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38 筆數

    口罩令05/19解禁!3情況仍需留意,高危險族群勿輕忽。

    2024-05-10

    隨疫情更加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在8日宣布於2024/05/19口罩令解禁,民眾生活更加便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風險族群仍隨身備用為佳。

    N95、KN95、KF94口罩該怎麼選?戴哪一種?重症醫詳解!

    2022-01-24

    近日民眾詢問度高的N95、KN95、KF94口罩,較顯著的差異在於認證國家、過濾效率及配戴方式。N95口罩認證國家來自美國,KN95則是中國,KF94則來自韓國,隨過濾效率賦予不同的數字,95代表著可過濾95%低於3微米的顆粒,94則代表為94%。

    避免戴口罩破皮、蜂窩性組織炎!醫教4撇步防範,相關症狀速就醫。

    2021-07-06

    唐豪悅醫師提醒,蜂窩性組織炎除了會讓傷口惡化,發生在頭頸部,因離腦部位置接近,是很有可能入侵腦部造成腦膜炎、腦部受損的情況,不可大意。若耳部已受傷,建議先貼個OK蹦、人工皮阻擋口罩持續摩擦,也讓傷口得已妥善恢復。但人工皮不宜用在感染性化膿性傷口,以免培養致病細菌。

    倒垃圾無緣無故也會染疫?招名威指6因素:不可能。

    2021-07-02

    病毒雖然不斷進化,但不可能強大到在保持好距離、戴好口罩等真的「完全做好防疫」的情況下,無緣無故的傳播導致染疫,會染疫一定有原因或某處疏忽的地方。

    「兩層口罩」更有助防疫?重症醫指1關鍵:戴錯恐成防疫漏洞!

    2021-06-29

    黃軒醫師解釋,口罩是否能有效的阻擋病毒,除了選用真正有防護力的醫療口罩、N95口罩等以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密合度」,而非戴了幾層。

    千萬別戴口罩運動!醫:恐防疫失效、加重負擔,嚴重致死!

    2021-05-31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不論是快跑、慢跑、騎車運動、爬山,或是瑜珈、筋骨身展等靜態活動或是有氧運動,都不應戴口罩執行。

    本土單日新增29例創新高!陳時中:目前沒有準備升級3級警戒

    2021-05-14

    台灣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今日新增29例本土個案,其中,5例與獅子會相關、16例萬華相關,1例與宜蘭遊藝場相關,7例目前尚未掌握感染來源。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7例本土案例的流病相關性仍在持續疫調當中、「指揮中心目前並沒有準備要升級到三級警戒」。

    防肺炎先自保!6招幫助清除肺部黏液分泌物

    2021-05-14

    肺炎傳染來襲,身體「衰弱」的族群面臨更高風險。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生理儲備量下降,在面臨外界壓力時無法維持身體恆定,甚至身體平衡被打亂後恢復變慢或不完全就是「衰弱」。根據統計,衰弱的老年人死亡率更高,比起身體狀況強健的老人,死亡率高出3-5倍。

    人與人連結!又增13起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獅子會相關已達20例、萬華茶藝館共7人

    2021-05-13

    今(13)新增13例COVID-19本土病例,其中9例與個案1203獅子會活動群聚有關,另3例與臺北市萬區茶藝館群聚有相關活動史,尚有1例感染源待釐清。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社區傳播期間務必佩戴口罩!室內場所梅花座、社交距離不可少

    2021-05-13

    為什麼唱歌需要戴口罩?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正常的唱歌比正常的講話,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而大聲唱歌,又比正常唱歌產生更多的飛沫顆粒。如果我們使用口罩,又大聲唱歌時,其每秒產生的飛沫顆粒為410(200-1150)顆,因此,佩戴口罩能將唱歌時,產生的飛沫顆粒數量減少到與正常說話相似的水平。

    新增本土16例確診!維持第2級警戒!啟動防疫6大方向

    2021-05-12

    臺灣今天新增16起新冠肺炎本土案例及1起調查中。16起個案中,3起為宜蘭遊藝場群聚個案之相關接觸者(案1216、案1231、案1232),10例為案1203接觸者(案1208、案1219,案1223至案1230),其中,3起感染源待釐清(案1217、案1220、案1221);1起調查中個案為案1187接觸者(案1222)。

    疫情升溫沒出國卻發燒怎麼辦?公車、捷運安全嗎?中國網購有風險嗎?

