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焦慮、一直滑手機?心理師教3招擺脫「錯失恐懼症」!
2025-07-15
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一直滑手機、檢查通知?怕自己的人生進度落後、怕錯過了資訊、活動、話題…?禾覓心理諮商所長/予愛諮商所心理師 黃鼎益提醒,這很可能是「錯失恐懼症」,而這種現象常根基於社群平台,也稱為「社群恐慌」(Fear of Missing Out,FOMO)
常焦慮、一直滑手機?
留意可能是「錯失恐懼症」
錯失恐懼症對身心的影響:
黃鼎益心理師表示,錯失恐懼症是一種擔心錯過他人精彩生活或重要活動的焦慮感,會讓人忍不住不斷滑手機、關注他人動態,害怕自己被遺忘。也可能進而出現睡眠障礙、自律神經失調、肌肉緊繃等。更嚴重感到孤獨時,甚至也可能引起胸悶、呼吸急促、冒汗、顫抖等生理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錯失恐懼症?
黃鼎益心理師表示,會有錯失恐懼症,原因可能往往在於,當事人過度把自我價值放在外界,不斷尋求外界讚賞,
需要一直證明自己的深層焦慮。人都會需要與人交流,錯過時偶有失落相當自然,但若太過頻繁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步調就得留意。
社群軟體與錯失恐懼症
常見形成的惡性循環!
短暫愉悅+焦慮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社群軟體和錯失恐懼症常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人的滿足多會需要深層體驗,而社群軟體多是隨手可及的短文、短影音內容,常常一個一個滑,但沒有深層的滿足;看到他人過得如何、30歲該如何、育兒該如何等等標準,又回頭刺激我們的焦慮。
現代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社群帳號,人們大多想被看見、被按讚,也多是分享人生,也有各式各樣「爆紅方法」的資訊,就像個賽場。
滿足的時間被這些占據,獲得短暫的愉悅,卻也同時一直浸泡在容易讓自己焦慮的內容中,錯失恐懼症自然也很常從此出現。並在沒什麼時間的狀態下,回到社群獲得短暫愉悅。
3招擺脫「錯失恐懼症」!
減少關注,享受自己的人生。
若發現自己可能有錯失恐懼症或社群恐慌,黃鼎益心理師建議可透過三種方式幫助改善,讓自己減少關注他人而焦慮,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觀察自己:
首先建立自我觀察,觀察自己的行為目的、過程、結果,目的是為了關注某些事?過程是否感到心情越來越不好?結果是否獲得平靜或越來越焦慮?
觀察外界:
觀察外界的刺激源,情緒都會有刺激源,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例如滑社群時,看到他人精彩生活而開始低落;或關閉手機了,腦中卻開始回想到,社群軟體上說三十歲必須要做到…而開始焦慮。幫助自己辨認激起情緒的源頭,並自評情緒強度1-10分為幾分?造成困擾背後的想法可能是什麼?
延遲&轉移:
當前的焦慮,對自己一定很重要,焦慮一定有它想說的話,可能出自某種渴望,可能是某種衝動。但這並非人生的全部。延遲能幫助消緩當前高漲的情緒,自己在「刺激到反應」有個空間緩衝,這個延緩空間能讓我們將動作停下,做出有意識的選擇,而非依著焦慮本能行動。
我們可以刻意練習做其他的事情,鼓勵多元培養興趣,培養與自己的連結,大方向而言可以是「就算沒有發文、沒有人知道,我也想做的事」。
舉例:從沉迷社群到享受人生:
例如可觀察自己滑手機的目的是放鬆、還是怕錯過?過程中是不是越來越焦慮?結果是不是真的影響到心情?如此便能反其道而行,滑手機約10分鐘左右時,便能下意識的停止這動作。甚至養成減少使用社群、不用社群、關閉通知的習慣。減少關注其他人。
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這未必是一件大事,再簡單的事都可以享受,都是人生的一部份。例如閱讀、品嚐下午茶、運動、好好看一部電影、在公園抬起頭仰望天空、來場旅遊等等,都可以是。沒有人知道沒關係,但能讓自己有一種「阿~這就是享受生活~」的感覺。有時,一杯熱咖啡也能很享受。
生活不用那麼用力沒關係。
焦慮遲遲難解?讓專業協助!
改善其實也有細節:
改善不僅需要從行動著手,也包含了想法、思維、認知等細節。若遲遲無法解除焦慮,也可以尋求心理諮商協助,透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協助分析這份焦慮來源出自於何處、幫助新的認知出現。
《延伸閱讀》
.什麼是愛自己?我愛自己嗎?心理師指核心3要件,讓自己更愛自己。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60歲老饕邰智遠控體重3秘訣!別單靠意志力,不可控因素太多。

疾管署推「LINE@性病匿名諮詢」上路!匿名聊聊+免費篩檢,健康不用猜

瘦瘦針留意可能耳聾?醫籲3症狀停藥並轉診,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迎曙光!發現異樣早檢查治療,有望延緩腦退化

她早期三陰性乳癌 為孩撐過 自費免疫輔療,感謝現納給付支持病友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