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26 筆數

    關心三明治老爸,硬漢不一定要硬「ㄍㄧㄥ」工作突然力不從心!?小心也可能是憂鬱症警訊

    2023-08-15

    熟悉的工作變得力不從心?每天要上班都得「強迫自己」?其實,你也可能是陷入憂鬱而不自知!一名五十多歲男性在公司打拚了二十多年,去年開始漸漸覺得工作「力不從心」、表現大不如前,經兩度調職不見改善,決定自請退休。但離開職場後卻沒有因此變得輕鬆,短短一個月內,焦慮、憂鬱症狀明顯加劇,甚至成天浮現想死的念頭,就醫才知道原來他是罹患了憂鬱症,經治療,症狀才好轉許多。

    磨牙、咬冰塊原因不單純?早檢查看這幾科,防牙齒、顳顎關節受傷!

    2023-06-16

    許多人睡覺都會有磨牙的習慣,背後的原因和影響恐怕並不單純,長期下來恐怕使得牙齒、顳顎關節受傷,更進一步影響到生活品質。八德牙醫診所洪牧仁院長指出原因,以及相關影響,並呼籲有磨牙習慣者盡早檢查。

    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真正走出陰霾!

    2023-05-11

    面對悲傷,常會聽到「時間會帶走一切」,不過有時未必看到時間在悲傷中帶來任何變化。心煦心理治療所陳鈺弦心理師建議可將有效的方法放進時間當中,用更好的方式面對悲傷,更有助走出傷痛。

    課題分離「進階運用」!真正懂的人,並非「不顧別人感受」。

    2023-04-26

    課題分離鼓勵人們衷於自己的感受,別受他人影響行動,並尊重他人也是如此,各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少人會認為很自私、只顧自己,事實上並非如此。蔡岳融心理師更進一步說明,這除了僅是以中立的角度做好自己以外,也有更進階的做法可以運用。

    學會課題分離生活更自在!心理師教3原則,別什麼事都背在身上。

    2023-04-26

    許多人之所以常會覺得生活好難,往往是放了太多別人的想法在身上,或是把自己感受放在別人身上,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同事、社會觀感等,想要排除、盡可能讓心情平靜、自在的生活,課題分離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方向。

    更年期女性需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2023-03-16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由此可見女性的護心行動刻不容緩。

    煩死了,要補班!吃爆?來吃這些「真正開心食物」恢復好心情!

    2023-02-17

    賴秀怡營養師首先建議,心情不好時,飲食要特別注意顧好腸胃道健康。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後腸胃道功能其實也會下降,而腸胃道功能不佳也會影響整體身體和心理的狀態,像是許多人壓力一大就會大吃大喝,但心情未必會真的有所改善,甚至在這樣不良的紓壓方式、心情和飲食都不佳的狀態下,形成「壓力性飲食」的惡性循環,這也是肥胖門診常見的問題。

    補班症候群來襲好心煩?心理師教前中後這樣做,維持好心情!

    2023-02-16

    補班對勞資雙方的影響,恐怕未必只有補班當天。薛媛云心理師表示,補班從當週的週一開始民眾往往就會有些心理不適、特別重的藍色星期一,補班的前一天到補班當天會更明顯,接下來休假一天後又得再繼續工作五天才能休假,這往往會讓人覺得休息不夠,兩個禮拜都處於壓力狀態。

    治療HIV,憂鬱症卻惡化?醫:可能交互作用,有困擾應主動告知

    2023-02-06

    由於感染者合併有憂鬱症的比例並不低,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時、是否需要避免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楊承勳醫師表示,確實有部分抗病毒藥物可能精神科藥物交互作用,主要的影響可能是加重或是減輕藥物效果,就像新冠抗病毒藥物一樣。所以如果已知患者正在服藥、開立藥品的時候就會多留心。

    失戀、心情差、壓力大吃什麼?營養師推12種好心情食物,包括巧克力!

    2022-09-27

    失戀、情緒低落、抑鬱、憂鬱、焦慮、壓力大,常會讓人想透過食物緩解,常見如巧克力、洋芋片、糕點、甜食、炸物、酒精等。嫚嫚營養師表示要大吃可以,但也得注意健康及常見相關影響,並呼籲其實有很多天然食物可幫助心情愉悅,也對身體健康,建議適度放縱後以這類食物為主。

    打呼代表睡得熟?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傷身、傷心、傷伴侶!

