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跌倒骨折才發現骨鬆!醫教3關鍵,定期檢查骨密度防骨鬆骨折!
2021-10-22骨鬆骨折好危險!髖骨骨折死亡率高!
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第四名,其中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據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一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在家中跌倒,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嚴重可能造成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死亡率更高達約22%,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做好日常防護,才能有效降低骨鬆骨折風險。
跌倒骨折竟是骨鬆?停經後婦女務必提高警覺!
骨質疏鬆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將迅速增加。因為骨鬆導致的骨折,有6%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高達20%,且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從此失去自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表示,台灣每三位5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鬆,且有二分之一的機率發生骨折情況,國人雖然對骨鬆普遍認知度高,但對嚴重骨折風險卻無警覺,導致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而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鬆。
定期檢查骨密度 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防骨折
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容易發生骨折,若能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骨折機率將大幅下降,一旦自行停藥,骨折機率甚至會比治療之前還要更高。除了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放射線吸收測量法)確認自己的骨密度,以利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
骨鬆的治療有多種選擇,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作用,傳統治療骨鬆藥物多為單一作用,目前已有同時可對抗骨質流失、促進骨質生成的雙機轉藥物,可為罹患嚴重骨鬆,與因骨鬆骨折住院、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目前疫情趨緩,使用骨鬆藥物的患者應繼續接受持續治療,保持無發生骨折對於骨鬆相當重要。有部分的藥物延遲會造成骨質流失、骨折風險增加風險,建議與醫師討論回診時間,或透過視訊門診方式開立藥物,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進出醫院時務必做好防疫措施,只要有穩定且長期的治療,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未來骨折情況的發生。
「防意外、防跌倒、防骨折」解除骨鬆風險!
骨折一旦發生便不可逆,民眾可利用骨鬆三級警戒自我照護,進行生活調整:
自我照護防骨折
保密防跌不骨折,注意日常環境需視野良好且確保行經路徑以避免跌倒,除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也可搭配適當阻力運動促進骨質生成。
遵從醫囑防停藥
骨鬆患者若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骨質流失,並提升骨折風險。建議已接受治療患者,聽從醫囑定期回診並持續用藥,以防自行停藥後病情惡化。
骨折發生防失能
骨鬆患者容易併發脊椎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導致不良於行,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一年內死亡,若出現劇痛或骨折狀況,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