    2021-05-12

    1922專員表示,在疫情升溫之際雖然確實還是會有些風險,但相對較低,民眾若在沒有相關風險的情況下出現咳嗽、發燒等疑似症狀,在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的情況下自行就診即可,經檢查醫師發現有疑慮,會再通報篩檢。

    新冠病毒家庭傳播機率高?專家教3招降低風險

    2021-04-29

    人類近年被三大冠狀病毒攻擊,分別是SARS、MERS以及COVID-19,而三者之間,在家庭的傳播率也有所不同,SARS,傳播率7.5%(風險範圍:4.8%-10.6%)。MERS,傳播率4.7%(風險範圍:0.9%-10.7%)。COVID-19,傳播率16.6%(風險範圍:14%-19.3%)。由此可見,COVID-19是三大冠狀病毒最容易造成家庭傳播的。

    PM2.5吸多不只心血管疾病?專家:口罩擋不住!多運動蔬果助對抗自由基

    2021-04-23

    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指出,空氣污染是影響健康的主要環境風險之一,懸浮微粒的健康影響大於其他任何污染物,其中PM2.5因體積小,只有2.5微米以下,吸入後可深入肺泡,並傳導到血管,造成中風、血管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發生。

    也是無症狀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率可破5成 醫籲:認識4大症狀

    2021-04-21

    「無症狀感染」的傳染病令人聞之色變,環境中並非只有新冠病毒具此特性。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易透過親密接觸、群聚傳染的腦膜炎,嚴重時死亡率逼近50%,僅107年3例腦膜炎確診個案就有2例死亡。加上症狀不明顯、感染後惡化速度快,若未及時就醫處理,恐留下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彩色口罩會致癌?招名威:除非拿來吃,這2情況才會釋放致癌物

    2021-01-19

    會有致癌疑慮傳出,主要是因為彩色口罩上的染劑「偶氮」,被拿出來討論是否有「苯胺化合物」,其被認為可能有致癌的風險。對此招名威教授指出,偶氮這樣的染劑其實平常本來就普遍用於日常生活的紡織品,在新冠肺炎爆發後,因應大眾需求開始用於製作彩色口罩上。不過即便如此,口罩上的使用在整體的產業比例還是偏低。

    【名家專欄】唐豪悅醫師/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2020-10-29

    如果在戶外長時間戴口罩,摘口罩時可以用清水或溫和洗面乳稍微清潔臉部。但乾性皮膚跟敏弱肌膚的朋友,切勿過渡洗臉喔。如果洗臉後有明顯的緊繃感還有脫屑,表示你的洗臉太over,或是你的洗面乳不ok。可以stop

    夏天避免痘痘爆增,醫:別太常洗臉,5招保養臉部不踩雷。

    2020-05-25

    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長時間戴著口罩,口罩會形成一個悶熱的環境,加上口罩緊貼臉部,容易會和臉部皮膚產生摩擦,會容易更進一步造成毛孔阻塞,也更容易造成細菌增長,此時若遇上本身臉部就比較油,或有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容易出現粉刺型的膚質等膚質、膚況較不好的情況,戴口罩時自然就更容易出現一些皮膚問題,輕則更容易長痘痘、粉刺等,重則讓原本就有的皮膚問題加重。

    光觸媒加紫外線消毒殺菌 攜帶式口罩殺菌包防疫更有力

    2020-05-06

    小兒科醫師黃心平指出,光觸媒能有效分解有機物,廣泛應用於醫療環境的消毒殺菌,而且只要有光的環境就會持續作用,效益更長更方便,黃心平表示,自己的診所也使用光觸媒來清潔環境,還能同步達到除臭功能。

    流感和一般感冒症狀怎麼分?出現全身倦怠是警訊?吃飯前洗手勤戴口罩最重要

    2020-04-16

    感與感冒最大差別之一在於嚴重程度,流感會有發高燒、頭痛、肌肉痠痛、鼻涕、咳嗽,以及最明洗的「全身倦怠」。流感時就算沒有發燒,也會覺得非常疲累。無論是冬季或是夏季流感,每年都會造成小兒或老人的重症病例,陳映庄指出就曾有流感小朋友,引發急性腦炎直接昏迷,再加上流感具有傳染性,家中或是學校同學得到流感,應該在家好好休息,做好隔離的動作。

    口罩套有用嗎?醫:正確使用確實能延長口罩壽命。

    2020-03-11

    王威傑醫師表示,口罩套之所以有利延長口罩的壽命,主要是因為不論N95、外科口罩、醫療口罩、活性碳口罩,任何一種規格的口罩其結構都有可能因為流汗、脫妝、咳嗽等原因破壞結構、漸漸受損,防疫效果自然就會漸漸失去效用。口罩套可將口罩阻隔降低受損機會,如此便有利於延長口罩的壽命。

