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22 筆數

    背「硬」如竹竿,僵直性脊椎炎當心6共病找上!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助早回人生不忍痛!

    2023-12-06

    睡了一個好覺後,沒想到起床卻發現背部異常僵硬。奇怪的是,下床活動後又突然緩解了?當心可能不是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所導致的腰背疼痛,而是明星病「僵直性脊椎炎」惹的禍!臨床常見病友因輕忽症狀警訊,延誤診斷與治療,導致難以挽回的沾黏僵硬及關節外併發症,嚴重還可能造成失能,讓生活品質大幅降低,增加照護負擔。呼籲民眾,應對其症狀保持警覺,並遵從醫囑積極治療、穩定追蹤,才有機會將威脅降到最低。

    別等骨折才知骨鬆!防範未然先做「這」篩檢

    2023-10-24

    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為呼籲今年的主題「Build Better Bones 強健更好的骨骼」。醫界持續積極呼籲長者們需正視骨鬆威脅,以及定期篩檢骨密度的重要性,期望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美好銀髮健康願景。

    脊椎壓迫性骨折翻身都痛好難受! 駝矮痛別再忍耐,揪出骨鬆是防範關鍵!

    2022-11-21

    現代人絕對不能只重視「三高」問題,也要留意「一低」可能帶來的健康威脅!骨密度太低不只會增加髖部骨折風險,同時也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因子。為避免簡單日常動作(如搬重物、抱孫子)就可能造成骨折,提醒民眾,務必及早瞭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問題,需要治療時應配合醫囑,加上阻力運動以及均衡營養改善,能離一低越來越遠、還能預防骨折發生!

    提早掉牙是心血管疾病警訊?醫教正確潔牙「護齒3寶」不可少

    2022-11-01

    口腔健康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牙齒數目不僅可能與壽命長短相關,近來研究發現,缺牙數目還能用來預測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中風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65歲以前缺牙5顆以上,風險更是明顯提高。醫師呼籲,做好口腔保健,養「牙也能存健康。為了提醒國人正視口腔健康,台北市牙醫師公會30日於北市林森公園舉行「2022全齡護齒園遊會」,號召民眾不分年齡,一起「護」齒保健康。

    鈣重要!乳糖不耐症怎攝取?營養師指關鍵:喝牛奶訓練!或可吃別的。

    2022-10-31

    乳糖不耐症的民眾詢問是否可以用豆漿取代牛奶,答案是不行的。牛奶的重要性主要在於鈣,而豆漿主要是補充蛋白質,鈣質含量非常低,若只喝豆漿容易忽略了鈣吸收,長期下來會有骨密度不佳、骨鬆等問題,牛奶和豆漿都不可互相取代。

    研究曝新冠影響骨健康!簡單3動作檢測、3招養好骨頭!

    2022-10-20

    黃兆山醫師指出,據國際研究,感染新冠肺炎後的身體發炎狀況、會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影響骨質密度。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194萬名50歲以上民眾染疫,這些熟齡確診者可能就正面臨行動力危機。呼籲康復的熟齡民眾接受「骨密度檢查」,如發現為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採取適當的措施保養骨骼。

    網傳維生素D吃多易失智?營養師教健康4吃法增免疫、防骨鬆!

    2022-09-14

    近日網路上廣傳「維生素吃多易失智」的消息,讓不少民眾有些擔心、有些疑慮。對此劉怡里營養師說明,並教大家如何正確、安心的攝取維生素D幫助養生!

    骨質疏鬆症迷思大破解!醫籲及早治療防骨鬆、骨折

    2022-06-30

    骨質疏鬆症是個相當常見的疾病,但因為大多症狀不明顯,在真正發生問題前往往難以察覺,因此又被稱為銀髮族的隱形殺手。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劉亦修醫師提醒,防範骨鬆要趁早,以避免骨折發生帶來不便,甚至久臥在床或間接提升死亡風險。

    疫情少運動恐傷骨本!銀髮族必認識的一低「骨質疏鬆」!

