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島素代表糖尿病惡化?提早對症下藥 穩定控糖
2020-12-15想要治療與控制糖尿病,胰島素及時介入是重要關鍵!一位血糖值曾高達1400mg/dl的病友,在醫師積極使用胰島素介入後,三個月就幾乎回到正常值,而且後續只需要口服藥物就可以穩定控制病情;醫師指出,胰島素還是目前最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武器,若病情有需要,病友們千萬不可排斥,否則治療介入過慢,只會增加併發嚴重後遺症的風險。
七十多歲的福伯(化名)有一次因為覺得口渴得相當嚴重,趕緊到診所尋求治療;結果一測血糖,數值竟然高達1429mg/dl,更令人驚訝的是,福伯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醫師見狀不敢大意,趕緊將福伯留在診所,緊急施打胰島素降血糖。
經過一天下來穩定輸送胰島素後,福伯血糖值已經降到500 mg/dl以下;院方也特別要求福伯隔天仍應到診所繼續施打胰島素;隔天空腹時血糖值為356mg/dl;持續施打到第二周後,血糖值已經降到120mg/dl左右。經過三個月胰島素持續治療,福伯現在甚至不需要施打胰島素,只要口服降血糖藥就能夠穩定血糖。
「福伯也算運氣好,本身身體狀況還不錯,血壓也很穩定;治療當天我看到胰島素施打的效果,就知道福伯的糖尿病還有希望。」收治福伯的知名診所院長吳震世說,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中部分是胰島素阻抗型,也就是對胰島素不敏感,這時候胰島素介入治療的時機點就非常重要。
胰島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血糖,減少胰臟細胞因為長時間維持高血糖值所可能產生的傷害。吳震世醫師指出,包括第一型糖尿病、孕婦、血糖值過高、糖尿病症狀明顯、剛診斷且血糖超級高的患者,都是適合施打胰島素的族群。但可惜的是,台灣糖尿病友多半都不願意在一開始就施打胰島素。
「根據我自己的臨床經驗,害怕打針、打針不方便、怕一輩子都要依靠胰島素等是病友拒絕胰島素治療的三個主要原因。」吳震世醫師分析,其實這些因素在傳統胰島素治療時確實對病友有些麻煩,但現在透過劑型的改進,已經大幅改善這些缺點。
「現在不僅有長、短效劑型,甚至還有混和的針劑;此外,也有合併胰島素與腸泌素的雙效針劑,對於病友來說,選擇性更多,控制效果也更好。」此外,吳震世醫師也特別強調治療團隊的重要性。「在專業的個管師、營養師協助下,除了定期舉辦病友會分享經驗外,也會透過各種追蹤管道跟病友保持聯繫;讓病友在施打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治療團隊的支持,並降低使用藥物的疑慮,通常這樣下來,病友看到胰島素治療效果後,對於針劑的接受度就高出許多。」
「特別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在早期難以察覺,千萬不要等到嚴重的併發症出現才想要來控制。」除了注意血糖變化,吳震世醫師提醒,餐前和餐後2小時的血糖值差距最好能控制在30到60mg/dl以內,以免過大的血糖變化,造成傷害血管內皮細胞,反到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吳震世醫師最後也強調,糖尿病友對自己的疾病一定要有病識感,了解之後才能知道治療與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等到嚴重併發症出現才想控制疾病時,多半已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也呼籲患者遵循醫囑及時使用胰島素,控糖才能事半功倍,輕鬆控制糖尿病。
MAT-TW-2001166-1.0-11/2020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