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2 筆數
拆除血管炸彈!認識ASCVD。遵守4原則、善用App,防中風心肌梗塞。
2024-10-17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劉秉彥秘書長說明,針對分級「非常高風險」、「極高度風險」患者控制目標至關重要,不過由於血脂一般而言無法在家自行追蹤檢測,高血脂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建議病友應該要遵循「要回診、要治療、要追蹤、要改變」4原則,經由醫療介入與生活調整雙管齊下。
年前檢查藥存量、早領藥。降血脂抗心梗,齊團圓過好年!
2024-02-02過年時節氣溫驟降,需防範血管可能急遽收縮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國人暴露在急重症風險的原因和代謝症候群有關,特別是長期被忽略的高血脂。
十大死因4個和高血脂有關!定期檢查是關鍵,控血脂掌握「1不3要」
2023-09-07成大醫院內科部部主任劉秉彥指出,一旦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過多,將使血管越來越狹窄、血管堵塞的機率增加。「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若在腎臟則會腎衰竭、出現在手腳等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形成如間歇性跛行等。 此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
更年期女性需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2023-03-16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二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由此可見女性的護心行動刻不容緩。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2023-02-03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是暈眩門診相當重要的檢查,可以評估受檢者腦中風風險。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或慢性病愈多,動脈內膜愈易變厚,管壁愈易硬化,若發生在後顱窩循環,其實會引起眩暈,這是為什麼呢?
運動增好膽固醇、降壞膽固醇!簡單2招,防高血脂引中風、心肌梗塞。
2022-12-23高血脂不是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的疾病,簡韶甫醫師也提醒,中等身材、偏瘦的人也都有可能會有高血脂。但高血脂並不像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可在家監測,也少有症狀可以觀察,只能至醫院在醫院或檢驗所抽血得到數據。但民眾往往不在意檢測結果,只知道有高血脂,卻不知道長期可能帶來的影響。
高溫警報!高血脂患者當心汗流浹背引發中風
2022-08-29夏日高溫來襲,現在出門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已成為常態,坊間止汗、消暑的妙招更是五花八門。然而「流汗」除了會使身體黏膩不適,其實也可能暗藏心血管危機。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林浚仁醫師表示,多數民眾都知道天氣冷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鮮少人知道曾有研究指出,高溫同樣也可能釀成中風危害。
男生要注意硬度不足!三高恐已上身!醫籲及早治療避免不舉危機
2022-02-21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蔡維恭醫師提醒,許多中壯年男性正值事業巔峰,常集高壓力、高工時、高疲勞於一身,這種工作型態背後的意義可能代表壓力大、三餐不正常、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都是破壞勃起功能與男性健康的元兇!
預防心血管疾病先檢測血管內皮功能?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
2022-01-21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監控血壓、血糖、血脂,你知道還可以測「血管內皮功能」嗎?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與心臟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威脅國人生命的殺手!
避免洗腎吃淡一點就好?醫指3重點更有助防範!
2021-12-13顏宗海醫師首先說明,飲食習慣偏鹹,雖然確實會增加洗腎的風險,但並不是直接的影響,之所以民眾口耳相傳「吃太鹹小心洗腎」,最主要的因素在於,這般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而有此飲食習慣者,也常見整體飲食狀態不佳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糖尿病,兩者皆在常見的洗腎風險名單中,是容易引起腎臟病變的風險族群。
小中風怎麼辦?醫指6要點,防中風、失智症找上門!