    2022-08-19

    打呼相當常見,但也和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高度關聯性,其不只容易使睡眠品質不佳、使得心力憔悴,更是容易提升各項疾病風險,同床的伴侶也容易受到波及。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就指出,日前一名婦人長期受失眠所擾,情緒焦躁不安、鬱卒、白天精神恍惚,經詳細問診後發現,原來是因先生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致。

    家人變得憂鬱、焦慮、易怒?醫:留意失智症不明顯精神症狀。

    2022-05-09

    失智症普遍被認為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事實上除了認知退化,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對於許多家屬來說,往往令人不知如何面對,甚至造成生活中很大的困擾跟家人間的衝突。這些精神行為症狀容易被忽略跟失智症的相關性,也延誤了就醫的時機。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指出常見情況及觸發情境,也提供應對方式參考。

    空間限縮!防疫期的「家庭壓力」諮商心理師6招改善!

    2021-06-17

    以前價值觀不合的家人,就是少談少接觸少聽為妙,但是現在很難了,通通要待在家裡了,若家裡不夠大只有一台電視就很麻煩。彼此之間緊密生活而緊張、衝突,像現在孩子停課不停學,光要監督孩子是否認真聽視訊課程、每天寫完功課就快要吵翻天了。

    防疫防到焦慮、憂鬱?醫教6招破解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6-10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裡「stay home」,因為家是疫情期間最安全的避風港,但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專家曾提出警告,因疫情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風險增加。不久後,家暴數據隨著疫情爆發,包含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專線通報數,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

    得心臟病發生憂鬱症風險高3倍!恐升高皮質醇增加血栓風險 醫籲3招解「憂」護「心」

    2021-04-19

    憂鬱、沮喪、煩悶、無精打采通常是短暫的情緒反應,但是當身體健康狀況亮起紅燈,負面情緒可能持續影響身體並引發憂鬱症。哈佛大學醫學院表示,美國成人約有五分之一在一生中受到憂鬱症影響,其中患有心臟疾病者的憂鬱症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之高。

    男兒有淚不輕彈?忍住不哭恐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血管風險

    2021-04-15

    不過,傳統男性形象及社會標準,使東西方男人可能從小就被灌輸「真正的男人不會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觀念,導致男性長大後更容易將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因而與親人、朋友產生疏離感,或者產生飲酒等成癮行為,自殺的風險因而提升。Newhouse認為,為了男性身心健康著想,應該教導男性正確面對哭泣,且從家庭及學校開始。

    台灣人「地表最不適合喝酒」!酒癮戒不掉可能是維他命B群不足?

    2021-03-29

    酒精因為是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需消耗B1來進行代謝,故會導致維生素B1缺乏,造成疲倦、虛弱、嗜睡、頭痛、憂鬱。酒癮的兩大問題來源,即是生化上個別化之缺陷,以及營養不良之惡性循環導致持續酗酒。補充維生素B群可能透過足夠營養改善,讓有家族飲酒史的酒癮者減少氨累積而減酒,

    6招改善憂鬱症,楊聰財:9大症狀超過兩週盡早治療。

    2021-03-09

    楊聰財醫師指出,環境因素對於憂鬱症的影響,舉凡如婚姻、家庭、課業、工作、社交、經濟等生活壓力,或是生離死別、天災人禍等造成的影響,在精神上引起相當大的負擔。

    不要再說「別想太多」,楊聰財:4不5要陪伴憂鬱症患者!

    2021-03-09

    楊聰財醫師表示,陪伴憂鬱症患者,最重要的並不是「能給對方什麼幫助」,而是「對方需要什麼」,簡單而言就是「同理心」,換做實際的行動,就是傾聽、陪伴、帶動。真誠的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聽對方說,適度的附和,並做適當的帶動,如鼓勵對方走走。若對方不願意,那就尊重對方的意願。記住,關鍵在「對方現在需要什麼」,而不是「需要對方做什麼」。良好的陪伴,往往勝過一句「別想太多」。

    【名家專欄】楊聰財醫師/不讓悲傷往事牽著鼻子走,3步逆轉反芻式思考!

