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8 筆數
吃遍保健食品仍然疲累不已?醫師從咳喘、皮膚紅斑揪出是這疾病
2023-01-31一名60歲婦人平時從事清潔工作,但她這一年來工作越發力不從心,不僅容易疲累也常感到肌肉無力,起初以為是肝功能出問題,吃遍保健營養品卻都不見改善,後續更是接連出現頻繁乾咳、走路時容易喘的症狀,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直到前往胸腔內科就醫,才發現驚覺肺部竟有10%面積已經肺纖維化!不僅如此,醫師還觀察到婦人的皮膚上有明顯紅斑,轉診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後終於診斷為「皮肌炎併發肺纖維化」。
又咳又喘遲遲未好轉 合併關節腫大、手腳發紫才知是硬皮病併發肺纖維化
2022-11-07硬皮症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最典型的外顯症狀為皮膚變硬變厚,但症狀會隨著疾病進展蔓延至全身,包括關節疼痛腫大以及心臟、肺臟和腎臟等器官的纖維化,其中又以肺纖維化最為棘手,是硬皮症患者的主要死因,若未及時治療恐使肺功能受損。所幸上述40歲女性個案從症狀初發到確診僅一年時間,目前透過生物製劑控制硬皮症,並配合抗纖維化藥物治療肺纖維化,不僅症狀明顯改善,也成功抑制肺功能惡化。
喘咳累莫當長新冠症狀!自體免疫患者應當心肺纖維化併發症
2022-09-22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眾聞咳色變,即使康復後仍擔心會因為長新冠造成肺纖維化後遺症。然而,肺纖維化的成因相當多元,臨床上就有患者就醫後才發現因為其他原因導致肺纖維化。近年來,肺纖維化作為新冠肺炎常見後遺症而廣為人知,其實,肺纖維化並非只有發生在新冠肺炎患者,包括自體免疫疾病、高齡、吸菸、空氣汙染、病毒感染、胃食道逆流都是相關危險因子。
咳、喘、呼吸困難留意肺纖維化!自體免疫疾病更應定期檢查肺功能
2022-06-07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眾逐漸意識到肺纖維化的危險性,但除了肺炎後遺症與較為人所熟悉的成因不明之特發性肺纖維化(菜瓜布肺)外,更需當心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肺纖維化的高危險族群!
滑鼠手?類風濕性關節炎?傻傻分不清楚 小心關節變形不可逆
2022-05-09手腕疼痛未必是3C使用過度!一名年輕女性電腦繪圖師,手腕疼痛超過一年,她原以為是滑鼠使用過度所致,多次尋求民俗療法、復健治療……情況卻越來愈糟,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且因長期反覆發炎、手腕關節已遭破壞,無法完全恢復原狀。所幸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也保住了她繪圖的工作能力。
過馬路喘吁吁是口罩惹的禍?走輸小綠人當心肺動脈高壓!
2022-05-04COVID-19新疫情時代,過馬路喘吁吁不一定是戴口罩的自然反應!高雄一名護理師,本身患有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肌炎」,去年接種完COVID-19疫苗之後,呼吸狀態突然改變,洗完澡或如廁後感覺呼吸困難,睡覺時需墊3顆枕頭保持端坐呼吸,且時常咳血咳痰,原以為是副作用,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自體免疫疾病併發了續發性肺動脈高壓。
怕染疫不回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3個月後竟關節變形
2021-12-24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人人惶恐不安,也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規律回診的意願。但是,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就有一名病友無藥可用又害怕回診,8月疫情趨緩後就醫,檢查關節竟已變形,若再不及時治療,關節恐怕很快就會變成「雙筒望遠鏡」,完全失去功能!醫師呼籲,即使疫情再嚴峻,都建議病友做好防疫措施後,規律回診和藥物治療,以維持長時間治療達標。如果無法適度控制,「發炎之火」慢慢侵蝕軟骨和關節,嚴重者半年間就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呈鷹爪狀,更可怕甚至可能完全變形!
沒感染肺炎也會出現肺纖維化?醫指風險族群出現咳喘累要當心
2021-12-21許多民眾擔心感染新冠肺炎將造成重症、死亡,甚至留下肺纖維化等後遺症,但其實不只是新冠病毒會造成肺纖維化,其中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會發生漸進式肺纖維化。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醫師說明,當遇到外在感染或是特定因素使肺部產生損傷進而結疤,就會出現肺纖維化。
搭機莫名呼吸困難竟是肺動脈高壓?醫:留意5症狀及早就醫!
2021-11-26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
類風濕性關節炎走路卡卡才就醫?一分鐘微笑量表不再卡關
