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乾燥、憂鬱又失眠?留意「空鼻症」!如何治療、保養?醫詳解
2025-07-03
台灣人常見鼻塞,許多人會選擇進行手術。不過也有人會在手術後依舊感到鼻塞、甚至更嚴重、找不到原因,可留意「空鼻症」,鼻腔空曠卻鼻塞,這聽起來很矛盾,但確實存在。森美診所耳鼻喉頸專科劉承信院長指出原因、治療及日常改善!
鼻塞、乾燥、憂鬱又失眠?
留意「空鼻症」,影響非同小可!
蛤?鼻腔空曠卻鼻塞?
什麼是空鼻症?
劉承信院長表示,空鼻症是一種相對少見、但容易影響生活品質的呼吸道疾病,鼻腔空曠卻鼻塞是主要症狀。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院長比喻「這就像原本道路有分隔島,來往車輛有條有序。分隔島拿掉又沒畫線,就會交通大亂而塞車。」
為什麼會出現空鼻症?
空鼻症成因最主要在於患者曾接受過鼻腔手術,尤其是「下/中鼻甲切除手術」。劉承信院長說明,鼻甲在鼻腔內幫助調節溫度、濕度、氣流等,是個非常要的結構。鼻塞患者確實容易受到鼻甲阻擾,鼻甲手術是解決方法之一,現多會以微創螺旋刀下鼻甲手術等較安全的手術進行。
但早期醫學尚不如現代發達時,未能預期到鼻甲功能及空氣力學的影響,切除過多或鼻黏膜損失過多,鼻腔便失去調節功能,鼻腔氣流紊亂、吸不到空氣、感覺鼻塞,形成空鼻症。
空鼻症全面衝擊身心健康:
劉承信院長指出,空鼻症對身心的衝擊遠超乎想像。患者除了感受鼻腔空曠卻吸不到空氣,也可能乾燥、灼熱、結痂,甚至出血、分泌物流出等。另也可能合併嗅覺喪失、嚴重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頭暈、精神渙散等。
這些生理問題也容易波及到心理,空鼻症的患者除了注意力難以集中,也時常容易感到高度焦慮、憂鬱、絕望。也有調查研究發現,約有1/3的空鼻症患者曾出現輕生念頭。
空鼻症少見、診斷較難,
常被誤診為過敏、鼻炎。
案例檢查三間才診斷出來:
劉承信院長表示,由於空鼻症是近30年來才逐漸被注意到,各醫師所學經驗有所不同,再加上症狀和慢性鼻炎、慢性鼻過敏非常相似,若未經過完整檢查,不易發現、難以診斷、常被誤判。日前也有患者看了三間不同的耳鼻喉科才被診斷出來。
因此也建議若有嚴重鼻塞困擾,可至大醫院進行完整檢查。當然,檢查目的在於找出真正原因並改善,也可能排除空鼻症找到其他原因。
4檢查助揪出空鼻症:
院長表示,雖較難、但仍能從重點診斷空鼻症。一是病史詢問,除了詳細了解當前症狀感受及心理感受,也了解過往病史、曾接受過何種治療,及空鼻症症狀何時出現等。其次是鼻腔內視鏡,若主述鼻塞嚴重,但卻見鼻腔通暢,就會留意可能是空鼻症。第三,劉承信院長也會用濕潤的棉花放進患者鼻腔中原本下鼻甲的位置,模擬下鼻甲,若患者呼吸在阻塞後反而通暢,那幾乎可確定是空鼻症。第四,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可作為輔助佐證。
空鼻症如何治療及改善?
醫:日常滋潤保濕很重要!
劉承信院長指出,由於空鼻症成因在於身體結構改變,是無法透過藥物治療痊癒的。不過仍可從保守治療、重建手術嘗試。
保守治療:
也就是日常保養,著重在鼻腔保濕,可用棉花沾水,或隨身攜帶成分單純的凡士林塗抹,讓缺損下鼻甲及黏膜的鼻腔得以保濕,也預防結痂等症狀。傷口感染期間則使用抗生素輔助治療。
重建手術:
下鼻甲重建手術,劉承信院長會先以濕棉花模擬下鼻甲,若患者感受變好了,便可考慮進行手術。手術可用耳軟骨等自體軟骨進行,或用人工材料,或用玻尿酸等,增加原本下鼻甲處的體積,有機會改善空鼻症。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也很重要,如前述提到,空鼻症會對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影響生活,建議可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幫助身心維持平穩。
空鼻症預防勝於治療,在治療鼻塞時可與醫師討論對結構的影響,是否更安全的治療選項。若空鼻症已發生,仍可嘗試保守治療,手術重建則呼吸、嗅覺、心理狀態等都有機會恢復,也可與主治醫師詳加討論。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迎曙光!發現異樣早檢查治療,有望延緩腦退化

她早期三陰性乳癌 為孩撐過 自費免疫輔療,感謝現納給付支持病友

不只瘦身,還能護心!瘦瘦針成為新一代心血管保護用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跨科團隊整合照護,成大醫院邁入治療新里程!

好消息!早期三陰性乳癌福音!免疫輔療、PARP抑制劑納給付。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