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噁心嘔吐醒不來?醫師籲這些風險族群可考慮做精準麻醉
2025-07-09
手術前的麻醉不是單純讓人睡著那麼簡單,神經肌肉鬆弛劑的藥物殘留效應,可能會帶來術後不可預期的風險。就像飛機飛行需要仰賴機師操作;麻醉過程,也需要麻醉科醫師持續監測,優化手術品質。過去評估麻醉深度,主要仰賴麻醉醫師的臨床經驗,而現在已有精準麻醉可由專業儀器監測把關,有機會幫助減少手術相關風險,提昇患者手術滿意度。
擔心睡著醒不來?
進手術房前一定要知道的麻醉風險
麻醉風險依手術、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三軍總醫院麻醉部疼痛治療科呂忠和主任說明,影響麻醉風險最主要的因素是病人本身的健康狀況。因此必須在手術前進行完整評估與檢查。根據美國麻醉醫學會(ASA)標準,按病人健康狀況將麻醉風險分為第一級到第五級,隨著級數提升,風險越高。
麻醉殘留迷思!
精密監測+專一逆轉劑協助優化手術品質
精準麻醉可概分為三個部分,「麻」是不痛,藉由術中疼痛監測給予適當的止痛處置;「醉」是不醒,藉由腦波監測系統給予適當的鎮靜藥物,幫助避免因為麻醉藥物劑量過深或過淺而產生相關的副作用;第三則是「最適肌張力輔助監測處置」,現在不少手術講求微創,肌肉放鬆到適當的張力,可以幫助外科醫師提升手術視野,並有機會減少術後因置放呼吸管而造成的喉嚨痛風險。此外,肌肉張力監測加上專一性的神經肌肉阻斷逆轉劑搭配,臨床研究顯示能協助病患平均約在術後3到5分鐘後甦醒,讓患者較快恢復正常肌肉功能與呼吸。
術前詳細溝通了解風險
精準麻醉提升手術安全
老年族群、肥胖、有多重慢性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都屬於麻醉風險相對較高的族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無任何不良嗜好,例如抽菸、酗酒等,女性在術後相較男性仍有較高的噁心嘔吐風險。而男性則較女性更常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不容小覷的風險因子,皆建議進行手術前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使用精準麻醉。
罕病手術六次都醒著!
精準麻醉助他安全完成手術
呂忠和主任分享,先前收治一位已進行六次手術的患者,因為下顎骨顏面發育不全,就像電影「奇蹟男孩」的劇情一樣,就學期間擔心被訕笑,經常遮掩自己的外觀。先前六次手術過程,因爲外觀構造的改變,造成困難插呼吸管,只好每次都清醒著置放,對他來說是極大的痛苦。此外,每次手術完成,醒來就發現自己在加護病房,並且還有呼吸管。於是在與呂主任詳細討論後,決定在第七次手術使用精準麻醉嘗試手術,過程不僅安心的睡著置放呼吸管,手術順利結束後還能立即恢復清醒,滿足病患的手術需求。
精準麻醉不只有機會適用於高風險族群,所有有全身麻醉手術需求者,都可以在術前與醫師詳細諮詢,為自己的手術做多一層把關!
*醫師的個案經驗分享不必然適用於所有手術案例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疾管署推「LINE@性病匿名諮詢」上路!匿名聊聊+免費篩檢,健康不用猜

瘦瘦針留意可能耳聾?醫籲3症狀停藥並轉診,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迎曙光!發現異樣早檢查治療,有望延緩腦退化

她早期三陰性乳癌 為孩撐過 自費免疫輔療,感謝現納給付支持病友

不只瘦身,還能護心!瘦瘦針成為新一代心血管保護用藥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