    口罩實名制2.0線上預購開始 不受限身份證單雙號超商領貨

    2020-03-10

    為防止搶購、屯積口罩物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制「口罩購買實名制」至今已超過一個月,然而仍有民眾反應口罩分配不均,以及無法分身前往實體藥局通路排隊的上班族、學生族無口罩可用。因此,指揮中心今日宣佈,口罩購買將推行線上2.0預購模式。本周日3月12日開始,可透過健保卡、自然人憑證登入線上平台,或使用健保快易通手機APP,通過認證後就能預購口罩,預購成功者預計3月26日起可陸續至超商門市領取。

    防疫買不到口罩?那就用吃的!營養師:顧好健康3力很重要

    2020-02-26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但在口罩大缺貨、成人每日每週限購2片的情況下,國人該如何強化自保能力呢?營養學專家指出,除了基本的戴口罩和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管理之道不可偏廢之外,正確且優質的飲食習慣有助維持「健康3力」,發揮「吃的口罩」效果,讓自身的防疫能力更完善!

    武漢肺炎出現無出國旅遊史病例,醫籲小病勿跑急診勤洗手「說真話」

    2020-02-20

    60多歲無出國史的女性,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四度至診所就醫,因症狀加劇出現呼吸急促,29日轉入醫院急診,確診肺炎,30日收治入院。之後病情惡化,於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17日配合指揮中心加做武漢肺炎篩檢

    別讓脫口罩成防疫漏洞,感染科陳寶珍醫師:2大細節要注意

    2020-02-19

    陳寶珍醫師表示,戴口罩的目的主要就是阻擋飛沫感染的可能,將細菌、病毒阻擋在體外避免進入口鼻,而若口罩真的起了作用,那麼也就代表口罩沾染了細菌、病毒。此時若是用接碰觸口罩,又在其後未進行洗手的情況下,直接接觸到口鼻甚至是眼睛,就有可能藉由手將細菌、病毒傳入體內,進而受到感染。

    武漢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重症專科醫師破解疫情迷思

    2020-02-12

    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胸腔內科專科醫師黃軒接受本刊採訪指出,從這起個案可以瞭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親密接觸者,一開就被列為最高危險群,而親密接觸者的確未必會有感染症狀。

    併發症不只肺炎,流感威脅知多少?抗病毒藥有副作用?醫師也在用的抗毒4招公開

    2020-02-07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其保護效果會於六個月後逐漸下降,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個人對於流感的防治政策則有四招: 第一招:咳嗽務必戴口罩; 第二招:生病請在家休息; 第三招:肥皂勤洗手,手帕隨身帶;

    武漢肺炎/台灣新增2病例確診13人 首例個案痊癒出院喊「在台灣很幸福」

    2020-02-06

    我國新增一名北部40多歲男性及一名20多歲女性確診,男性去年底前往武漢工作,2月2日由大連返台後出現症狀。女性個案長住武漢,1月21日從深圳返台,目前均收治於隔離病房。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內案例增加為13人,病情皆穩定控制,第一例個案已痊癒出院。

    武漢肺炎、流感、感冒小孩如何防疫?要戴口罩嗎?趙順榮藥師解惑

    2020-02-06

    趙順榮藥師表示建議2歲以下的孩童最好不要戴,其主要是因為若要確實做到防疫,口罩對小朋友的呼吸來說會形成阻礙,特別是2歲以下的孩童自主能力、表達能力都尚未健全,若戴上口罩可能會有呼吸受阻的疑慮。

    武漢肺炎/全中國皆為疫區 中港澳入境須居家檢疫14天

    2020-02-05

    今日起有赴中港澳旅遊史者,回台後應執行居家檢疫十四天。惟有赴港澳但事先申請核准者,可於回國後可採取自主健康管理。

    解決口罩搶購亂象,2/6起實名制憑健保卡購買,戴口罩謹記「一不三要」

    2020-02-03

    搶購口罩問題與供需不平衡、民眾搶購以及不必要的過度使用有關。2/6起啟動實名制購買,並採取身份證字號單雙號分流。每七天可購買2片口罩價格為10元

    兒童口罩大缺貨,指揮中心:學生不必戴口罩,有症狀或慢性病外出時再戴

    2020-01-31

    民眾對於病毒可能人傳人風險產生焦慮,且有搶購口罩現象。指揮中心強調,我國目前尚無社區感染病例,健康民眾不必一律配戴口罩,而以有症狀或身體不適者為優先配戴。莊人祥指出,若民眾自中國大陸地區返台,14天內建議盡量在家休息,外出配戴口罩。民眾如果有任何防疫資訊,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將由地方相關單位入案處理。

