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症不只肺炎,流感威脅知多少?抗病毒藥有副作用?醫師也在用的抗毒4招公開
2020-02-07今健康/陳勝咸(臺南大安婦幼醫院院長)
流感哪一種最嚴重?併發症有哪些?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狀包括了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及疲倦等。高危險群的病患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流感病毒有A、B及C型,A型和B型幾乎每年引起季節性流行,C型則以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為表現,且一般不會造成流行。主要感染人類的A型流感病毒型分別為 H1N1 與 H3N2。以嚴重程度來說,A型大於B型大於C型。A型和B型病情較嚴重,有篩選之必要。在病毒學分類上,流感病毒屬正黏液病毒科。
一、A型(甲型)流感
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禽、豬、馬、海豹、鯨魚及其他動物,但野生禽類是這種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A型流感病毒總在不斷變異,根據病毒表層的兩種蛋白質被分為不同的亞型。這兩種蛋白質分別為血細胞凝集素(HA)和神經氨酸(NA)。其中,HA有十五個亞型,NA有九個亞型。HA和NA兩種蛋白質可能形成多種組合。只有幾種A型流感病毒亞型目前在人群中普遍傳播(H1N1、H1N2 和H3N2)。
二、B型(乙型)流感
B型流感病毒通常只見於人體。與A型流感病毒不同的是,這種病毒不會迅速變異,因此沒有亞型分類。雖然B型流感病毒能在人群中引發流感,但這種病毒不會引發疫情。
三、C型(丙型)流感
C型流感病毒只會導致人體出現輕微病狀,不會導致流感疾病或疫情。人體有可能感染A、B和C型流感。不過,目前在人群中傳播的A型流感病毒亞型只有三種:H1N1、H1N2 和 H3N2。
大流行時,病毒能有效地人傳人,而且人類對此病毒幾乎無免疫能力。歷史上,百年間主要全球性大流感有一九一八年的HIV、一九五七年的 H2N2、一九六八年的H3N2、一九七七年的 H1N1、二○○九年的 H1N1。尤其是一九一八年的流行,造成了四千到五千萬人死亡。
政府目前有下述監測系統
病例監測:法定傳染病的監測系統通報系統(流感併發重症、新型A型流感)、症狀監視通報系統(類流感聚集,國際機場入境發燒旅客)。
流行趨勢監測:及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RODS)、肺炎及流感死亡監測、人口密集機構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定點醫師監測系統。
病毒活動監測:病毒性合約實驗室監視通報系統、病毒抗原及抗資性分析。
臺灣因應大流行之準備,依照季節性流感、流感大流行,防治政策有所不同。季節性流感的防治重點在人口密集機構疫苗接種於高危險群、高傳播族群,藥物使用縮短症狀持續時間,降低重症與死亡率,自主健康管理。流感大流行的防治重點則是機關團體防疫,全民疫苗接種,重症治療,隔離檢疫停課。
個人對於流感的防治政策則有四招:
第一招:咳嗽務必戴口罩;
第二招:生病請在家休息;
第三招:肥皂勤洗手,手帕隨身帶;
第四招:接種疫苗。
目前政府供應的流感抗病毒藥劑有三種
一、貝瑞塔:靜脈注射劑型,多半用於流感併發重症患者,因昏迷等原因致無法吞服、吸入抗病毒藥劑時的用藥選擇。由於本藥劑是以點滴注射方式使用,有心臟、循環器官功能不良或腎功能不良者需審慎使用。
二、瑞樂沙:乾粉吸入劑型,適用於五歲以上病患,不需依體重調整劑量。每日吸藥兩次,每次兩劑量,連續五日不可中斷。
三、克流感:口服膠囊,每顆七十五克。十三歲以上成人每日吃兩次,一次一顆,連續投藥五日不可中斷,十三歲以下孩童需調整劑量。
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下痢、腹痛和頭痛。曾有來自日本的報告指出,部分患者在使用克流感後,會產生例如:自殘、妄想情形,主要發生於兒科病患,其原因不明,因此服用克流感藥物期間應小心監測不尋常行為。
由於抗病毒藥劑在發病後四十八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所以一旦出現流感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及時診斷用藥,接受有效治療。而且目前已經出現了具抗藥性的流感病毒,因此病人務必得依照醫師評估後才服用處方用藥,不可自行購買服用,以免病毒出現抗藥性。
另一方面,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其保護效果會於六個月後逐漸下降,且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建議應每年接種新疫苗,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臺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十一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翌年年初達到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於二、三月後趨於平緩。再加上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才能產生保護力,故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醫事防疫人員、禽畜業者、國小學童、六個月~六歲的嬰幼兒、孕婦、六個月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患、托嬰中心及幼兒園托育與專業人員),應於十月流感疫苗開打後,盡早接種疫苗,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力。
流感對哪些族群威脅最大?
