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1 筆數
免疫系統叛變恐釀肺纖維化! 防範內憂外患應做「這檢查」
2024-09-30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因眼周及身上皮膚出現明顯紫紅色皮疹而就醫,起初肌肉狀況尚未受到影響,治療選擇以類固醇為主。經治療後再次回診,卻出現呼吸急促、喘的症狀,檢查後才發現肺部已經整片白化,是典型的肺纖維化表現。然而,當時因缺乏有效治療武器,只能讓肺功能日漸受損;所幸,現階段已有抗肺纖維化藥物並在去(2023)年底起擴大健保給付對象,未來這群病友經風免科或胸腔科醫師評估後,便有機會申請健保用藥,減緩肺纖維化病程,有望延長存活期且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身上突然冒出白色斑塊好崩潰!醫詳解白斑症治療攻略,有望早日恢復
2024-03-20白斑是一種皮膚色素失調的疾病,全世界發生率約為1%。幾乎有一半的白斑患者會在20歲前出現無症狀、白色、具有清晰邊緣的斑塊。儘管臉部、手腳掌和生殖器位置通常是最初受影響的部位,影響範圍可能涉及身體任何部位。醫師診斷白斑時,通常無需進行實驗室或組織學檢測來確認。若要清楚色素缺失的斑塊界線,可以使用伍氏燈照射輔助判斷。
紅斑性狼瘡來喝絲瓜生薑湯!中醫總院長:中西醫合併治療更助控制。
2024-01-19紅斑性狼瘡除了出現斑塊外,身體健康也受影響。臻觀中醫醫療體系總院長陳建輝醫師表示,中西醫合併治療更有利病情控制,並分享「麥冬桑菊免疫茶」和「絲瓜生薑湯」有助保養!
高齡=不孕?忽略「這」更棘手!醫詳解找「孕」氣關鍵
2024-01-19現代人普遍晚婚,希望等到事業有成,再開始計劃生育,但真正要開始「做人」時,才發現原來這麼難!其實,不只是年齡會影響「孕」氣,忙碌的生活型態、各種環境荷爾蒙,以及免疫不孕等因素,都會造成難孕危機!在準備懷孕前,不妨先做詳細的全身檢查,一旦出現不明原因,醫師也能盡早協助排除,把握備孕準則、找出最合適自己的個人化治療,才有機會找到好孕氣。
咳喘累當心菜瓜布肺找上!兩大專科醫師詳解肺纖維化攻略
2023-11-13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比多數癌症還致命的疾病,由於成因不明,加上症狀不明顯,常常被民眾忽略。一旦肺纖維化病灶惡化擴散影響肺功能,這時平均存活期比大部分的癌症還要低許多。因此,提醒民眾若長期有咳、喘、累三大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配合醫囑積極治療。
確診菜瓜布肺不到一年就病逝!?留意三症狀+定期篩檢把關肺健康!
2023-09-25近年國人對於「肺纖維化」已不陌生,但基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甚至誤當小感冒不以為意而延誤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長期致力肺部疾病,如肺阻塞、肺纖維化等衛教推廣,將每年9/19訂為台灣肺纖維化日,呼籲國人應建立正確肺部健康觀念,別忽略「咳、喘、累」及定期檢測肺功能的重要性!
半夜睡到痛醒?反覆背痛、關節痛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2023-09-08年輕人關節疼痛超過兩週,可能不是單純的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因為打籃球軟腳、42歲的阿鴻因為折返跑出現膝蓋腫脹,先看跌打損傷、貼膏藥,但是一直沒有好轉,輾轉到風濕免疫科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醫師觀察,至今仍有不少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拖了一年以上才正確診斷,不僅因疼痛翻來覆去睡不好,還可能引發脊椎僵硬、沾黏而駝背、造成其他併發症,應及早治療。
乾燥症乾咳不止還傷及肺功能!醫籲3大指標評估肺纖維化
2023-06-14乾燥症又名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好發於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患者的淚腺及唾液腺,造成眼睛乾、口乾,也容易合併內臟器官病變,其中又以肺纖維化被認為是乾燥症中最常見也最嚴重的肺部併發症。
認識自體免疫疾病!風濕免疫大師來解答
2023-06-07自體免疫疾病表現複雜多變,常被誤認是壓力或年紀大所引起,因此忽略而錯失治療良機,加上可能在人體不同器官或系統發生,若沒有及時診治,將大大影響患者預後。為了讓民眾更加瞭解自體免疫疾病,本集名醫會客室特別邀請我國風濕免疫大師/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為各位解答!