    武漢肺炎第9例家庭群聚感染 丈夫回台傳給太太 指揮中心:全面徵用國內口罩

    2020-01-30

    其丈夫12日返台後13日發病,當時的通報病例定義為發燒、呼吸道症狀及武漢旅遊史,研判該案丈夫屬症狀較輕微的感染者,包括老家、親友、武漢當地的接觸者,調查發現約10人左右,目前也都無症狀發生,會視同感染個案,持續處以高規格之追蹤監控。

    防武漢肺炎口罩怎麼戴?4步驟貼緊口鼻阻絕病毒入侵

    2020-01-30

    一般「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適用於不通風場所或有呼吸道傳染病等流行地區,可阻擋大部份的5微米顆粒,有破損或髒污時應立即更換,也不建議重覆配戴一天以上。至於「N95口罩」因呼吸阻抗較高,不適合一般民眾長時間配戴。

    武漢肺炎6大必知防疫知識,何松穎醫師一次解析

    2020-01-22

    何松穎醫師表示,武漢肺炎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導致的肺炎併發症,首例於2020年12月8日發生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於2020年1月7日由中國大陸的專家檢驗出病毒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新型病毒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由此病毒所造成的肺炎俗稱「武漢肺炎」。

    防空汙、PM2.5口罩怎麼戴?醫:不只傷呼吸道還傷腦、心血管,沒戴對、沒戴好都是做白工。

    2020-01-20

    馮博皓醫師表示,就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空氣品質不佳確實非常有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及不穩定度增加,容易急性發作,產生咳嗽、過敏、呼吸不順、氣喘、慢性肺病、肺癌等情況。而除此之外,也容易帶來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問題,長期下來若不正視此問題並加以防範不僅呼吸道會受到影響,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也可能增加。

    沒抽菸也得肺癌?室內空氣汙染是隱形殺手,毒物專家:這些都要注意

    2019-12-04

    家中最有可能產生空氣污染的地方應該就是廚房了。教授表示,油煙也是惡名昭彰的空氣汙染之一,質地黏著,入肺後就不易再出來,所以料理的時候的務必要留意,至少要開抽油煙機。

    今健康New新聞
    免疫系統叛變恐釀肺纖維化! 防範內憂外患應做「這檢查」
    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因眼周及身上皮膚出現明顯紫紅色皮疹而就醫,起初肌肉狀況尚未受到影響,治療選擇以類固醇為主。經治療後再次回診,卻出現呼吸急促、喘的症狀,檢查後才發現肺部已經整片白化,是典型的肺纖維化表現。然而,當時因缺乏有效治療武器,只能讓肺功能日漸受損;所幸,現階段已有抗肺纖維化藥物並在去(2023)年底起擴大健保給付對象,未來這群病友經風免科或胸腔科醫師評估後,便有機會申請健保用藥,減緩肺纖維化病程,有望延長存活期且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郭子乾岳母黃斑部病變憂失明。醫指4症狀快就醫,新藥給付3族群受惠!
    郭子乾表示,想當時岳母曾經向家人幾次提到過視力感覺越來越惡化,大家原以為是老花眼等等一般的年老現象,好一陣子後才察覺不對勁前往眼科檢查,才發現是黃斑部病變,岳母視力已受影響。
    異膚嚴重程度常被低估?正確認識異膚,更助病友治療回歸生活!
    每年09/14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今年主題強調「真實無濾鏡」,盼大眾更正確的認識異位性皮膚炎,瞭解病友真實面對的挑戰,以及全方位照護的重要性,進而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鼓勵,助病友更能透過正規治療、長期穩定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紅腫癢超過6周快去大醫院!「3要1不」清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蕁麻疹相當常見,不過要留意「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這會讓人好了又癢、癢了又癢,像個無止盡的迴圈沒完沒了,讓患者找無方法、身心飽受痛苦。醫師提醒,若發現症狀異常盡早就醫檢查,謹記「3要1不」助穩定控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不是「鬼」剃頭!圓禿是免疫疾病。醫:6成影響生活,早治療防全身掉毛。
    頭上莫名禿一塊、在我國俗稱「鬼」剃頭,不少人以為這個疾病單純是因為壓力太大所致!醫師指出,鬼剃頭其實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正式疾病名稱叫做「圓禿」。患者由於自體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毛囊、導致圓型斑塊落髮。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圓禿患者有三成可能發展成多發、大範圍的禿髮;嚴重者可能「全頭禿」,甚至還有1%患者可能進展至全身毛髮盡落、變成「全身禿」。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