根據國外文獻,流感疫苗之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三十~八十%,對健康的成年人有七十~九十%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五十~六十%的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八成死亡率。此外,疫苗保護效果亦需視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一般保護力會隨病毒型別差異加大而降低。
二○○九年 H1N1 流感大流行時,研究發現,占美國人口一%的孕婦族群,其死亡數卻占了所有流感死亡人數的五%。新境界臺灣周產期醫學會訊二一二期周產醫學文獻回顧也發現,第三孕程之孕婦與產後四週內的產婦,發生併發症與死亡的風險可達到一般族群的四倍。
除此之外,雖然研究顯示流感病毒極少經由胎盤直接感染胎兒,但孕婦罹患流感仍可能對胎兒有不利影響,包括先天性心臟病、自發性流產、唇裂、胎兒神經管缺損、水腦、早產、低出生體重等。
根據疾病管制署二○○九年針對臺灣 H1N1 新型流感疫苗於孕婦使用之安全評估研究,初步發現,懷孕六週以上接種 H1N1 新型流感疫苗,並不會增加接種後一到二十八天危險期內發生自然流產的風險。孕婦於任何孕期接種 H1N1 新型流感疫苗,也不會增加胎兒或新生兒死產、早產、子宮內生長遲滯等風險。若懷孕未滿十四週接種,對於子宮內生長遲滯;懷孕十四週以上接種,對於死產、早產、子宮內生長遲滯等預後,均有統計上顯著之風險降低。總之,孕婦接種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應是可以被接受的。
流感病毒對懷孕婦女更危險?原因出在免疫系統改變
相對於非懷孕時的生育年齡女性,流感對懷孕婦女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後果。為何如此呢?因為在懷孕時及產後兩週,女性身體有三大系統的改變。
首先是免疫系統的改變。免疫能力從懷孕早期就已改變,有些增加(Th1)、有些下降(Th2),而對抗病毒感染是 Th2,流行性感冒就是病毒感染。此外,懷孕可視為某種「發炎症狀」,若抑制發炎狀態,著床等就無法進行,尤其是懷孕十二週以前。懷孕十五週後,抗發炎的細胞及分子增加,不然就容易流產。病毒也會使免疫系統鈍化,又影響免疫和細菌的交互作用。
再者,心臟血管系統也會改變。懷孕時,心輸出量及靜脈回流增大,易受病毒感染。因感冒而發燒也會增加孕婦的心臟血管負荷。「熱」本身就是致畸原,會造成胎兒的神經管缺陷。最後是呼吸系統改變。懷孕時,呼吸供氧量增加,流行性感冒容易引起肺部疾病,更使懷孕的呼吸負荷增加,更容易產生喘、多痰等症狀。
懷孕時,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症狀相似,但容易增加懷孕時原有的負荷。症狀有發燒(較高)、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鼻塞、全身痠痛(特別是眼窩痛、關節痛及頭痛)、發炎、疲乏,也有嘔吐和腹瀉。若有下列症狀,則應前往醫院急診:
-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 胸部或腹部持續疼痛、壓迫感。
- 持續頭暈、頭痛。
- 意識模糊。
- 癲癇發作。
- 少尿或不排便。
- 嚴重肌肉疼痛。
- 嚴重虛弱無力或不穩定。
- 持續發燒(大於三十八.七度)。
- 持續咳嗽、呼吸困難對退燒藥沒有反應。
- 嬰兒胎動減少。
- 其他婦產科症狀或加重。
- 其他內外科症狀加重。
總之,一旦了解懷孕期的生理改變,防治流行性感冒更要注意。流感疫苗注射則是孕期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最佳方法,也可保護嬰幼兒。母體可在懷孕期間將抗體傳送給正在發育中的胎兒,形成「先天性免疫」。此外,孕婦應接種的是流感疫苗,而非「減毒流感疫苗」。
在治療方面,抗病毒藥物愈早使用愈好,尤其是症狀開始後四十八小時內,所以應及早利用快篩確定,若為陽性即可進行。抗病毒等藥物可使流行性感冒變得較溫和、感覺比較舒服,其他如退燒藥(Tylenol)或止咳等,則屬於症狀治療。
(本文出自時報出版/陳勝咸醫師《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非經許可,嚴禁轉載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