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關注

  • 新冠肺炎
  • 肺炎鏈球菌 
  • 疫苗
  • HPV
  • 膽固醇
  • 泌尿道上皮癌易被忽略又愛復發?化療+免疫接力組合成治療趨勢

    2024-01-26

    今健康/陳宇恩

    當你發現最近有腰痛,甚至合併無痛性血尿問題,要當心是泌尿道上皮癌找上門。一旦輕忽相關風險警訊,等到出現全身不適症狀才就醫,可能大多都已是晚期。以往,因為治療選項有限,晚期泌尿道上皮癌病友經常面臨復發、轉移等狀況,預後相當不樂觀。所幸,近年隨著免疫治療的發展,能趁化學治療有反應時接續使用免疫治療,有機會達到良好預後,延長存活期,醫師呼籲病友即使確診是晚期也別放棄希望!

    泌尿道上皮癌長在哪?不只癮君子要當心?

    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余家政部長說明,泌尿道上皮癌指的是腎臟、輸尿管到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的上皮細胞發生惡性病變,且通常是多發性,左右兩側都有可能發生。

    一般來說,上泌尿道上皮癌指的是腎盂癌及輸尿管癌;下泌尿道上皮癌指的則是膀胱癌及尿道癌。而在台灣比較特別的是,上泌尿道上皮癌的發生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推測可能是和早年使用來路不明的含馬兜鈴酸中草藥,以及西南部沿海的砷中毒、烏腳病地區有關。

    其他包含抽菸、長時間暴露於化學物質,甚至是慢性腎臟病變患者,及器官移植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等,都是泌尿道上皮癌的風險族群。

    常被誤認是泌尿道結石、感染?無痛性血尿別輕忽,快就醫!

    余家政部長表示,泌尿道上皮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無痛性血尿,但血尿也有分肉眼看得見,以及肉眼看不見的(顯微性血尿),顯微性血尿需仰賴尿液常規檢測才能得知。因此,若自覺是上述高風險族群,應透過定期檢查,及早將其揪出。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癌友會將泌尿道上皮癌的症狀誤以為是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首先可能會先聯想到婦科疾病,一旦進展到出現腰痛、貧血、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症狀,大多都已是晚期甚至有轉移現象。

    只要有疑似泌尿道上皮癌的警訊,會先建議尿液細胞檢查,確認有無癌細胞,或是其他不正常病變;再透過影像學檢查,包括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等,確認腫瘤位置,是否有其他器官轉移情形;亦可搭配膀胱鏡檢查來確診。

    手術切除還不夠?甚至無法切除乾淨   晚期轉移要加上化療和免疫

    早期泌尿道上皮癌的治療,會優先以手術切除腫瘤,但若進展到晚期,「表示癌細胞可能偷渡到其他地方,光治療膀胱或是其他器官的腫瘤,只是治療冰山的一角」,一定要使用全身性治療,以達較佳的治療成效。不過對於腎功能、心肺功能不佳的病友來說,可能會無法承受化療的副作用。因此可以考量調整成卡鉑類化療或是免疫治療接續鞏固成效。

    余家政部長解釋,免疫治療的好處是有效果者,可以維持很好的長尾效應,且副作用比化療少很多。除了單獨使用免疫治療外,現在最新的治療趨勢是化療後緊接著接力使用免疫治療,而且不能等到惡化才使用。

    余家政部長說,晚期泌尿道上皮癌病友在使用化療4到6個週期後,若效果不錯,可以緊接著使用免疫治療延長療效,有望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是目前預後最好的治療組合之一,且國內也已納入健保,可望造福更多患者。