2021-11-05小中風亦可視為中風的前奏,陳又嘉醫師表示,曾經罹患小中風或中風的患者,若未妥善控制及治療及控制,持續暴露在風險當中,將來都約有10%甚至以上的機率發生中風。且小中風患者常見一再發生而不自知,長期下來恐持續傷害腦部,形成「血管性失智症」。因此提醒民眾,萬不可因為是「小中風」,或因沒有造成癱瘓、失能,就輕忽了小中風的威脅性。
高血脂瘦的人也會有?!醫教4點觀察,防範中風、心肌梗塞。
2021-11-01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最顯而易見的症狀就是肥胖,但是,這並不代表只有肥胖者才會有高血脂症,瘦的人也可能會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建議,民眾平時也可以從少數的症狀等4點作觀察,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腦中風來的又猛又快!FAST把握黃金治療期!醫師:持續治療防復發
2021-10-29台灣新冠疫苗開打後,覆蓋率已超過單劑5成以上,不過,部分國人因擔心疫苗副作用,像是血栓、心肌炎等風險而未接種,其實,真正可怕的血栓風險是「中風」。
秋冬是腦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必看!
2021-10-22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根據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調查分析計畫結果顯示,2002至2017年有三高的民眾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4倍至1.7倍。
預防心血管疾病,持「脂」以恆是關鍵!醫籲6大族群定期檢測
2021-09-29高血脂如同沉默殺手,一旦出現症狀就可能有致命危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眾可多加利用健保提供之免費健檢服務,特別是家族中已出現早發性心血管疾病或是膽固醇過高者,應提早檢測,避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2021-09-17烤肉醬普遍吃起來滋味鹹甜,最主要就是因為當中糖含量相當高,常見如砂糖、果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有一些會將營養標示為「蔗糖轉化液糖」民眾比較不易辨識的名稱,但其實就是人工果糖的一種。因此,烤肉醬自然是對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不利,而果糖也是痛風常見相當重要的風險因子。
高血脂患者染疫恐致重症!疫情期間應兼顧防疫與血脂控制
2021-07-30義大醫院心臟內科王朝平主任表示,高血脂會造成血管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正值疫情期間,高血脂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將有更高的風險出現心血管併發症。患者由於血栓風險增加,不僅肺部換氣功能受影響,也無法提供心臟正常供血量,更容易誘發急性冠心症、致命性心律不整等嚴重後果。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等速就醫。
2021-07-15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9成國人缺鉀關鍵!營養師:補鉀這樣吃防中風、心肌梗塞
2021-07-08嫚嫚營養師提醒,身體若缺鉀,情況較輕者容易出現疲勞、無力、水腫、心悸、反應遲鈍、抽筋、失眠等問題,且腸道蠕動也會變慢,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而腸道蠕動變慢又會讓腸道細菌增加,容易產氣,因此也容易出現腹脹、脹氣等問題。
講話常忘詞8症狀小心腦退化!醫:高壓、慢性病等族群注意保養。
2021-06-24楊聰財醫師指出,以往腦退化較常出現於65歲以上族群,但隨生活節奏、文化變遷、生活型態等影響,也不再只是年長者特有的情況,腦退化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年齡已下修到30、40歲。提醒民眾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型態,並注意自己日常是否有不尋常的跡象。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4招保護好自己!
2021-06-01洪暐傑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雖應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但如遇急症、不尋常症狀還是得盡快就醫,原本就有慢性病族群更要按時回診,以避免衍伸出更嚴重的問題。
防疫在家更要注意高血脂症!醫教4動作防中風、心肌梗塞找上門!
