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腸躁症少吃這些「地雷食物」!醫教6招改善,先檢查排除腸癌可能。

    2024-06-26

    腸躁症常常一有情緒起伏就想上廁所,雖說不會引起腸道損傷或嚴重健康問題,但確實影響生活品質。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翔霖指出治療方式及改善建議,幫助腸躁症朋友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什麼是腸躁症?為何發生?
    醫指可能原因不只情緒。

    蔡翔霖醫師表示,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大多出現在5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常見。腸躁症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明朗,相關可能因素也不單指有民眾熟知的與情緒壓力有關,其他也包括腸道運動異常、腸道神經敏感、腸道菌群失調、飲食及生活方式引起等。

    醫師說明,腸道的肌肉收縮過度或是不足,這類的運動異常都可能導致排便問題。若是腸道神經對壓力或刺激的反應過度也會引起。而腸道內細菌平衡改變,甚至失調,也會影響到排便。高脂肪、高糖、低纖維飲食、缺乏運動等生活型態也會增加風險。而焦慮、抑鬱等情緒壓力,也可能使得症狀加劇。

    #蔡翔霖 #國泰醫院 #腸躁症 #FODMAP #腸癌 #大腸癌 #情緒 #壓力

    腸躁症類型、治療各不同!
    醫籲先檢查排除腸癌可能。

    腸躁症常見症狀: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會有腹痛,在排便後通常可獲得緩解。以及氣體累積、腸道運動異常引起的腹脹、排氣過多。也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特徵改變,例如腹瀉、便祕、交替進行,或是糞便時而較稀、時而較硬、或形狀異常。也可能有排便不完全的感覺,在排便之後仍感到不舒服。

    其他症狀:
    除了腹部相關症狀以外,其他症狀也可能出現疲倦,這主要是因為腹部相關症狀影響到睡眠或日常活動。另外多數也存在著焦慮、抑鬱等心理症狀。

    先檢查,腸躁症也和腸癌很像!
    醫師也表示,腸躁症診斷時通常會基於症狀和醫療史,並且也會排除其他可能的相似疾病,例如同樣會出現排便型態改變的大腸癌等。一般會先進行問診了解症狀、病史,並進行腹部理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驗,包括抽血、糞便檢查等,排除感染或其他疾病。還有X光、腹部超音波、胃鏡或大腸鏡等相關影像檢查。

    治療視類型有所不同:
    在治療方面,醫師通常會根據不同症狀給藥,便祕型會給予適量的軟便藥,以減少排便困難。腹瀉型則給予溫和的止瀉藥、抗腸道痙攣藥物、抗焦慮或憂鬱藥物等,以減少排便次數、增加糞便硬度。綜合型就會需要配合當前的症狀彈性調整藥物,益生菌對部分患者而言有時也能帶來改善。

    #蔡翔霖 #國泰醫院 #腸躁症 #FODMAP #腸癌 #大腸癌 #情緒 #壓力

    腸躁症少吃「高FODMAP」食物!
    醫教6招,助改善生活品質。

    避免吃這些:
    日常生活改善,飲食調整是重要關鍵之一。蔡翔霖醫師建議,腸躁症應避免高脂、高糖、刺激性食物,也建議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高FODMAP飲食」。

    什麼是「FODMAP」?
    「FODMAP」指的是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這類碳水化合物無法在小腸消化吸收,因此會滯留在腸道發酵、產氣,或者使過多的水分移動到腸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相關症狀。

    少吃「高FODMAP」:
    被視為「高FODMAP」的食物,常見可包括牛奶、羊奶、加工肉品、豆漿、花椰菜、高麗菜、蘆筍、大蒜、洋蔥、蔥白、韭菜、蘑菇、豌豆、蘋果、杏桃、熟香蕉、葡萄柚、芒果、西瓜、小麥、大麥、腰果、開心果、蜂蜜、果糖等。

    鼓勵可吃這些:
    鼓勵多從低油、鹽、糖,及「低FODMAP」食材攝取相關營養,例如白米,或糙米、蕎麥、小米、綠豆、馬鈴薯、南瓜、地瓜等全榖雜糧類。以及竹筍、豆芽菜、小白菜、紅蘿蔔、芹菜、櫛瓜、黃瓜、茄子、青椒、紅甜椒、青蔥、大蕃茄、白蘿蔔等蔬菜。水果類則包含藍莓、哈密瓜、葡萄、香瓜、奇異果、檸檬、橘子、鳳梨、草莓、木瓜等。豆魚蛋肉類則可吃雞、魚、蛋、牛、羊、豬,以原型肉品為主。乳製品、堅果飲等,則可選擇無乳糖牛奶、起司、米漿、杏仁奶、椰奶等。

    生活型態改善:
    其他生活型態也鼓勵可多定期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而參與支持性團體、親友支持、社區支持等,也有助降低患者的焦慮與壓力,對於腸躁症改善也有不少幫助。

    #蔡翔霖 #國泰醫院 #腸躁症 #FODMAP #腸癌 #大腸癌 #情緒 #壓力

    《延伸閱讀》

    .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醫:合併貧血、頭暈等症狀速就醫

    .一緊張就肚子痛、想大便?6招改善腸躁症,4症狀早就醫防腸癌!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點擊 #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蔡翔霖 #國泰醫院 #腸躁症 #FODMAP #腸癌 #大腸癌 #情緒 #壓力
    今健康New新聞
    現代必知2大性觀念:U=U傳不出去、沒戴套沒性愛!
    性關係逐漸開放,性觀念也得跟上。根據調查,發現性關係漸開放,但性健康觀念卻未必跟上。專家們特別指出兩大現代必知的性觀念,正確防範HIV、愛滋病毒。
    【2024戴科獎】獲獎3醫學工具書!正確又易懂,糖友、高齡、吞難者別錯過。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於11日舉辦首屆「戴東原教授科普獎」頒獎典禮,表揚3本醫療科普書籍,包含《糖汰宗書院:糖尿病之控糖寶典》、《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以及《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現場也邀請戴東原教授家人與會,弘揚戴東原教授推廣健康教育、關懷病友、行醫濟世的典範。
    塑化劑無所不在,防不慎防?北醫指2重點,防吃下「內分泌干擾物」!
    日常生活當中塑化劑無所不在,除了民眾熟知要避免用塑膠袋裝熱湯外,更大的重點在於小心別吃下「內分泌干擾物(EDCs)」,也就是「環境荷爾蒙」,需注意的不只有塑膠容器。
    眼下垂、大小眼未必是眼病變!她轉診才知「肌無力」,3症狀速掛神經科!
    眼睛莫名下垂、出現大小眼,未必是老化或眼部相關病變。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病友的梁采葳女士,回顧自己在17歲發病,起床發現眼皮下垂,看一個東西會出現兩個,原以為是疲勞、眼睛出現問題,至眼科檢查,幾年後轉診至神經內科才發現是罕病「重症肌無力」。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舉辦媒體活動,專家們呼籲發現症狀早檢查,以免全身症狀日漸增加、影響生活,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防肌少生病,光運動、吃蛋白?營養品看「HMB營養素」從根本補起來!
    不論是鍛鍊身體或是防肌少症,民眾大多會以運動、吃優質蛋白質食物著手,雖是很好的方法,不過恐怕不夠。肌少權威醫師集結,台灣整合照護學會、亞培呼籲,透過選擇含HMB的營養補充更有助養肌。58歲熱愛運動的藝人任賢齊也擔任衛教大使分享,以此方式讓自己超過50歲還不斷挑戰自我!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