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4 筆數
煩死了,要補班!吃爆?來吃這些「真正開心食物」恢復好心情!
2023-02-17賴秀怡營養師首先建議,心情不好時,飲食要特別注意顧好腸胃道健康。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後腸胃道功能其實也會下降,而腸胃道功能不佳也會影響整體身體和心理的狀態,像是許多人壓力一大就會大吃大喝,但心情未必會真的有所改善,甚至在這樣不良的紓壓方式、心情和飲食都不佳的狀態下,形成「壓力性飲食」的惡性循環,這也是肥胖門診常見的問題。
補班症候群來襲好心煩?心理師教前中後這樣做,維持好心情!
2023-02-16補班對勞資雙方的影響,恐怕未必只有補班當天。薛媛云心理師表示,補班從當週的週一開始民眾往往就會有些心理不適、特別重的藍色星期一,補班的前一天到補班當天會更明顯,接下來休假一天後又得再繼續工作五天才能休假,這往往會讓人覺得休息不夠,兩個禮拜都處於壓力狀態。
失戀、心情差、壓力大吃什麼?營養師推12種好心情食物,包括巧克力!
2022-09-27失戀、情緒低落、抑鬱、憂鬱、焦慮、壓力大,常會讓人想透過食物緩解,常見如巧克力、洋芋片、糕點、甜食、炸物、酒精等。嫚嫚營養師表示要大吃可以,但也得注意健康及常見相關影響,並呼籲其實有很多天然食物可幫助心情愉悅,也對身體健康,建議適度放縱後以這類食物為主。
打呼代表睡得熟?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傷身、傷心、傷伴侶!
2022-08-19打呼相當常見,但也和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高度關聯性,其不只容易使睡眠品質不佳、使得心力憔悴,更是容易提升各項疾病風險,同床的伴侶也容易受到波及。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就指出,日前一名婦人長期受失眠所擾,情緒焦躁不安、鬱卒、白天精神恍惚,經詳細問診後發現,原來是因先生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致。
家人變得憂鬱、焦慮、易怒?醫:留意失智症不明顯精神症狀。
2022-05-09失智症普遍被認為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事實上除了認知退化,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對於許多家屬來說,往往令人不知如何面對,甚至造成生活中很大的困擾跟家人間的衝突。這些精神行為症狀容易被忽略跟失智症的相關性,也延誤了就醫的時機。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指出常見情況及觸發情境,也提供應對方式參考。
當兵害的?確診就該隔離?破解2大思覺失調症迷思!
2021-11-22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神經受損性疾病,過去常見病友在當兵或考大學時發作,因此被認為「當兵當到瘋了、讀書讀到瘋了」,而且為了避免失控、傷及旁人,最好「關起來!」不過,這都是早年的錯誤觀念,醫師表示只要及早且規律治療,思覺失調症病友也有機會回歸社會,生活與正常人無異。
遇到新冠疫情,思覺失調就控不住?醫:長效針劑穩控新趨勢!
2021-11-19社會輿論常有偏見,認為思覺失調症病友是社會的隱形炸彈,經常莫名傷害別人,因此心生畏懼。廖尹鐸醫師強調,思覺失調症病友若能提升病識感,透過及早且穩定的治療,大多數不會有攻擊行為。醫師也呼籲民眾多關心生活周遭親友,若發現出現與空氣對話,或有一些不合乎邏輯的妄想內容時,應鼓勵其就醫檢查與評估,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3招防止疫情「資訊焦慮」 諮商心理師:沒解決方案的資訊別看
2021-06-11林仁廷諮商心理師建議這時後反而要降低資訊量。因為人一緊張就會很想把所有狀況弄清楚,這時候反而資訊爆量,最後也整理不起來,而是會相信「最令人恐懼的那些報導」,想提早去因應最壞的可能。新聞台的新聞因為24小時播放,要有產量及收視率,最容易下吸引人卻嚇死人的標題,甚至是偏頗的政治立場,而且會提出解決辦法非常稀有。建議通通關掉。只留中午或晚間新聞看就好,在有限的前30分,就是比較重要的新聞。
緊張、焦慮!我有新冠壓力症候群?1分鐘壓力評估自我檢測!
2021-06-10面對緊繃的疫情,許多人或許還尚未察覺自己正面臨情緒緊繃的狀態,黃軒醫師建議可使用「Covid19壓力評估工具」做個初步的自我評估。此為加拿大及美國各大學專業的心理健康科學家、臨床醫師、實習生所成立的《PsyPan Network流行病心理學網站》編製
防疫防到焦慮、憂鬱?醫教6招破解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6-10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裡「stay home」,因為家是疫情期間最安全的避風港,但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專家曾提出警告,因疫情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風險增加。不久後,家暴數據隨著疫情爆發,包含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專線通報數,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
高壓防疫生活引頭痛、失眠、胃痛 楊聰財5招改善「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5-21楊聰才診所院長/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害怕和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為的是防備周遭可能發生的危險得以生存,這波疫情災難稍有不慎足以致命,對人所帶來的壓力自然也會有別於以往。而這樣的高壓生活往往不僅影響情緒和行為改變,讓人出現焦慮、躁鬱、甚至是出現強迫症等心理疾病,也容易造成荷爾蒙失調、引起頭痛、失眠、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各種健康問題,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可謂全面性的影響。更讓人擔心的是,許多民眾不善於「坦承」自己的壓力,認為自己沒問題、不該有問題,壓抑的情緒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理,往往讓狀況愈加嚴重。
疫情爆發壓力山大?中醫:泡腳、4穴位緩解「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5-21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壓力等負面情緒在中醫而言指得就是火氣,主要和肝、脾、膽有關,特別是憤怒、緊張等較為高漲的負面情緒,又與肝經息息相關。因此若要解除壓力,建議民眾日常可透過按摩等方式疏通氣血,氣血順暢有助於改善緊張焦慮的情緒。
男兒有淚不輕彈?忍住不哭恐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血管風險
2021-04-15不過,傳統男性形象及社會標準,使東西方男人可能從小就被灌輸「真正的男人不會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觀念,導致男性長大後更容易將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因而與親人、朋友產生疏離感,或者產生飲酒等成癮行為,自殺的風險因而提升。Newhouse認為,為了男性身心健康著想,應該教導男性正確面對哭泣,且從家庭及學校開始。
【名家專欄】楊聰財醫師/不讓悲傷往事牽著鼻子走,3步逆轉反芻式思考!
2021-01-22反芻式思考會加重或延長負面情緒或憂鬱症狀,因為它促使個體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負面感受上,使其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斷沉溺於對所煩惱的問題進行思索,而不嘗試做任何解決問題的行動;也會沉浸於對憂鬱症狀的成因或者影響結果進行思考,而不做任何建設性的事情以減緩癥狀。
今健康New新聞

黃斑部病變5大高危族群!減緩視力退化,眼內注射治療新進展

抗病毒用藥隨意停? 不只病毒失控、小心抗藥性風險!

行逕詭異非中邪!原來是愛滋病發 感染隱球菌腦膜炎

少數能預防癌症的疫苗!男女接種HPV疫苗助遠離頭頸癌與子宮頸癌

HIV診斷即治療!有效打擊病毒,第一線用藥選擇要快、也要準!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