2021-11-12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蔡長祐執行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是破壞力最強的關節炎之一,台灣約有10至20萬名病友,常見發生於中年女性。因為免疫系統失調,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腫痛,如長期治療未達標,關節恐持續破壞甚至變形,誘發疾病原因包括感染、壓力、溫度等。
不明變瘦、體重下降盡早檢查!醫:5人就有1人和癌症有關。
2021-11-04若未刻意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在6個月內明顯下降5%以上,即可視為病態型的體重下降,可能罹患了某些疾病。據統計,約有6成與慢性疾病有關,約2成與癌症有關,約1成與精神疾病有關,剩下1成原因不明。
兩側關節一起痛等3症狀速就醫!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恐引心肌炎。
2021-09-07盧泰潤醫師解釋,遺傳、家族史確實是重要的風險因子,但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的是上了中年才出現。也就是說,患者確實有受到遺傳,但年幼、成人階段沒有發病,在中年的時候出現,特別是女性族群又更為常見。
走路喘舉步維艱?過馬路輸給小綠人?醫:當心「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
2021-05-13走路時呼吸喘不停,甚至無法在小綠人秒數內過馬路?除了當心肺炎感染,也可能是肺動脈高壓前兆。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蔡長祐醫師表示,每年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族群,應格外注意步行能力是否正常,如果在「小綠人」倒數前走不完斑馬線,可能是肺動脈高壓導致心肺功能異常。
「心臟癌症」 肺動脈高壓 醫籲:風險族群走不完綠燈要小心
2020-12-25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的自體免疫疾病族群,諸如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等。當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時,免疫細胞會聚集並攻擊血管周遭,造成血管發炎、變硬、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導致心臟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輸送血液,因而形成肺動脈高壓。
發燒咳嗽喘不過氣:自體免疫疾病族群當心肺纖維化!
2020-11-16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醫師指出,所謂自體免疫疾病,是指原先用來外在病原菌的抗體或細胞激素,因為身體協調或不明原因的自發產生,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一般而言,免疫疾病症狀包括疲勞、低度發燒、身體不適、肌肉痠痛、關節痛、不同部位出疹等,初期往往不易發現。
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小心肺動脈高壓,煞肺又苦心
2020-10-16許多人以為行走能力變差,走不遠、走路容易喘或是走路速度變慢,只是單純老化造成的衰退,然而,若本身為自體免疫疾病相關患者,就該留心潛在疾病「肺動脈高壓」。
灰指甲莫輕忽,當心乾癬關節炎已找上身 醫師:注意336檢測法則及早治療
2020-07-06許多患者在初期出現症狀時,常誤以為指甲病變是由黴菌所引起的灰指甲,但細探症狀其實仍可發現兩者間的差異,指甲乾癬會造成指甲異常增厚、泛黃,指甲表面出現點狀凹陷,與皮膚連接處也會出現紅腫脫屑症狀,甚至甲床或甲板分離。國泰綜合醫院乾癬特別門診主治醫師廖澤源說明,近端指甲病變和指關節周圍的皮膚發炎息息相關,患者的末梢血管會受發炎反應影響,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造成關節變形。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過度反應致細胞激素風暴?醫師教正確飲食維持恆定
2020-06-23有些病患特別會引起細胞激素造成嚴重的免疫反應,比如:細胞通透性、血管通透性改變,如果以肺部舉例就會造成肺泡充滿水分、分泌物,讓氣體交換功能喪失,在治療上也會相對棘手。林曉凌指出六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都是日常身體所需,在維生素方面也要注意「維生素P」也就是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取。
今健康New新聞

提升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 盼擴大同溫層。弭平歧視

面對HIV感染:不只抗病毒,還要防共病!

對抗愛滋病毒,醫病也醫心!

吃遍保健食品仍然疲累不已?醫師從咳喘、皮膚紅斑揪出是這疾病

過年顧健康!HPV疫苗預防癌病,醫籲男生更要打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