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搜尋結果 14 筆數

    做好這些事防免疫負債!養成「這習慣」更加分

    2023-12-07

    近期中國多地「黴漿菌肺炎」疫情快速上升,台灣近日也有零星個案,因為目前沒有相關疫苗可預防,還有重複感染的疑慮,民眾不免煩惱是否又有新的一波疫情要來到。其實,隨著冬天來臨,除了未消失的新冠疫情,其他呼吸道病毒也相當活躍,得更留意免疫負債來襲!

    本土新增321例加400例「校正回歸」 陳時中駁「蓋牌」:有多少狀況說多少事

    2021-05-22

    新增321本土COVID-19確診個案,並且有400例「校正回歸」,合計本土確診數共增加721例,累計已達2701人,篩檢數與確診數校正回歸之後,可初步看出國內篩檢陽性率變化。

    洪峰還沒到?本土又新增312例 陳時中:假日多忍耐別出門

    2021-05-2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本日(21)新增COVID-19本土個案312例,新北市144例,板橋區37例最多。臺北市127例,萬華區60例。桃園市13例、基隆市9例、臺中市及彰化縣各5例,高雄市4例,宜蘭縣2例,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各1例。

    如何照護家中Covid-19確診者?遵守6大事項,隨時監測自身健康

    2021-05-21

    提供病患生活所需,提醒多休息與喝水,可視醫囑服用藥物,或於發燒時服用退燒藥劑。大多數病患為輕症,休息數天後症狀可自行恢復,請等候衛生單位通知,惟需注意症狀是否惡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指甲床發青。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大賣場是病毒傳播熱區?員工感染風險高達5.1倍!逛完勤洗手

    2021-05-20

    只要一公布任何疫情擴散,人潮擁擠會出現在大賣場!各國都會如此,而不只是臺灣而已!就是所謂「海潮效應」。當一個人,在疫情大流行公布後,會出現類似「海潮效應」或「巴納姆效應」或「齊加尼克效應」或「霍布森效應」的偏見。

    日增267例全國升三級警戒!40萬劑疫苗來了 陳時中:醫護勿遲疑盡快施打

    2021-05-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公佈,新增267例本土COVID-19確診個案,本土病例累計達1,386起。今日新增確診最多縣市為新北市129例,以中和區26例最多;臺北市70例以萬華區31例最多,其他縣市依序為:彰化縣28例、桃園市16例、高雄市8例、臺中市5例、基隆市4例、宜蘭縣3例、臺南市及新竹市各2例,臺南市更是首度有確診列案。

    台大醫院員工確診36人驗出10陽性!王亭貴:恐辦公室內用餐傳染 已啟動全院普篩

    2021-05-19

    日前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方發表公開信,表示目前急診篩檢陽性率為10%,而台大先前篩檢1000多名住院病人都沒有陽性,希望各界勿謠傳疫情相關訊息。然而,今日(19)上午台大醫院緊急發佈新聞稿,院內一名工務室同仁驗出COVID-19陽性,台大醫院立刻啟動隔離與篩檢作業,發現該員工相關接觸者一共36人驗出10人陽性。第一波親密接觸者的篩檢陽性率,竟接近高達27%。

    【名家專欄】黃軒醫師/疫情升溫關閉學校是減災!醫:個人防疫措施仍重要

    2021-05-18

    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統,大多數的政府都決定暫時關閉學校,以此來減少COVID-19的傳播。這次COVID-19大流行,使得目前全球約有8.25億學生受到了教育影響。

    再增240本土案例!啟動廣設社區篩檢站 陳時中:輕症者勿直接到大醫院

    2021-05-18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人數連續4天突破單日百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佈,新增240起COVID-19確診各案。包括新北市106例,以中和區33例最多。台北市102例,以萬華區48例最多。其他縣市部份為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與高雄市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及雲林線各1例。

    本土個案增333例!「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收治輕症 明日禁止無居留證入境

    2021-05-17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發佈,本日新增本土個案333例,其中臺北市158例最多,確診人數集中於萬華地區,高達89例。新北市單日新增148例,以板橋區41例最多。其他縣市部份,基隆市6例,桃園市10例,彰化縣5例,宜蘭縣及臺中市各2例,新竹縣及苗栗縣各1例,國內總確診人數來到2017人,其中883例為本土案例。

    再創新高!新增206本土案例!比機師還早?有人4/6就有症狀

    2021-05-17

    疫情持續升溫,台灣今天(16)一口氣新增206例本土案例。新增確診者仍以雙北居多,分別為臺北市89例、新北市97例、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

    本土單日新增29例創新高!陳時中:目前沒有準備升級3級警戒

    2021-05-14

    台灣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今日新增29例本土個案,其中,5例與獅子會相關、16例萬華相關,1例與宜蘭遊藝場相關,7例目前尚未掌握感染來源。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7例本土案例的流病相關性仍在持續疫調當中、「指揮中心目前並沒有準備要升級到三級警戒」。

    新增本土16例確診!維持第2級警戒!啟動防疫6大方向

    2021-05-12

    臺灣今天新增16起新冠肺炎本土案例及1起調查中。16起個案中,3起為宜蘭遊藝場群聚個案之相關接觸者(案1216、案1231、案1232),10例為案1203接觸者(案1208、案1219,案1223至案1230),其中,3起感染源待釐清(案1217、案1220、案1221);1起調查中個案為案1187接觸者(案1222)。

    流感重症高風險群:孕婦、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族群 打完疫苗3時間點注意身體變化

    2020-10-28

    防範流感除了施打流感疫苗很重要,日常生活也需要特別注意,陳映庄表示要養成勤洗手習慣,尤其家裡有長輩或是嬰幼兒,能有效避免病毒傳播,還要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密閉空間,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另外充足睡眠,培養良好運動習慣,也是防範流感很重要的關鍵。

    今健康New新聞
    好消息!早期三陰性乳癌福音!免疫輔療、PARP抑制劑納給付。
    早期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但以往治療選項少。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三大協會召開記者會帶來好消息,「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與「PARP抑制劑」納入給付!
    93歲阿公在家腹膜透析照樣趴趴走!林口長庚推輔具,長者也能輕鬆DIY!
    為提升病友與家屬對腹膜透析的認識,林口長庚積極推動衛教;並針對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機的病人導入遠端監測系統;以及換液輔具協助,協助手抖、視力不佳等長者;還有搭配主護制度,由護理師定期追蹤病人透析狀況與數據,讓病人在操作過程中更有信心。
    肺癌健保大躍進!一線「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給付啟動!
    健保署正式啟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給付!
    登革熱疫情又遇梅雨季!簡單4招防病媒蚊,異常頭痛提高警覺!
    感染登革熱後,視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可包括「痛到眼窩的頭痛」、發燒、出疹、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腹瀉、嘔吐,也可能嗜睡、躁動等。嚴重則可能出血、器官損壞,若未及時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
    腸病毒疫情升溫!注意幼童重症6警訊,發現異常速就醫!
    近期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5歲以下嬰幼兒又為重症高風險族群,重症病程發展快速。據疾管署,五月下旬就有兩名出生於一周內的新生兒,因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其中一名是於發現症狀後隔日,就出現敗血症徵候。兩名皆進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