近6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就有1人肺纖維化 持續咳喘半年後檢查肺部整片白掉
2023-05-22類風濕性關節炎從病名會直覺聯想是關節方面的疾病,但其實病友經常會合併關節外的併發症,其中又以間質性肺病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根據研究指出,有超過15%的患者會在20年內發展成肺纖維化,不僅提高死亡風險,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常口渴也可能是疾病引起?醫指4大疾病,6方式改善不了早檢查!
2023-05-16許多人常常會出現口乾舌燥,這除了缺水而口渴以外,也有可能是疾病纏身。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黃軒醫師在個人社群分享,包括可能原因以及改善方式,更有助身體健康。
過馬路總是比小綠人慢?小心是量不出的高血壓「肺動脈高壓」!
2023-05-05肺動脈高壓不自知,女子30歲心衰竭!4年前的小瑩正好30歲,在結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這才知道,她先前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等症狀,並非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而是肺動脈高壓的警訊!
肺炎未必燒、喘、咳!免疫不佳當心隱球菌感染
2023-02-10隱球菌肺炎未必燒、喘、咳!一名64歲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日前住院為自體幹細胞移植做準備,沒想到他雖沒有發燒等臨床症狀,肺部X光檢查卻顯示異常,經進一步檢驗確認感染「隱球菌肺炎」。只好先啟動抗黴菌治療,暫緩移植計畫。
吃遍保健食品仍然疲累不已?醫師從咳喘、皮膚紅斑揪出是這疾病
2023-01-31一名60歲婦人平時從事清潔工作,但她這一年來工作越發力不從心,不僅容易疲累也常感到肌肉無力,起初以為是肝功能出問題,吃遍保健營養品卻都不見改善,後續更是接連出現頻繁乾咳、走路時容易喘的症狀,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直到前往胸腔內科就醫,才發現驚覺肺部竟有10%面積已經肺纖維化!
又咳又喘遲遲未好轉 合併關節腫大、手腳發紫才知是硬皮病併發肺纖維化
2022-11-07硬皮症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最典型的外顯症狀為皮膚變硬變厚,但症狀會隨著疾病進展蔓延至全身,包括關節疼痛腫大以及心臟、肺臟和腎臟等器官的纖維化,其中又以肺纖維化最為棘手,是硬皮症患者的主要死因,若未及時治療恐使肺功能受損。
喘咳累莫當長新冠症狀!自體免疫患者應當心肺纖維化併發症
2022-09-22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眾聞咳色變,即使康復後仍擔心會因為長新冠造成肺纖維化後遺症。然而,肺纖維化的成因相當多元,臨床上就有患者就醫後才發現因為其他原因導致肺纖維化。近年來,肺纖維化作為新冠肺炎常見後遺症而廣為人知,其實,肺纖維化並非只有發生在新冠肺炎患者,包括自體免疫疾病、高齡、吸菸、空氣汙染、病毒感染、胃食道逆流都是相關危險因子。
咳、喘、呼吸困難留意肺纖維化!自體免疫疾病更應定期檢查肺功能
2022-06-07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眾逐漸意識到肺纖維化的危險性,但除了肺炎後遺症與較為人所熟悉的成因不明之特發性肺纖維化(菜瓜布肺)外,更需當心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肺纖維化的高危險族群!
滑鼠手?類風濕性關節炎?傻傻分不清楚 小心關節變形不可逆
2022-05-09手腕疼痛未必是3C使用過度!一名年輕女性電腦繪圖師,手腕疼痛超過一年,她原以為是滑鼠使用過度所致,多次尋求民俗療法、復健治療……情況卻越來愈糟,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且因長期反覆發炎、手腕關節已遭破壞,無法完全恢復原狀。所幸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也保住了她繪圖的工作能力。
過馬路喘吁吁是口罩惹的禍?走輸小綠人當心肺動脈高壓!
2022-05-04COVID-19新疫情時代,過馬路喘吁吁不一定是戴口罩的自然反應!高雄一名護理師,本身患有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肌炎」,去年接種完COVID-19疫苗之後,呼吸狀態突然改變,洗完澡或如廁後感覺呼吸困難,睡覺時需墊3顆枕頭保持端坐呼吸,且時常咳血咳痰,原以為是副作用,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是自體免疫疾病併發了續發性肺動脈高壓。
怕染疫不回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3個月後竟關節變形
2021-12-24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人人惶恐不安,也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規律回診的意願。但是,今年5月疫情爆發後,就有一名病友無藥可用又害怕回診,8月疫情趨緩後就醫,檢查關節竟已變形,若再不及時治療,關節恐怕很快就會變成「雙筒望遠鏡」,完全失去功能!醫師呼籲,即使疫情再嚴峻,都建議病友做好防疫措施後,規律回診和藥物治療,以維持長時間治療達標。如果無法適度控制,「發炎之火」慢慢侵蝕軟骨和關節,嚴重者半年間就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呈鷹爪狀,更可怕甚至可能完全變形!
