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8 筆數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單胚胎VS多胚胎植入,您不知道的多胞胎風險!
2022-03-01「很多的民眾都有錯誤認知,覺得懷雙胞胎很好,如果是龍鳳胎更好,一男、一女,一次就把一輩子要做的工作完美搞定!但事實上,人類的自然天性是單胎生物,一旦懷了雙胞胎、多胞胎,不僅對於懷孕的媽媽有極大的健康威脅,即將出生的孩子也很可能因為早產、體重過低等因素,一輩子必須要承受因為器官發育未成熟就被誕出,而留下來的後遺症!」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想生求助要趁早!人工生殖助圓夢
2022-01-12難孕早求助,醫療有「子」望!一名37歲女性,結婚兩年後未懷孕,就醫評估後發現,卵子存量的AMH指數極低,只有0.04,有卵巢極度早衰的情況,已是類似更年期的狀態,幸好,後來超音波檢查仍有兩枚基礎卵泡,醫師評估後,經養卵、分次取卵、凍卵、集卵後受精,最終懷上雙胞胎。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打造台灣成為更適合成家的國度!從生育政策、職場環境及觀念改變開始
2022-01-07今年七月一日起,政府擴大補助未滿四十五歲的女性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有超過兩萬三千人申請補助,可望對COVID-19疫後低迷的「虎」寶寶出生率有所助益!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精準醫療年代!不孕療程也要量身定制、試管嬰兒治療個人化
2022-01-06台灣幾乎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為了減輕民眾經濟負擔、提高生育意願,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療程補助。除了年輕族群對補助有感、求治比例明顯提升,不少先前曾經做過相關療程、但沒有成功懷孕生子的高齡夫妻,也趕在這一波「再試一次」。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雙胞胎好可愛!試管嬰兒胚胎只植一個怕失敗?醫師:「好」胚胎搭配「好」環境,一次一個,懷孕率不打折!
2022-01-05今年七月一日起,國健署擴大補助試管嬰兒治療,短短幾個月,已有超過兩萬三千人申請,是近期「有感政策」。這次補助雖不再排富,但限制治療過程中植入的「胚胎數目」,其中,女性35歲以下一次只能植入一個胚胎。部分申請民眾擔心會不會影響懷孕成功率?甚至有民眾寧可失去補助,也要植入多個胚胎。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把握卵子黃金年齡!選對人工助孕科技 試管嬰兒也能分段做 修復子宮,不怕延誤「生」機
2022-01-04一名長期經痛的女性,結婚後一年多、肚皮都沒有動靜,就醫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合併肌腺症」。為了避免肌腺症手術影響不孕治療時機,醫師決定採取「兩階段試管嬰兒治療」,先取卵、做成胚胎冷凍起來,等後續子宮肌腺症手術完成半年後,再將胚胎解凍植入子宮,終於讓女子順利懷孕,生下期待已久的寶寶。
【搶救少子化危機系列】當精子碰上卵子,能不能成功受孕?研究顯示:男性45歲前後差很大!想孕趁早還要遠離風險因子 才能保存好「精」力
2021-12-29當精子碰上卵子,能不能成功受孕?男方年齡也很有關係。最新研究發現,若精子來自超過45歲以上男性,則成功懷孕的機率足足比年輕男性降低65%!顯示不分男女,想要好孕,可能都要趁早。
拒當無「產」階級!好孕掌握三要一早!醫籲及早使用政府補助
2021-12-14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兩年,原本預期民眾「宅在家」可能有助提升出生率,不過,包括台灣、日本、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迎來的卻是「疫後嬰兒荒」,生育數創新低,美國估計可能因此減少30萬新生兒。至於亞洲,原本已經苦於出生率低迷和人口高齡化的南韓、日本,1月新生兒人數分別下滑6.3%和14%。台灣雖然沒有受到嚴重疫情影響,但人口問題也不容樂觀。
今健康New新聞

精準醫療助癌友延命!盼基因檢測與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

快篩陽、確診,隔離留意3情況!重症醫:作好準備才好輕鬆面對。

染疫就無敵?該主動染疫?重症醫指盲點,根本邏輯不通。

晚期肝癌治療搶先機!高風險族群必做檢查有哪些?

滑鼠手?類風濕性關節炎?傻傻分不清楚 小心關節變形不可逆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