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11 筆數

    腸躁症少吃這些「地雷食物」!醫教6招改善,先檢查排除腸癌可能。

    2024-06-26

    腸躁症常常一有情緒起伏就想上廁所,雖說不會引起腸道損傷或嚴重健康問題,但確實影響生活品質。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翔霖指出治療方式及改善建議,幫助腸躁症朋友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身體有狀況,檢查不出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檢查、改善、治療?

    2024-05-13

    頭暈、頭痛、胃痛、心悸…,許多人身體出現問題檢查不出原因,有時醫生會說「你這個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對許多人而言就像個都市傳說。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可透過檢查評估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一一說明。

    熬夜、壓力大易傷肝!傷哪個肝?中西醫詳解,按摩等4招助養肝!

    2024-03-14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也常有熬夜的情況,常聽說會傷肝,不過確切來說傷的是什麼肝?會不會爆肝?又要怎麼養肝?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一一說明,並教簡單的方法助大家養肝!

    失戀、心情差、壓力大吃什麼?營養師推12種好心情食物,包括巧克力!

    2022-09-27

    失戀、情緒低落、抑鬱、憂鬱、焦慮、壓力大,常會讓人想透過食物緩解,常見如巧克力、洋芋片、糕點、甜食、炸物、酒精等。嫚嫚營養師表示要大吃可以,但也得注意健康及常見相關影響,並呼籲其實有很多天然食物可幫助心情愉悅,也對身體健康,建議適度放縱後以這類食物為主。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醫教6招改善,留意有無疾病可能!

    2021-11-25

    王德生醫師指出,當身體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生理、心理皆可能受到影響,心理層面如憂鬱、焦慮、躁鬱等各種情緒障礙,身體則影響不僅器官,如失眠、胸悶、易喘、疲倦、眩暈、耳鳴、胃痛、便秘、腹瀉、頻尿等皆有可能,影響層面非常廣泛。也因為各疾病皆有可能出現相關症狀,因此診斷時通常會較為謹慎的先評估是否有相關疾病風險存在。

    高壓防疫生活引頭痛、失眠、胃痛 楊聰財5招改善「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5-21

    楊聰才診所院長/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害怕和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為的是防備周遭可能發生的危險得以生存,這波疫情災難稍有不慎足以致命,對人所帶來的壓力自然也會有別於以往。而這樣的高壓生活往往不僅影響情緒和行為改變,讓人出現焦慮、躁鬱、甚至是出現強迫症等心理疾病,也容易造成荷爾蒙失調、引起頭痛、失眠、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各種健康問題,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可謂全面性的影響。更讓人擔心的是,許多民眾不善於「坦承」自己的壓力,認為自己沒問題、不該有問題,壓抑的情緒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理,往往讓狀況愈加嚴重。

    疫情爆發壓力山大?中醫:泡腳、4穴位緩解「新冠壓力症候群」

    2021-05-21

    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表示,壓力等負面情緒在中醫而言指得就是火氣,主要和肝、脾、膽有關,特別是憤怒、緊張等較為高漲的負面情緒,又與肝經息息相關。因此若要解除壓力,建議民眾日常可透過按摩等方式疏通氣血,氣血順暢有助於改善緊張焦慮的情緒。

    懷孕期間好厭世?婦醫教6招趕走憂鬱情緒祝好孕

    2020-04-14

    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不少新手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會開始上網作功課、收集各種資訊,不少親友也會紛紛給予建議,各種出自於「我這麼說是為了你好」的資訊鋪天蓋地而來,再加上孕吐、食慾不振等,容易讓人焦躁不安,若當下又本來就有憂鬱症等心理疾病者,對於身心靈的影響更大。因此建議可尋求正確的管道,如多向專業醫師詢問、參考清楚註明由衛福部、專業醫師、等專業人士的文章,避免誤信謠言,而各種資訊都務必小心求證,並適時詢問自己是否適合為佳。

    頭痛是老毛病還是大地雷?中醫如何助調理?

    2020-03-17

    頭痛是不少人都經歷過的問題,要找出頭痛的原因。胡心瀕中醫師表示,首先要先區別是否為偏頭痛,也就是在頭痛之前是否會有些前兆,例如閃光、複視、噁心、嘔吐等固定症狀,且頭痛通常都是發生在固定的位置,發生的過程也都是一樣的,這就很有可能是屬於偏頭痛的類型。

    工時長增高血壓風險?心臟科醫師教你調整運動飲食,避免「白袍效應」如何居家量血壓?

    2019-12-25

    康研診所心臟科林俊忠醫師接受《今健康》採訪指出,壓力確實是影響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工作壓力會造成身體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血管收縮,不利於血壓健康。此外,上班族若通宵工作、日夜顛倒,或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也會干擾自律神經正常運作,進而對血壓產生影響,一旦真正進入高血壓恐有併發症風險,平日應多檢視生活作息。

    用呼吸改善耳鳴!醫:耳鳴未必是耳朵的問題,單邊耳鳴等情況盡早就醫!

    2019-11-26

    賴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賴盈達醫師 就表示,耳鳴除了前述病理原因其實常見多與壓力有關,所以想要改善耳鳴除了看醫生以外,減壓也相當重要。   而說到減壓,醫師也介紹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就是腹式呼吸,其顧名思義就是用腹部做呼吸,有利讓整個身體變得相當放鬆且柔軟,耳鳴發生的機率就相對可能減少,是個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做的減壓方式。

    今健康New新聞
    防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復發!醫籲3族群注意復發風險
    乳癌多年穩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其中以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的占比最高。由於生長速度較慢、治療效果良好,不少癌友誤以為是「較溫和的乳癌」,只要完成5年藥物輔助治療就能安心。
    助思覺失調症重拾生活!長效針劑有給付,越長效越穩妥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指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與長效針劑。長效針劑已被多項國際研究肯定,綜觀國際,已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
    妄想、幻聽先別急著修祖墳!留意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有補助。
    思覺失調症常被認為是「中邪」或宗教因素使然而延誤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與眾多專家齊聚,介紹思覺失調症相關照護,呼籲社會重視思覺失調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持續用藥助延命、支持完整療程不中斷!
    口服標靶藥CDK4/6抑制劑問世、健保逐步擴大給付。然而,不少病友用藥2年給付期滿,將遇到停藥或自費的困難選擇。轉移性乳癌的治療目標,在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呼籲治療有效的病友應持續用藥不中斷,也盼健保持續給付有效藥物。
    不動更痛!僵直性脊椎炎恐悄上身,早治療防脊椎變形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不少人會直覺認為是姿勢不良或搬重物造成的拉傷。然而,如果發現疼痛在清晨特別明顯,或是久坐後更為僵硬,活動一下反而有改善,這就不單純是肌肉疲勞,而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黃春明醫師表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與一般肌肉痠痛或運動傷害相似,患者初期易忽略,而錯失治療黃金時機。若未及早診斷並妥善治療,脊椎的發炎會反覆進行,最後導致脊椎彎曲變形,甚至再也無法站直。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