    2022-06-21

    疫情期間減少外出,不僅會導致肌力流失,還可能傷骨本!一旦骨密度流失太快,就可能出現一低危機「骨質疏鬆症」。雖然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多數人發現骨質疏鬆,是發生意外脆弱性骨折就醫後,才發現自己有骨鬆。提醒民眾,務必要特別注意保「密」防跌,關心自身骨密度,避免後續骨折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婦剎車竟骨折,原來有骨鬆!醫:中高齡4情境都要注意。

    2022-03-18

    洪暐傑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注意的不只有跌倒,生活各種情境都需小心,以防骨折發生,而骨鬆不易被發現,民眾平常就需留意自己是否也是骨鬆族群。

    骨鬆已是常見慢性病!如何正確保密防跌?醫籲出現駝矮痛及早就醫!

    2021-12-29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有一種疾病正在急速增加,成為老年族群常見的慢性疾病,就是骨質疏鬆症。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不會察覺,今天直播會客室要教大家如何正確保密防跌,以及認識三高一低的新知識!

    三高一低要知道。保密防跌不可少:活到老、走到老!

    2021-12-28

    台灣很多人都知道要遠離三高,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血脂;可是卻忽略了「一低」骨密度太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統計顯示,國人有70%女性骨鬆患者並未接受治療,男性患者未治療比例更高達九成。

    7大骨鬆骨折風險指標!你中幾個?如何遠離骨折「開源節流」?

    2021-12-16

    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族群常見慢性病第四名,隨著年齡增長,骨鬆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為醫師表示,全台約有130萬名民眾罹患骨鬆,但僅20至30萬人接受骨鬆治療。

    天冷慎防跌倒骨折!醫教4招:防骨鬆飲食不能只喝牛奶。

    2021-11-25

    洪暐傑醫師表示,冬季集合了各種容易跌倒發生骨折的風險因素,年長者一旦發生骨折,對患者、照護者都是一大負擔,甚至可能出現死亡風險,不可輕忽。

    補鈣食材大公開!營養師指6關鍵,防骨鬆別只喝牛奶。

    2021-11-17

    莊譓馨營養師表示,骨鬆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常被忽略,患者往往是在骨折後才發現。值得注意的是,骨鬆的並非年長者特有的問題,人體骨質在20歲左右達到顛峰後,三十歲開始便會以0.1-1%的速度逐漸流失,更年期的女性流失更快。

    別等跌倒骨折才發現骨鬆!醫教3關鍵,定期檢查骨密度防骨鬆骨折!

    2021-10-22

    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第四名,其中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據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一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在家中跌倒,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嚴重可能造成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死亡率更高達約22%,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做好日常防護,才能有效降低骨鬆骨折風險。

    缺鈣易骨鬆、三高、傷全身!營養師推10種食材助補鈣。

    2021-07-21

    長期缺鈣容易出現情緒緊繃、暴躁、焦慮、失眠等問題,以及肌肉抽筋或是常常腰酸背痛的肌肉情況出現。也會因身體為協助血鈣上升,使得血管平滑肌收縮引起高血壓,而三高環環相扣,常見三者同行,也容易提升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進而使得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提升。

    骨鬆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打疫苗有副作用嗎?要注意什麼?

    2021-06-17

    洪暐傑醫師指出,出現肌少症的情況肌肉流失10%,死亡率為10%;肌肉流失20%,死亡率將升至30%;肌肉流失30%,死亡率將來到為50%;當肌肉流失40%時,死亡率直逼100%!提醒骨鬆患者,面對疫情,最要留意的就是肌少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若能施打疫苗更應盡快接種。

    肌少症影響廣,久坐少動要注意!醫:易三高、骨鬆、退化性關節炎!

