血栓風險?血液學專家提供不同見解

「新型長效型干擾素」可望成骨髓增生性腫瘤潛力治療選項,不只治療紅血球增生症!

近6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就有1人肺纖維化 持續咳喘半年後檢查肺部整片白掉

不孕症治療每天打排卵針好恐慌!醫教龍年迎好孕4關鍵

「茲卡病毒」現蹤台灣!小兒感染醫提醒:孕婦更要特別留意。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