    2021-01-22

    反芻式思考會加重或延長負面情緒或憂鬱症狀,因為它促使個體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負面感受上,使其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斷沉溺於對所煩惱的問題進行思索,而不嘗試做任何解決問題的行動;也會沉浸於對憂鬱症狀的成因或者影響結果進行思考,而不做任何建設性的事情以減緩癥狀。

    如何和思覺失調症患者相處、協助?醫:「這樣」好好傾聽即可,就像你和我。

    2020-06-12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面對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不論是親友或是陌生人,都鼓勵先了解思覺失調症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自然也就不會因為未知的恐懼為對方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

    思覺失調症如何穩定、安心用藥?醫指3大重點,患者、親友、醫方共同努力

    2020-06-12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刻板印象加上社會新聞的報導,常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被貼上標籤,甚至患者會有不必要的自卑感、自責、怕就醫或吃藥會被人知道等負面情緒,因而延誤就醫,不論是何者,都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更對社會和諧沒有絲毫幫助。

    思覺失調症≠社會問題。醫:它其實如同慢性病,不能以偏概全。

    2020-06-10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思覺失調症其實並不罕見,盛行率約1%,也就是100人當中可能就有1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其主要就像糖尿病患者身體的血糖、胰島素分泌不正常一樣,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腦部內分泌失調的現象。

    連假後憂鬱、焦慮、覺得煩?醫教5招防範3招破解「收假症候群」!

    2020-01-30

    楊聰財醫師表示,收假症候群主要常見於上班族、學生兩大族群上,兩者皆會遇上春節,而學生族群另外還會遇上寒假及暑假,常常都會有熬夜、日夜顛倒等作息不正常的情況發生,這也就是最容易引起收假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常疲倦、憂鬱、沒理由的變瘦?防範胰臟癌,出現這些症狀早檢查。

    2019-12-26

    胃腸肝膽科/朱光恩醫師 就表示,據統計罹患胰臟癌五年的存活率恐低於5%,其治癒的成功率是非常的低。而因為胰臟的位在腹腔很後面的位置、藏的很裡面,所以胰臟的疾病往往很難被發現、被診斷出來,不論是發炎、癌症等。

    常腰酸背痛?頭痛?心情差?要盡早檢查,長期會引起大腦退化。

    2019-12-25

    腦科學博士暨腦神經科臨床醫師/鄭淳予醫師 表示,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平常我們東痛西痛、腰酸背痛等會影響到腦神經,但現在確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這是息息相關的。

    今健康New新聞
    鮭魚鼻軟骨成保健助手!PCT- II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將成新趨勢
    日本藥品株式會社與台灣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在2024台灣生技展,聯合發表新保健食品原料—專利鮭魚鼻軟骨萃取物: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PCT II。有別於傳統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PCT II結合了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與蛋白聚糖,與人體成分更相近,在超高齡社會來臨之際,預料將成為靈活力與活動力保養的新趨勢!
    夏日防蚊作戰4招不可少!食藥署教正確處置防併發症
    炎熱夏日,蚊子嗡嗡嗡盤旋天際,不僅擾人,被叮咬後還可能出現紅腫、癢、痛、水泡、過敏等症狀,也可能抓破皮膚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工程師不菸不酒肝指數超標?醫揭原因竟是重度脂肪肝!
    28歲的王先生是任職於南科的工程師,平時無任何身體不適,無菸酒及服用中草藥習慣,也沒有慢性病史。由於平時工作繁忙,三餐外食又缺乏運動,導致體重逐漸上升。在某次公司體檢時,竟意外發現肝指數偏高(AST/ALT:69/86),超音波檢查顯示重度脂肪肝,連忙至醫院求診。
    魚油濃度高還不夠?如何被人體吸收才是真正有效!
    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日益提升,魚油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營養補充品。然而,民眾在挑選魚油產品時,常僅在意濃度,卻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挑選魚油的真正關鍵在『經研究支持的高吸收力、後市場監督機制認證把關』。魚油益處雖多,但不是有吃就好,即使濃度再高,若營養未被有效吸收,也無法完全發揮保健功效。
    早餐是開啟一天的最佳鬧鐘!「這三類」搭配缺一不可!
    早餐是晨間起床後的第一頓飯,吃早餐的目的不僅是儲備一整天所需的營養,還肩負「啟動以肝臟為主的周邊時鐘」之重責大任。換句話說,早餐具有「鬧鐘」的作用。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