    2021-06-03

    王威傑醫師表示,肌少症除了將會影響起身、行走、活動等行動不便,也容易引起骨質疏鬆,因為鈣要從血液進入到骨骼時,需仰賴肌肉的協助,在肌肉量不足的情況下,鈣便無法順利進入骨骼,骨鬆的機率也就會增加。

    慎防「髖關節骨折」突襲!醫:前3年致死率達50%

    2021-04-07

    手術後一年的死亡率約14%至36%,第二年死亡率約13%,前三年總死亡率約50%,超過一般癌症的死亡率,說它是「老人殺手」,一點也不為過。對骨科醫師而言,髖部骨折是最基本的手術,算不上困難,其致命的原因在於

    骨質疏鬆跟你想的不一樣!專科醫師想告訴你的事

    2020-08-31

    一般民眾普遍以為,骨質疏鬆並非重大疾病,或只會引發駝背等小問題。事實上,國內50歲以上每5個人就有一個骨質疏鬆症。骨鬆症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一旦發生併發症最嚴重者可能致命。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2020-03-17

    何松穎醫師表示,牙周病主要分成牙齦炎和牙周炎兩種,發炎的牙齦會有容易出血、紅、腫、痛,而許多情況和一般牙齦無顯著的差異,一般民眾難以察覺,因此常被忽略。

    今健康New新聞
    急性血癌不再是絕症!血癌全攻略:精準治療+檢驗有望痊癒!
    過去電影、電視劇常見男女主角一確診罹患血癌便不久於世的虐心情節,使多數民眾認定血癌難以治療,罹癌等同宣判死刑,對治療不抱希望。但隨著診斷、分類和治療不斷進步,現已打破此刻板印象。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表示:「尤其是急性血癌,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跟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經過適當治療後長期存活率高,甚至有痊癒的可能。」
    年輕未婚乳癌治療陷兩難!健保擴大給付CDK4/6抑制劑成新福音!
    年紀輕輕確診轉移性乳癌,必須摘除卵巢強制停經才能繼續治療嗎?一名40歲出頭的未婚女性,就醫檢查已是第四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癌細胞嚴重轉移至全身骨頭,因希望保留卵巢性徵,接受CDK4/6抑制劑合併抗荷爾蒙治療,幾個月後骨頭處癌細胞全部消失,迄今約2年維持病況穩定。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乳癌病友過去使用CDK4/6抑制劑需自費,但今年起健保新納入給付,幫助減輕抗癌負擔,鼓勵年輕乳癌病友勇敢積極治療。
    一藥治多癌開啟精準治療新趨勢?基因檢測對症下藥成關鍵!
    癌症治療不只看器官,揪出不常見於該器官的基因變異,才能找出最精準治療!以肺癌為例,台灣肺癌是發生率和死亡率雙冠的「新癌王」,也是標靶藥物與精準治療發展較早且較成熟的癌別,但臨床發現有一群病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預後差,隨著基因檢測的進步才發現是一些不常見但可能發生在多種癌症的基因變異。隨著醫藥進步,健保陸續給付肺癌使用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的對應標靶藥物,加上即將給付的NGS(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不僅在肺癌有精準治療,也可望成為更多癌別病友的希望,找出更多精準治療的選擇。
    石棉致癌「惡性肋膜間皮瘤」存活恐不到一年!雙免疫治療納健保重拾希望!
    多數民眾對於「惡性肋膜間皮瘤」相當陌生,其不僅是一種潛伏期長且惡性度高的癌症,成因更是潛藏在生活周遭,與建築、裝潢常用的石䃇材料等有關。以往因為治療選擇少、成效有限的困境,即便接受手術、化療等,預後仍不甚理想。近年因為免疫治療的加入,終於迎來轉機,大幅改善存活及生活品質。健保更首度將免疫合併治療納入惡性肋膜間皮瘤一線健保給付範圍,期望能減輕癌友負擔,為人生重燃新希望!
    喚醒士氣!增治療成效!《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從心抗癌
    根據PLOS ONE期刊2023年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2至3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初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除了需要完整的治療策略,爭取超越五年的存活期目標外,在展開治療前,也應調適罹癌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的情緒,才有機會讓治療發揮最大效益。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