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洗腎肥胖問題難解?腸泌素顧糖護器官!醫籲:一發現超標盡早治療
2020-12-29今健康/郭家和
糖尿病心腎傷害大 避免洗腎先要控糖達標
台灣糖尿病患逾200萬人,每年持續新增約16萬名糖尿病個案。一旦血糖控制不佳,就可能連帶傷害身體大、小血管,增加重要器官的併發症風險。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指出,血糖控制不好,易升高腦部、心臟、周邊動脈硬化等大血管病變風險,以及造成眼睛、神經、腎臟等小血管傷害。尤其糖尿病為國人洗腎主因之一,更須注意血糖控制達標,以避免腎臟相關併發症。
「國人最擔心的健康問題之一就是洗腎,而要減少糖尿病未來走上洗腎的機會,及早讓血糖控制達標最重要!」田凱仁指出,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減少器官發生併發症,換言之,不想步上洗腎一途,更應該積極控制血糖達標。倘若血糖超標,形同讓器官泡在糖水,而糖化血色素每提高1%,大、小血管併發症風險即增加12%至43%之間。糖尿病人應有預防意識,及早與醫師討論,選擇能控制血糖又能保護器官的治療方式。
另外,糖尿病人也多面臨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根據觀察性研究發現,糖尿病人如果體重過重,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以及死亡率也都隨之攀升。
減少併發症 醫師:糖化血色素一超標就該進階治療
「只要糖化血色素無法控制在7%以下,現在的觀念就是要盡快接受進階強化治療!」田凱仁說明,糖尿病藥物發展至今,包括口服的SGLT2抑制劑的排糖藥、針劑的GLP-1類似物(腸泌素)等,都能幫助病友做好血糖管理和器官保護,甚至是體重控制。其中,研究顯示,糖尿病友使用腸泌素40週後,50%至80%的病人糖化血色素控制在標準以下,控糖達標率更高,成為醫界治療糖尿病的最新有力助手之一。
不過,受限於健保給付條件,這些能兼顧血糖管理與器官保護的藥物,皆必須在第一線治療不佳後才能使用,特別是針劑GLP-1類似物的給付更為嚴格,須使用2-3種口服藥後血糖仍控制不佳,且糖化血色素大於8.5達半年以上才能使用。
現在許多糖尿病患者是先用第一線metformin(二甲雙胍類糖尿病治療藥物),爾後再依據病人的病況給予個別化的治療藥物,,田凱仁醫師表示,運用3至4種複方藥物後,糖化血色素絕大部分可以控制在7~8.5之間,但是仍屬於控制不佳,若要進一步使用健保的腸泌素,反而要先讓血糖控制變差,條件相對不合理。
田凱仁醫師表示,這群血糖控制無法達到7%以下,又面臨肥胖或體重過重的病人不在少數,估計約佔2~3成左右,只因糖化血色素未達健保給付標準,病情控制落入進退維谷的處境,希望政府能參考國際和我國糖尿病治療指引,放寬腸泌素的給付標準,幫助糖尿病友更有效率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照護分族群 老人注意低血糖,年輕人兼顧體重控制
另需注意的是,由於台灣糖尿病族群,漸有患者高齡化、病齡長期化現象,且40歲前新發生糖尿病的年輕患者比例也持續上升,因此臨床規劃治療對策時稍有差異。
田凱仁表示,年長的糖尿病控制首重「安全」,治療以體重維持、不發生低血糖、低副作用的藥物為首選。至於年輕患者發病多與生活飲食型態、代謝症狀群有關,治療選擇會偏向兼顧血糖與控制體重、抑制食慾的方式。最後提醒民眾,只要糖化血色素超標,就應及早與醫師討論接受加強治療,唯有控糖達標,方可避免併發症風險,並減少社會整體醫療負擔。
《延伸閱讀》
.慢性病藥物吃多會洗腎?洗腎4成自糖尿病,不吃藥是關鍵。3重點防洗腎!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