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後重拾安心「視」界!飛秒雷射+新一代長焦人工水晶體來幫忙
2025-09-10
白內障是影響視力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只要活得夠久就會遇上。然而,現在年紀輕輕也有人罹患白內障,看東西模糊或晚上開車刺眼,早已打破只屬於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更關鍵的是,除了考慮手術時機,如何選擇術後「視力品質」更是決定生活是否能自由自在的關鍵之一。其中,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相較於傳統多焦點鏡片,眩光與光暈現象顯著減少,夜間使用更安心。同時,若搭配精準度高的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能讓手術整體安全性與品質提升,也讓術後的清晰視力更有保障。
白內障手術時機大揭秘!
等到過熟當心失明!
桃園藝文大學眼科莊雅容醫師分享,在門診裡常見患者會這樣形容自己的視力:「看東西就像有層霧擋住。」其實這是白內障最早的徵兆之一;不少人也會說:「晚上開車,車燈看起來很刺眼,周圍還會出現光環。」這就是眩光與光暈;還有些人驚訝地發現:「明明我以前都過得了駕照複檢,現在卻通不過了,連正常的視力要求都達不到;比較嚴重的情況是:「因為發生車禍後被檢查才知道。」這時才發現視力已經退化得很明顯,需要全面評估與治療。
雖然輕微白內障可能無感,但若視力下降影響日常生活,如駕照檢測不過,或視力低於 0.5至0.6,就該積極主動與醫師討論白內障手術以及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以免拖到水晶體過熟造成急性青光眼等併發症,造成更多治療困難與失明風險。
夜間不再霧煞煞!
選對術式與人工水晶體兼顧高品質視力
選水晶體,其實就像挑眼鏡,有球面與非球面鏡片可以選擇。需要依照自身用眼需求,以及有無散光,在術前與醫師詳細討論。
然而,許多病患喜歡「看遠看近」皆有清晰視力,傳統繞射型人工水晶體利用光線繞射原理,讓光線可以同時落在多個焦點上,提供患者遠、中、近距離的視力,減少對眼鏡的依賴。但同時也更容易讓外來光線進入眼球,產生光學干擾,導致夜間可能出現光暈與眩光,造成騎車、開車不便。
莊雅容醫師表示,根據美國FDA與歐洲ESCRS對EDOF人工水晶體的定義,必須提供連續性景深,不犧牲遠視力,光學干擾低,減少夜間駕駛困擾。
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相較於繞射型人工水晶體,能大幅降低夜間光暈眩光問題,同時具有連續性的遠、中清晰視力。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看手機、報紙等)視力範圍,減少眼鏡配戴需求,無論日夜皆可提供高品質清晰視力。環繞方邊的特殊設計,也有助於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機率,讓患者術後更加安心與放心。
除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非常重要,選對術式也不容忽視。以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來說,它就像是眼科手術中的達文西,利用高精準雷射來做角膜切口、撕開前囊、甚至事先將混濁水晶體劃碎。雷射所切的每一刀都是標準化,例如設定 5 mm 就準確做到 5 mm,這樣的精準度比起人手更穩定,讓術後的水晶體置中與固定更可靠。還能減少所需的超音波能量,對眼球組織更溫和,適合處理成熟、硬度高或眼前房較淺的白內障患者,手術風險更低、復原也更好,帶給患者術後更安全、更穩定、更清晰的視力體驗。
找不到眼鏡讓他更焦慮!
飛秒+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來助攻
莊雅容醫師分享,前些天門診來了一位特別患者,他不只是近視、老花問題嚴重,還伴有重度焦慮症。在生活中,他需要好幾副眼鏡來維持看遠、看近的視力。重要的是,他經常找不到眼鏡在哪,這時又讓焦慮症更加嚴重。因此在詳細討論後,決定使用飛秒輔助白內障手術加上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讓他不用長時間躺在手術台上焦慮—術中時間短讓他安心很多;二是手術更精準,成功植入水晶體後,他就能長時間不依賴眼鏡,尤其是看螢幕、閱讀時,視力清晰度提升非常明顯,只剩偶爾看極小字時需要眼鏡輔助。這樣的轉變,對他而言,不只是視力恢復的喜悅,也是焦慮被緩解、生活重獲自在的開始。
最後,莊雅容醫師提醒,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並非選越貴越好,而是要從完整術前評估、生活習慣與視力需求出發,再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方案。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今健康New新聞

三魂七魄有一魄泡水才這樣?異膚「另類療法」大調查!你中哪個?

當洗腎變成「只是多一件事」!門診植管、在家透析,省事、安全成趨勢

阿茲海默症早發現有藥醫!新標靶直接清除病因,留意10警訊早檢查

過敏性鼻炎根治曙光!「新舌下減敏療法」擴大到5-11歲

腎臟病、年紀大、還要防肌少症?醫教3招,吃好、動好、免煩惱!
今健康嚴選推薦

【名家專欄】郭祐睿中醫師/眼睛痠澀刺痛是青光眼?眼中醫推3茶飲有助護眼!

【名家專欄】招明威教授/全民節水省起來!黃豆粉、小蘇打粉洗碗洗菜誰厲害?

【名家專欄】曾郁文醫師/懷疑有尿失禁?簡單4步驟自我檢測!
