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早期肺癌術後難逃復發魔爪!?如何清掃看不見的癌細胞?醫詳解術後輔助治療!

    2024-12-13

    肺癌因為發生率、死亡率高居第一,儼然成為台灣新國病。所幸,隨著國人健檢意識提升,現在有超過3成的肺癌患者屬於可以接受手術切除的早期肺癌,且通常預後都很好。不過,可別以為手術後就能掉以輕心,事實上,早期肺癌即使接受手術,還是有一定的復發風險,尤其期別越高,復發風險也隨之提高。需要透過更精準的治療策略,例如依照腫瘤組織型態、基因檢測、免疫標記等,術後輔以化療、標靶、免疫等治療,將復發風險降到最低,才有機會力拼治癒。

    早期肺癌切除後不代表安全!

    看不見的癌細胞可能成為未爆彈!

    長庚醫院外科部副部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趙盈凱醫師表示,一般所謂早期肺癌,是指第一期至第3A期之非小細胞肺癌,這類患者通常可以藉由手術移除腫瘤,達到治癒。

    不過,雖然透過手術可以切除肉眼可見的腫瘤,但體內還是有可能存在癌細胞的蹤跡,它們將經由淋巴系統或血液,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導致復發。因為體積過小,不容易透過影像學檢查發現,這也是為什麼在術後明明已經確認切除乾淨,仍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後,突然發現復發跡象。趙盈凱醫師強調,肺癌第一期術後可能的復發風險約是2到3成;第二期會提高到5成;第三期則高達7成。

    為對抗影像學檢查無法發現的微小腫瘤轉移,過往最常使用的武器就是化療,在術後給予輔助性化療,可以降低約5%復發風險,雖然聽起來不多,但在過去是相當重要的成果。直到現在,隨著醫學持續進步,有個人化精準治療的觀念後,慢慢瞭解每個肺癌,都有不同的型態、基因突變,可以針對癌細胞弱點給予標靶或免疫治療,成為近期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新趨勢。

    早期肺癌如何選擇合適術後輔助治療?

    精準治療前先瞭解基因突變和生物標記

    趙盈凱醫師形容,現在對付癌症就像玩撲克牌遊戲,越早知道對手的底牌有什麼,將對後續出牌更有利。因此建議確診肺癌後,盡早透過基因檢測瞭解是否有基因突變,可以提供醫師擬定更全面的個人精準治療。

    以臺灣最常見的肺腺癌為例,可以看到有EGFR突變者,若能在化療後,接續給予標靶藥物治療,可以大幅降低復發風險;而國人第二常見的基因突變ALK,此類型可以在術後跳過化療,直接給予標靶藥物治療,來降低復發風險。

    至於沒有檢驗出基因突變者,也不用氣餒。趙盈凱醫師說明,現在還有免疫治療可以幫助,透過瞭解患者免疫標記表現量的高低,來評估使用術後免疫輔助治療的成效,若PD-L1表現量大於1%,化療後給予免疫治療一年,可以降低約3成;PD-L1表現量大於50%,則能降低5成以上。對比先前單用化療的年代,復發風險已能大幅降低,且因為免疫治療的機轉特殊,可以教會人體辨識癌細胞並將其消滅,「很多人一旦教會,效果可以持續一輩子,達到所謂長尾效應。」

    第一期到3A早期肺癌必知!

    醫講解術後降復發拼痊癒關鍵

    瞭解早期肺癌術後有一定的復發風險後,有哪些期別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呢?趙盈凱醫師表示,由於人體淋巴結如同火車站一般,第二期像是小火車站;第三期則是人聲鼎沸的大火車站,事實上有許多癌細胞都透過淋巴結這個運輸站,擴散至人體各處。因此期數越高,使用術後輔助治療的效果就會越好,特別是第二期及第3A期。現在有爭議的1B期,可以與醫師討論做全面的分析與考量,再視自身情況決定,是否需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趙盈凱醫師分享自己曾收治一名50多歲的男性,在某次健檢意外發現肺部2公分的腫瘤,初步檢查確認分期為第一期,接受手術切除後也順利出院。但在將腫瘤化驗後,發現體內可能有殘存的癌細胞,「雖然當初診斷是第一期,但現在手術後發現是第3A期,有極高的復發風險,必須先接受術後輔助化療,再考慮其他治療。」在趙醫師的建議下,該名患者先進行NGS基因檢測,將所有可能的突變問題揪出,幸運的是,他檢驗出有PD-L1表現,可以在化療結束後接續使用免疫治療,順利結束療程後,現在已追蹤兩三年,還沒有看到任何復發跡象,患者相當開心自己能回歸生活與工作。

    趙盈凱醫師鼓勵,早期肺癌術後應該積極配合醫囑追蹤,一旦發現任何可疑的跡象,應盡早安排適當的術後輔助治療,將復發風險降到最低,朝治癒邁進。

    《延伸閱讀》

    .早期肺癌不是開完刀就好!醫師:選擇術後輔助治療記得『一』檢測

    .肺癌防治戰,台日韓比拚!台灣5戰3勝,差在2關鍵,台灣要跟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翻轉思覺失調症「針」簡單!長效針劑助碩士男北漂追夢
    長效針劑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用藥更簡單且規律,不但能降低再住院與死亡風險,國內最新研究更發現,長效針劑從「月打型」改為藥物半衰期更久的「季打型」,病友一年內平均住院天數從57.7天,減半為28.5;醫療費用也從10.73萬減至5.78萬,降幅逼近5成。
    肺癌晚期EGFR肺癌病友都受惠?盼罕見Exon基因接軌國際加速給付
    83歲「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驚傳不敵肺癌腦轉移病逝,引發國人重視。肺癌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與死亡率第一名的雙冠王,也是實現「健康台灣:降低癌症死亡率1/3」目標過程的首要攻克癌別,而健保繼5月給付NGS次世代基因檢測後,10月再針對晚期肺癌EGFR變異者全面給付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實為癌友之福。
    預防骨鬆骨折,4種人及早DXA檢測!醫:骨折高風險患者早治療不要拖!
    骨質疏鬆症是年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也被稱為「無聲的疾病」,許多人往往是在骨折時才發現。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戴世煌醫師指出相關警訊,提醒高風險族群盡早檢測,並進行相對應治療。
    北醫校友新創論壇聚焦新世代與多樣化 15校友傳承智慧與熱情引共鳴
    2024年「北醫校友新創論壇」於12月8日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共有15名重量級北醫校友上台分享人生故事,其中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牙醫系)提出生育鼓勵等施政重點,例如,放寬人工生殖補助對象,研擬產檢交通費、心理諮商、疫苗等補助,以及延長新生兒家長的育嬰留職停薪天數,引發共鳴。
    DXA不只測骨鬆!還能精準分析身體組成讓減重更有效率!
    當46歲的陳先生決定開始他的減重之旅時,他面對的不僅是體重上的挑戰,更是對於健康和身體組成理解的一次深刻探索。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意識到僅僅關注體重的數字已不足以全面評估他的健康狀況和體重管理進展。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DXA(雙能X光吸收儀)身體組成分析,一項可以詳細測量身體脂肪、無脂肪質量和骨骼健康的先進技術。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