    余家政部長分享臨床經驗,過去有一家人經營中草藥生意的藥舖,可能是來源有問題或是具有家族史遺傳,家中不少成員都罹患泌尿道上皮癌。因為長期暴露於相關風險因子,加上泌尿道上皮癌容易復發的特性,以致當時有許多類似的個案,只能選擇進行腎臟或膀胱切除手術。不過,這類病友,現在都可能有機會透過健保給付使用化療接續免疫治療,延長有效治療的時間,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為了早期發現泌尿道上皮癌,最簡單的方式是定期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檢查,確診是晚期也別氣餒,現在有愈來愈多的治療選項與組合,可以讓醫師依照患者的狀況挑選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重要的是,配合醫囑積極治療,為自己爭取最好的治療預後。

    《延伸閱讀》

    .洗腎久易變泌尿道上皮癌?醫師盤點風險因素:飲水、草藥、重金屬

    .亂吃草藥會搞壞腎臟?危害腎臟的錯誤服藥觀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點擊 #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余家政 #泌尿道上皮癌 #血尿 #化療 #免疫治療
    今健康New新聞
    亞東醫院、百靈佳殷格翰藥廠 攜手推動糖心腎創新療法落地
    亞東醫院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今(1)日正式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象徵雙方在醫療創新與臨床研究上的深度結盟。此次合作不僅延續過去20多項涵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領域的國際試驗,累計逾 30 位醫師及 500 位病患參與,更進一步強化新藥研發與在地臨床數據的連結,期望讓全球創新藥物更符合台灣病患需求。
    三魂七魄有一魄泡水才這樣?異膚「另類療法」大調查!你中哪個?
    根據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針對418位病友進行治療調查,發現當中有約三成的人嘗試過「另類療法」,以食療和中草藥為最大宗,另外也包括了捐棺、本命樹整理等民俗信仰,也有透過營養品、益生菌、精油等方式試圖改善。不過據調查,這些嘗試另類療法的病患,約有九成認為「無效」,並且不推薦給其他人。
    當洗腎變成「只是多一件事」!門診植管、在家透析,省事、安全成趨勢
    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全球首位,透析盛行率更是居高不下。然而,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每年透析約9萬人當中,僅約6千多人選擇腹膜透析,不到1成。其實居家透析不僅效益高又省事。專家們分享透析新趨勢,以及高雄長庚開創「居家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成果!
    阿茲海默症早發現有藥醫!新標靶直接清除病因,留意10警訊早檢查
    台灣治療阿茲海默症迎來20年來重大突破!今年正式取得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Amyloid-Targeted Therapy, ATT)的藥物許可。
    過敏性鼻炎根治曙光!「新舌下減敏療法」擴大到5-11歲
    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下族群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37.8%,約每5人中就有2人罹病。也有研究顯示,約有40%的病患在6歲前發病,30%於青春期發病,且盛行率仍持續攀升。過敏性鼻炎苦無根治藥物的瓶頸已逾十年,新一代舌下減敏療法帶來曙光。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大部分的患者覺得關於眼睛的問題就會使用「護眼神方」枸杞菊花茶,其實不盡然如此,舉例來說若是眼睛乾澀的人合併結膜紅、眼睛痛、眼屎多而且顏色黃,當然就可以使用枸杞菊花茶,但是枸杞的劑量要少,菊花的劑量要多;若是有以上症狀以外,眼睛還會有灼熱感,眼屎多到會「牽絲」,也就是水樣分泌物增加,這樣就是感染性結膜炎了,這時候就要使用菊花、金銀花來治療;假如單純的眼睛乾澀,結膜沒有紅,眼睛周圍沒有眼屎,這種情況是屬於「陰虛」,就可以使用枸杞、蓮藕、麥門冬、山藥等比較滋潤的藥材,效果就更顯著。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名家專欄】洪素卿/腹痛急診驚見肝癌!注意相關症狀,出現疼痛多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醫師指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肝臟的表面才有神經,肝臟的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表面是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且如果腫瘤不夠大,或是沒有遭到劇烈碰撞等外力影響,多無明顯症狀,一旦患者出現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悶痛、肝功能異常、黃疸、腹部腫大、甚至上腸胃道出血、吐血等肝癌臨床症狀,多數已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