2021-05-26張釗監醫師提醒,目前疫情緊張,大多數民眾在家防疫更要留意防範高血脂找上門,除了平時應避免抽菸、酗酒等風險因子,平時也可多注意飲食習慣,如多喝水、多元多色的攝取蔬果營養、以白肉取代紅肉等,而飲食順序上也可以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再吃飯,這些都對預防高血脂很有幫助。
不只葡萄柚!血脂藥勿與這些食物一起吃!劇烈運動也母湯
2021-03-24正確用藥治療,是穩定控制三高的關鍵,更要注意藥物與食物的交互作用。臺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蘇柏名藥師在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指出,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時,要注意下列幾點:
中風不可拖!每分鐘腦細胞多死190萬個 注意「微笑舉手說你好」三大徵兆
2020-10-26腦中風發生與慢性病關係非常密切,鄭建興說明,一旦高血壓發生將會增加2.8倍中風風險;糖尿病則增加2.9倍中風風險;高血脂則增加2.4倍中風風險。台灣心臟學會名譽理事黃瑞仁醫師表示,血管問題引發腦中風的主因是三高,另一項重要因素是抽菸。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2020-09-30馬尚榮藥師表示,柚子雖然營養相當豐富,但其也具有獨特的「呋喃香豆素」成份,這種成份容易抑制腎臟代謝功能,藥物代謝的進程自然會受到延緩,使得在人體內的藥效延長,進而出現藥效對人體而言過強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交互作用。因此有使用相關藥物的民眾應多加留意。
膽固醇不是越低越好,營養師:有好壞之分,4招提升好的改善壞的
2020-07-20倪曼婷營養師表示,血脂和維持正常身體機能相關,不一定越低越好,但的確應避免過高,保持在理想的範圍當中,像是血脂家族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就是屬於好的膽固醇,研究發現罹患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者。
三高如何維持免疫力?專家:三高易同時有兩種,「3少1多」很重要
2020-04-14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經常同時出現兩項或三項,或是單一項目沒有控制好而導致其他症狀,例如血脂肪控制不佳也會導致高血壓,因此要預防三高,建議維持「少糖、少油、少鹽和多纖維」的飲食原則。
天冷、溫差大易中風、心肌梗塞,醫教防範、保命重點!
2020-02-12何松穎醫師表示,對於腦血管病變如中風而言,太冷或太熱都容易使其風險上升;對於心血管病變如心肌梗塞,則是容易發生在太冷的溫度環境之下。而溫差較大的情況通常身體就會經歷到「相對太熱」或「相對太冷」,例如剛從冷凍庫走出到室內溫度並不會太熱的空間,但溫度對身體而言相對較熱,就有可能引起中風。也因此不論是太冷、太熱、溫差較大的情況下都需留意心、腦血管病變風險上升的可能。
急性胰臟炎劇痛又易復發,醫師提醒3大防範關鍵!
2019-12-27鍾尚分醫師表示,急性胰臟炎在台灣主要分成「酒精性胰臟炎」和「非酒精性胰臟炎」兩種,前者如名因喝酒所引起,後者則常見因膽結石阻塞造成膽道型胰臟炎。胰臟的所在位置就在總膽管的下方,當膽結石掉落早成阻塞,便容易造成急性胰臟炎。其他如藥物影響、高血脂如三酸甘油脂過高、胰臟結構異常所引起也都是風險之一。
台灣洗腎人口為何居高不下?糖友為何容易洗腎?如何避免洗腎?
2019-12-23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表示,台灣的洗腎的盛行率和新發生率都居於全世界的前三名,而其中有兩種洗腎的病人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糖尿病患者及年齡老化者。主要除了和四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各種慢性病盛行率有關,也應檢視台灣人愛用偏方的習慣。
慢性病藥物吃多會洗腎?洗腎4成自糖尿病,不吃藥是關鍵。3重點防洗腎!
2019-12-19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 表示,不少人認為吃太多藥會讓腎臟惡化,最終需藥洗腎,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當被診斷出四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時,就是要按時吃藥以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影響到其他身體部位健康;相對的若長期未妥善治療、控制病情,身體其他部位就有可能受到波及,腎臟就是其一,是非常有可能持續惡化。因此若有各種慢性病問題者,都應確實的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
四高是尿毒症高危險群?醫:一定要規律用藥及回診,尿毒症影響遍及全身
2019-12-12腎臟病的患者常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如心臟病,此為最常見的腎臟病合併症死亡原因;其次是因腎臟不好影響免疫力不佳等原因所造成的感染症,再來是癌症。所以如何降低、避免這些毒素、廢物在腎臟堆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