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近6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就有1人肺纖維化 持續咳喘半年後檢查肺部整片白掉

    2023-05-22

    類風濕性關節炎從病名會直覺聯想是關節方面的疾病,但其實病友經常會合併關節外的併發症,其中又以間質性肺病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根據研究指出,有超過15%的患者會在20年內發展成肺纖維化,不僅提高死亡風險,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一名66歲退休三鐵教練自半年前頻繁乾咳,日常活動也常感到喘不過氣,原先以為是年紀關係導致體力大不如前,不料卻在胸腔內科診斷出肺纖維化,肺部整片白掉,醫師問診時還發現他有皮膚潰傷、肌肉無力的症狀,轉介到風濕免疫科後才進一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肺纖維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死亡率高

    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蘇桂英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為關節慢性疼痛以及變形,但本質仍是影響遍及全身的自體免疫疾病,特別是肺部併發症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盛行率高,包括吸菸、年齡(50歲以上)、抽血檢查顯示自體抗體數值高等因素都會提高肺纖維化的發生風險。根據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將導致10-20%的死亡率,平均生存期僅有5-8年。

    肺纖維化的典型症狀有慢性咳嗽、容易喘、疲累,患者起初可能在活動量大或是受到冷空氣等外在因素刺激誘發症狀,但隨著肺部纖維化的面積持續增加,肺功能會受到嚴重損傷,即使在休息期間也會持續咳嗽、呼吸困難,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值得注意的是,肺部一旦纖維化幾乎無法回復,如果受到病毒感染甚至可能會誘發急性惡化,導致肺功能跳崖式下降,症狀也會急遽惡化。

    及早治療肺纖維化守護肺功能   抗肺纖維化藥物減少惡化風險

    蘇桂英主任指出,由於肺纖維化初期的臨床症狀不明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只留意關節變化,難以從呼吸道症狀聯想到自體免疫疾病,直到症狀惡化才發現肺纖維化。也有部分患者是在關節炎還不明顯時就先出現肺纖維化相關症狀,檢查原因才知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因此,對於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醫師都會特別留意是否合併呼吸道相關的症狀,若能及早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將有助改善預後,降低死亡風險。

    現階段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肺纖維化的治療已有大幅進展,在肺部疾病的剛開始仍以發炎為主要問題的患者,會優先使用抗風濕藥物去抑制體內發炎反應以預防肺纖維化的發生;而對於已經進展到肺纖維化的患者,目前也有專用的抗纖維化藥物可以使用,根據臨床試驗顯示,抗纖維化藥物可以延緩57%肺功能惡化速度,減少70%的急性惡化發生機率,並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蘇桂英主任也分享一名50歲女性個案,該名患者有20多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去年檢查出肺纖維化,咳、喘症狀嚴重到必須住院治療,所幸在抗風濕藥物配合抗肺纖維化藥物雙管齊下治療後,症狀已大幅好轉,肺功能也獲改善,得以重返職場回歸正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應定期檢查肺功能   8週以上咳、喘、累快就醫

    肺纖維化是一種複雜且成因多元,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還有一種不明原因的特發性肺纖維化,都是臨床上相當棘手的疾病。蘇桂英主任提到,肺纖維化需要風濕科、胸腔內科、影像醫學科等跨專業團隊共同合作,透過理學檢查聽診後背下肺葉是否有異常連續性爆裂音,配合X光與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觀察肺部變化,並安排每3-6個月的肺功能檢查以定期追蹤檢測患者的狀況。也呼籲病友與大眾都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肺纖維化多些警覺,若有發現關節不明原因紅腫疼痛,長達8週以上的咳、喘、累的症狀應立即就醫。

    今健康New新聞
    妄想、幻聽先別急著修祖墳!留意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有補助。
    思覺失調症常被認為是「中邪」或宗教因素使然而延誤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與眾多專家齊聚,介紹思覺失調症相關照護,呼籲社會重視思覺失調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持續用藥助延命、支持完整療程不中斷!
    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問世、健保逐步擴大給付。然而,不少病友用藥2年給付期滿,將遇到停藥或自費的困難選擇。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在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呼籲治療有效的病友應持續用藥不中斷,也盼健保持續給付有效藥物。
    不動更痛!僵直性脊椎炎恐悄上身,早治療防脊椎變形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不少人會直覺認為是姿勢不良或搬重物造成的拉傷。然而,如果發現疼痛在清晨特別明顯,或是久坐後更為僵硬,活動一下反而有改善,這就不單純是肌肉疲勞,而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黃春明醫師表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與一般肌肉痠痛或運動傷害相似,患者初期易忽略,而錯失治療黃金時機。若未及早診斷並妥善治療,脊椎的發炎會反覆進行,最後導致脊椎彎曲變形,甚至再也無法站直。
    慢性腎臟病患延緩洗腎必看!醫詳解正確減毒三大關鍵
    慢性腎臟病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洗腎,其關鍵就在於「尿毒素」,隨其增加不僅加快洗腎進程,也會對全身健康帶來危害。如何減毒是病友必知關鍵,馬偕紀念醫院腎臟科科主任林承叡醫師帶大家從3大方向著手進行,守護腎臟健康!
    蔓越莓益生菌推薦熱銷TOP10|女性私密保養必看,營養師公開選購指南!
    在台灣常見的蔓越莓產品有:蔓越莓飲料、蔓越莓果乾、蔓越莓保健食品。在台灣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尤其在女性私密健康產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