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滋戰「疫」台灣愛滋防治奏效!連三年新感染人數下降。超越聯合國規劃,有望提早達標!
2021-08-10在2020年11月29日疾病管制署的世界愛滋日記者會上,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台灣即將以90-92-95的成績,超越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提出的90-90-90目標,並有望在2030年前達到95-95-95的目標。事實上,台灣也是亞洲第一個達標的國家。台灣愛滋防疫成績卓越數字的背後,是政府、醫護以及民間多年持續不懈的通力合作。
記者洪素卿/專題報導
什麼是90-90-90?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90-90-90」是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訂定的目標,希望在2020年前,有90%感染者能得知自己感染,90%確診者能接受治療,90%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有效抑制。最終達成2030終結愛滋。
洪健清醫師指出,在台灣,這些年來,透過廣泛且多樣化的篩檢,目前已有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況,「93%感染者確診感染後、願意開始吃藥,95%感染者用藥後病毒量可以低於200以下、甚至更低。」也就是說,台灣在2020年已經超標達成90-93-95的成果,「成績非常好。」
這個成績也反映在我國新增愛滋感染者人數上,「新增感染人數已經連續三年下降。」
三年新增人數減半。是讓人更振奮的結果
義大醫院感染管制部部長黃俊凱指出,「90-90-90其實是一個手段,讓實際新增感染人數下降,則是要達成的結果。」
他解釋,早些年台灣每年新增HIV感染人數持續成長,當醫療進步、病患長期存活,病人也就變得越來越多。
近幾年努力下,台灣新增感染人數從2017年超過2500人,到2020年只剩不到1400人,「短短三年、幾乎折半」。「這就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這個成績背後,前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錫勳醫師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以治療作為預防,第二個則是針對未感染者風險暴露預防用藥。
其中,「能夠以治療作為預防,關鍵就是我國2016年與國際接軌,開始使用STR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
用藥接軌國際。以治療作為預防奏效
林錫勳解釋,「過去台大統計,以前用AZT等藥物當第一線藥物,有一半的病人在第一個月就必須更改處方,甚至有些人放棄治療,原因就是藥物有很多副作用。」。
臺中榮總愛滋照護團隊個管師謝佳吟提及早年她還在當臨床護理師的時候,發藥給感染者「一次都要用3、4個小藥杯.而且兩腋下還都要夾著床單。因為,發完藥後,下一個可能就是要面對患者腹瀉,嚴重的甚至拉得整個床都是。」「當年患者看來多是孱弱不堪。」
「現在變更第一線用藥後,副作用真的好很多,感染者幾乎完全感受不到副作用,」謝佳吟說,前些天還有病患打電話給我,說是忘了有沒有吃藥,「因為無法分辨!」
林錫勳說,「每天單獨吃一顆,服用方便加上副作用低,病人開始能接受以治療作為預防。」「而用藥後,能將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降到幾乎測不到,也就沒有傳染力,也就是患者熟知的U=U(測不到=不傳染)。」
高雄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任蔡宏津認為,「也要歸功於政策面上將這項藥費採取獨立總額。」他指出,估計目前台灣4萬多名感染人口中,至少80%以上使用這類一天一顆藥物。若這筆藥費放在一般總額裡,可能會吃掉很多醫院的大餅。院方未必鼓勵!但有了特定的總額,臨床用藥阻力也就會小一點。」