沒感染肺炎也會出現肺纖維化?醫指風險族群出現咳喘累要當心
2021-12-21許多民眾擔心感染新冠肺炎將造成重症、死亡,甚至留下肺纖維化等後遺症,但其實不只是新冠病毒會造成肺纖維化,其中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會發生漸進式肺纖維化。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醫師說明,當遇到外在感染或是特定因素使肺部產生損傷進而結疤,就會出現肺纖維化。
搭機莫名呼吸困難竟是肺動脈高壓?醫:留意5症狀及早就醫!
2021-11-26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
類風濕性關節炎走路卡卡才就醫?一分鐘微笑量表不再卡關
2021-11-12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蔡長祐執行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是破壞力最強的關節炎之一,台灣約有10至20萬名病友,常見發生於中年女性。因為免疫系統失調,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腫痛,如長期治療未達標,關節恐持續破壞甚至變形,誘發疾病原因包括感染、壓力、溫度等。
不明變瘦、體重下降盡早檢查!醫:5人就有1人和癌症有關。
2021-11-04若未刻意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在6個月內明顯下降5%以上,即可視為病態型的體重下降,可能罹患了某些疾病。據統計,約有6成與慢性疾病有關,約2成與癌症有關,約1成與精神疾病有關,剩下1成原因不明。
兩側關節一起痛等3症狀速就醫!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恐引心肌炎。
2021-09-07盧泰潤醫師解釋,遺傳、家族史確實是重要的風險因子,但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的是上了中年才出現。也就是說,患者確實有受到遺傳,但年幼、成人階段沒有發病,在中年的時候出現,特別是女性族群又更為常見。
走路喘舉步維艱?過馬路輸給小綠人?醫:當心「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
2021-05-13走路時呼吸喘不停,甚至無法在小綠人秒數內過馬路?除了當心肺炎感染,也可能是肺動脈高壓前兆。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蔡長祐醫師表示,每年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族群,應格外注意步行能力是否正常,如果在「小綠人」倒數前走不完斑馬線,可能是肺動脈高壓導致心肺功能異常。
「心臟癌症」 肺動脈高壓 醫籲:風險族群走不完綠燈要小心
2020-12-25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指出,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的自體免疫疾病族群,諸如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等。當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時,免疫細胞會聚集並攻擊血管周遭,造成血管發炎、變硬、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導致心臟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輸送血液,因而形成肺動脈高壓。
發燒咳嗽喘不過氣:自體免疫疾病族群當心肺纖維化!
2020-11-16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醫師指出,所謂自體免疫疾病,是指原先用來外在病原菌的抗體或細胞激素,因為身體協調或不明原因的自發產生,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一般而言,免疫疾病症狀包括疲勞、低度發燒、身體不適、肌肉痠痛、關節痛、不同部位出疹等,初期往往不易發現。
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小心肺動脈高壓,煞肺又苦心
2020-10-16許多人以為行走能力變差,走不遠、走路容易喘或是走路速度變慢,只是單純老化造成的衰退,然而,若本身為自體免疫疾病相關患者,就該留心潛在疾病「肺動脈高壓」。
灰指甲莫輕忽,當心乾癬關節炎已找上身 醫師:注意336檢測法則及早治療
2020-07-06許多患者在初期出現症狀時,常誤以為指甲病變是由黴菌所引起的灰指甲,但細探症狀其實仍可發現兩者間的差異,指甲乾癬會造成指甲異常增厚、泛黃,指甲表面出現點狀凹陷,與皮膚連接處也會出現紅腫脫屑症狀,甚至甲床或甲板分離。國泰綜合醫院乾癬特別門診主治醫師廖澤源說明,近端指甲病變和指關節周圍的皮膚發炎息息相關,患者的末梢血管會受發炎反應影響,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造成關節變形。
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過度反應致細胞激素風暴?醫師教正確飲食維持恆定
2020-06-23有些病患特別會引起細胞激素造成嚴重的免疫反應,比如:細胞通透性、血管通透性改變,如果以肺部舉例就會造成肺泡充滿水分、分泌物,讓氣體交換功能喪失,在治療上也會相對棘手。林曉凌指出六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都是日常身體所需,在維生素方面也要注意「維生素P」也就是植物化學物質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