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9 筆數
改善夜尿降慢性病、骨折風險!醫教6習慣,不夜尿、睡好覺更有助養生!
2022-07-15睡不好健康、心情都不好,除了容易引起慢性疲勞、容易打瞌睡以外,也容易讓身體出現慢性發炎,影響的也包括較受重視的心血管疾病,三高、糖尿病風險都會比一般人來得高,也可能形成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3C玩不停當心夜間多尿!一夜尿2次成年輕男性文明病!
2022-06-15當夜晚尿液製造過多,使睡覺時尿意強烈,需頻繁起床如廁2次以上,且夜間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就符合夜間多尿症的定義。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醫師指出,夜間多尿成因多,包含老化、腦下垂體功能失調、膀胱儲尿能力變差、慢性疾病、睡眠或情緒問題,然而近年又發現「睡前3C成癮」是夜間多尿症的新興危險因子。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醫教「5少5多」養好攝護腺。
2022-05-09攝護腺肥大症狀往往不大明顯,會隨時間進展漸漸顯露,若是擴大得太嚴重,甚至壓迫到尿道、凸進膀胱裡,就有可能出現反映在泌尿上的相關症狀,如頻尿、夜尿、急尿、小尿、難解、血尿等。
天冷吃鍋、進補注意心肌梗塞!醫:4情境留意溫差變化。
2021-12-01天冷之際民眾特別關注心肌梗塞,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提醒,防範心肌梗塞除了留意天冷以外,也要注意溫差變化,以免在不知不覺當中誤踩了心肌梗塞地雷,像是近日民眾天冷進補,就容易暴露於風險當中。
頻尿、夜尿、一直跑廁所?醫指常見10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2021-11-10程威銘醫師表示,若認為自己有頻尿情況,可先檢視排尿是否正常。一般人正常排尿的情況,通常約為每兩個小時排尿一次,以一天24小時、活動時間16小時、睡眠時間8小時來看,排尿次數約在8次左右算合理範圍,而晚上睡眠時因為沒有飲食,因此會期許沒有排尿的情況,合理範圍約1次,當然也視生活習慣而定,若已超出範圍,則建議可先檢視生活中的可控因素。
高壓工作造成睪固酮低下?醫:3大族群當心攝護腺疾病
2021-05-18許多研究證實,輪班或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民眾,其工作型態對於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異常睡眠型態,不僅造成男性睪固酮低下,對性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男性睪固酮低下,還會造成工作能力下降,加重工作產生的疲憊感,易發生勞動傷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2021-05-04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從7種尿液看健康,顏色變化、泡泡多、有螞蟻一次詳解!
2021-04-07程威銘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尿液的顏色多半為黃色系,透明、淡黃色為正常健康的尿液顏色,飲水較多、喝茶、咖啡等利尿的飲品也較容易出現透明的尿液。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需多加留意,那就是水明明沒有喝很多,尿液卻一直都是透明的狀態,且尿量較多也較為頻繁,可能有尿崩症的疑慮,應檢查確認為佳。
早了二十年!他47歲確診攝護腺癌 出現「排尿症狀」快就醫
2021-03-26輔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孟霖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只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晚期才有可能血尿。六成以上病人來診時已是攝護腺癌第三、四期,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即使發現解尿不順也繼續忍耐,或直到血尿才就診。目前會建議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定期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PSA)。該劉姓病人僅47歲就確診,發病時間相對年輕,處置上也需考量未來是否有惡化風險。
今健康New新聞

是感冒過敏?還是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合併息肉治療難!醫師來解密

國人近9成維生素D缺乏!醫指3關鍵,4招改善避免惹病上身!

跳蚤叮咬恐釀蜂窩性組織炎!飼主與毛孩健康如何正確照護?

放血治療有助降低「多血症」患者血栓風險?血液學專家提供不同見解

「新型長效型干擾素」可望成骨髓增生性腫瘤潛力治療選項,不只治療紅血球增生症!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