多元篩檢。有效開啟HIV照護入口
要能夠接受治療,「病人要先知道他的狀態」,也因此,「篩檢」是疫情控制非常重要的一個一個環節,洪健清醫師說,篩檢「就是HIV照護的入口。」
為了讓更多人透過篩檢了解自己的狀況、還能進一步接受治療,台灣推動「匿名篩檢」,黃俊凱醫師指出,這讓更多人有意願前往醫院或者衛生局匿名接受篩檢。近年來,除了等著病人上門篩檢,很多醫院還會做外展服務,「甚至到大專院校去擺攤、去做匿篩。」並且進一步推動多元篩檢,讓風險族群在家裡面也可以用唾液自己篩檢。
甚至比現在的新冠快篩還要方便! 林錫勳醫師指出,「只要上網就可以在家登錄、選擇附近超商就近拿到篩檢工具,然後自己在家做篩檢,再去回報。」
多元化、可及性高的篩檢,是我國第一個90達標的關鍵。
診斷即治療。病患不漏接
成大醫院感染科主任柯文謙醫師指出,當我們篩檢點設置越來越多,民眾越來越能接受,也就能發現更多個案。
更重要的是,一但發現個案,馬上納入治療體系,「診斷即治療」,才能儘速把社區病毒量降下來。他解釋,「這就和防治Covid 19的概念一樣,把社區病毒量降下來、傳播速度就可以慢下來!」
如何達到診斷即治療呢?他說,「以前診斷完要看病人狀況,若是患者生理指標不到某個程度、就只會建議觀察,不會馬上用藥。但這種情況下,病人可能覺得自己沒事,沒再約診、也就沒再追蹤。」柯文謙說,現在的概念則是,一旦診斷,不管你是早期或穩定,立刻治療,「一開始就讓你拿藥吃藥,同時再透過個管師輔助,讓病人與醫療體系一開始就連在一起。」
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健禹指出,「診斷即治療」這個策略大約是從兩、三年前就開始做,主要是希望讓感染者能最快吃到藥物,避免心理恐慌,也減少傳播出去的機會。
個管師 病人與醫療體系連結的橋樑
但是能夠達到「診斷即治療」、持續用藥不間斷,「個管師制度功不可沒。」
蔡宏津醫師指出,當病人沒有定期回診,用藥情況不佳,可能有很多因素要去考慮,有些是抗藥性,有些可能是患者吃藥有不舒服的狀況,更可能是一些沒有明講的個人因素、甚至工作等關係。這個在有良好的個管師制度下,個管師就會去聯絡、近一步了解「為什麼沒有回來好好的吃藥」。
三軍總醫院感染及熱帶醫學科主任王甯祺形容,「個管師是連結醫師跟病人之間非常重要的窗口。」有了個管師的協助,對於患者用藥前、後狀態,是否有不良反應,甚至是否誤信網路奇怪說法,醫師更能在門診時間中適時協助、釐清。「包括病人在其他科別拿到的藥物能不能吃?也可以把藥拍照拍下來,用LINE傳給個管師,再由個管師把這些照片轉給醫師,醫師再跟個管師說哪些不要碰,哪些無所謂,讓病人安心。」「我們的個管師其實有點像病人的家人,跟病人的連結也非常好,也因為有他們,病人對於醫師跟醫療的信賴程度非常的高。」
台灣接下來要往95-95-95邁進,醫療端還能做些什麼?部立桃園醫院鄭舒倖醫師認為,讓開業醫師也成為愛滋防治的一環。她指出,「畢竟指定醫院在台灣就是就是6、70家,醫生們算一算不過百位數.」
「有個案輾轉來到指定醫院前,早因為發燒等急性感染期症況多次就醫。這樣的個案有沒可能可以更早發現?而不是等到感染可能已經好幾年、症狀陸續出現。」
「如果我們要讓HIV防治更進一步,就得讓患者剛感染的時候,有一些方法去提醒他們,你這個可能應該要篩檢,要去跟個案討論他的風險行為。」
開業醫師加入可以讓防治團隊更完整。
是使命也是榮耀。期盼看到台灣愛滋終結
「很幸運的,台灣在2020年交出來的成績是已經有90%感染者被我們診斷出來,超過92%的病人診斷出來後願意吃藥,而且吃藥的病人裡面,95%的病毒量是測不到的,」亞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蔡茂松指出,「我們在照顧HIV的醫師,其實都有一個蠻長遠的夢想,就是希望在我們手上的病人可以越來越少」「不管是透過良好的治療,或是疫情控制。讓我們的愛滋疫情從能每年新診斷超過2000例,慢慢下降,也許日後降到年增不超過1000例、甚至到500例。」「如果在我們手上,在沒有疫苗的狀況下,愛滋病能夠在台灣終結的話,我想是我們的一個使命跟一個榮耀。」
《延伸閱讀》
.愛滋戰「疫」不再是世紀黑死病!當HIV感染成為慢性病!當前的課題—去除歧視、翻轉污名。讓感染者安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